閱讀本應是人生得意之事。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愛讀書,但有很多學生不愛上語文課,因為語文課缺乏學生的個性自由,素質教育是促進個性發(fā)展的教育,個體的興趣愛好得不到滿足,個性的領悟得不到承認,創(chuàng)造能力就會受到壓抑,這既有悖于人的天性,也與時代精神不合,這對于每位熱愛閱讀的語文教師來說無疑是個悲哀。
閱讀的主體是學生,相信每一位教師承認,閱讀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自由??墒呛荛L時間以來,教師或以自己心得加強于學生;或以群體閱讀代替?zhèn)€性閱讀;或以作者的感受來人為提升學生的領悟。這種不從接受者角度引導學生閱讀的教學造成了主體的錯位,使學生認為閱讀就是應付教師的提問,就是琢磨作品的答案,而與自己無關,以致迷失了自己,喪失了閱讀的興趣。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樹立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自主獲得知識和創(chuàng)造的本領,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使自身素質得以優(yōu)化。如何才能做到學生的個性閱讀呢?
1、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和認識傾向,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具有定向、推動和激勵作用。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碑攲W生對學習感興趣時,就會樂意學習,并表現(xiàn)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銳的感知。托爾斯泰曾經(jīng)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p>
教師要營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學習《月亮上的足跡》時,課前可以設計一項開放性的預習作業(yè)——“走近月球”:(1)關于月亮的傳統(tǒng)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關月亮的成語、對聯(lián)、詩詞名句你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環(huán)境和我們地球一樣嗎?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4)人類什么時候首次登上月球,我們國家的登月計劃叫什么?(5)你認為人類該如何開發(fā)利用月球?這些問題的設計,給了學生查找資料、合作交流的機會。課堂上,學生以學生為主的閱讀時,就有了探究興趣,就能達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進行遷移性、發(fā)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的閱讀效果。
2、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能根據(jù)閱讀材料的性質和閱讀主體的情趣、心理,創(chuàng)造機會和氣氛,提供條件和環(huán)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里馳騁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在愉快、和諧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發(fā)揮,其個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優(yōu)美的散文、古詩可配以樂器、圖畫,說明文設置電子課件,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反復讀課文,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學習課文《貝多芬》可以讓學生聆聽《命運交響曲》,領悟“命運在敲門”的韻味;學習課文《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可以唱國歌,體驗愛國情懷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涵的把握和體會。學習《安塞腰鼓》一文時,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置身于黃土高原鼓聲震天的場景中,學生內心因擂鼓那沖勁和節(jié)奏鮮明的隆隆鼓聲而興奮,為安塞腰鼓而深深震撼。恰當運用多媒體,可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產(chǎn)生學習愉悅感。
3、加強學生的對閱讀的感悟,提高鑒賞能力
感悟是個性閱讀的靈魂,感悟是表層意義到深層意義的認識深化,是讀者在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情感體驗、智力水平基礎上對作品的感受和領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整理零亂的知識,將各種感知條理化、系統(tǒng)化,讓學生親歷信息,從中感知所表達思想情感,達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境界。如在教學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了當時的背景,及梁啟超的文風,及這位文學大師的人品,從而更加了解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悟到一種內在力量,進一步提高學生鑒賞和品味語言的能力。
4、增強課外閱讀空間
擴大閱讀量。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創(chuàng)辦圖書角、剪貼材料、故事會、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覽、讀書報告會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交流。還應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把讀書的感受寫下來,并摘錄精彩的詞句。
注重獨立性。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教師只有提供給學生個人活動的機會,如采訪、出黑板報、自編手抄報、自編童話故事書等,才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獨立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實踐能力。
培養(yǎng)興趣。教師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語文興趣小組,如讀報小組、讀書小組、評論小組、創(chuàng)作小組等,通過對文藝作品的閱讀評論,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發(fā)表見解;通過學習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和創(chuàng)作能力。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相互啟發(fā),不斷探究,總結方法,使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終生受益的活動。以先進的閱讀理論為指導,明確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本質,那么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素養(yǎng)的提升是大有希望的。我們相信,語文教師定能用一種新的視野來審視當前的閱讀教學改革;我們相信,學生定能在閱讀中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語文課堂將不再死氣沉沉,它會變成學生言語真實表達的場所,學生的個性和思想將在這里得到盡情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