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兵頭將尾角色,其工作內容包羅萬象、復雜多面、綜合立體,可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對上要認真貫徹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事務,確保落實和執(zhí)行到位;對下要以“千面孔、包容心”的雅度,努力教化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學生群體;對外還要面對心態(tài)不同、參差不齊的各類家庭,注重構建家?;?、群防共治的教育體系。而且在班集體管理工作中,既要通過政策性制度、道德性公約去限制和規(guī)范學生,又要利用自身必備的愛心智慧、責任藝術、人格魅力去引領和感化學生,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能不說,班主任工作是卑微和偉大的有機統(tǒng)一體。
【關鍵詞】小學教育愛心責任藝術學生管理實踐與思考
如果“教育能使人改變命運,是世界上最偉大、最有意義的慈善事業(yè)”,那么班主任教師則是學校教育中當之無愧的“光榮慈善家”。眾所周知,作為班主任教師,一方面要肩負承上啟下的教育管理職責,另一方面則要積極扮演任課教師、校園家長和生活保姆的多面手角色。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班主任甚至優(yōu)秀班主任呢?冰心曾經說過:“有了愛,就有了愛的一切?!毙睦韺W研究和實踐表明,一個人一旦具備了某種愛心,自然也就產生相應的情感與智慧;而在愛心智慧的感召下,人所潛在的責任意識和情感藝術就會應召而至。本文結合小學班級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思考,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班主任要通過愛心智慧,在施展人格魅力的同時,充分發(fā)揮親師信道的教育效應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既是學生“術有專攻、學高為師”的學識先驅,又是“聞道在先、身正為范”的道德榜樣。特別在小學生心目中,科任教師尤其班主任更是他們賴以信任的“形象大使”。許多小孩子之所以樂于聽從校園管理卻不愿服從家庭教育,導致有些家長不得不求援于班主任教師,除了技術性教育因素外,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由于心智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特征,小學生的感性意識相對強烈,在接受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更需要班主任教師源源不斷地釋放愛心、閃亮智慧和施展魅力,以此滋潤他們幼小的心靈,熏陶他們稚嫩的思想行為。首先,要始終本著公平公正、寬容大度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切不可發(fā)生“拒絕”“選擇”“淘汰”現象,尤其對于基礎成績落后、學習能力不強、性格心理脆弱、行為品質欠佳的潛能生和“問題學生”,更要認真以待、適當傾斜。其次,要始終堅持以激勵為主的學生評價機制,對于學生中出現的不規(guī)范現象和錯誤性行為,要注重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而非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再次,班主任教師要善于降低身姿,以良師益友的形象主動深入學生之中,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欣賞,多一些問候、多一些關愛,多一些溫馨、多一些幫助,不斷增強他們的向師情感,以充分發(fā)揮親師信道的功能效應。
二、班主任要通過愛心智慧,在履行工作職責之中,注重發(fā)揮以教促管的正能量效應
學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從本質上來說,班主任工作的任務目標在于通過“教育”和“管理”,把學生逐步培養(yǎng)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社會潛能型群體,其中教育是根本指向,后者則是有效手段。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班主任教師則積極采取了“重管輕教”而不是“以教促管”的工作措施。這種本末倒置的思想行為,既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理念,又無聲無息地拉大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最終勢必導致不良循環(huán)的現象和事倍功半的效果。筆者不止一次接受過所謂的“落后”班級,有效性常規(guī)“改造”方法是:在最初一段時期(大約三四周)基本沉寂不語,用于留心摸底(包括學生綜合情況、家庭狀況和現實舉動),悄悄地初步建立學生檔案。期間,每當看到不潔情況,默默無聲地拾起垃圾或獨自打掃,做到以身立教;沉默中后期,注重發(fā)掘并逐步培植各類典型,有針對性地找學生當面交流,逐步凸顯他們的亮點和長處,以增強其再接再厲的信心。然后通過口頭表揚、光榮榜、紅領巾廣播站和國旗下講話等途徑,大張旗鼓地對各類先進典型予以褒揚,促使全班“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從而以推拉引促等措施有效營造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教育氛圍。這種“以教促管、示范帶動、和諧改創(chuàng)”的活動往往在兩個月左右就能收效明顯。
三、班主任要通過愛心智慧,堅持戰(zhàn)略戰(zhàn)術并重原則,努力講求良好品質的養(yǎng)成教育
學校教育是一項充滿情感性的藝術實踐工程。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睂W生教育管理亦同此理。作為中堅力量,班主任教師應本著“以生為本、面向未來”的教育理念,始終堅持戰(zhàn)略指向和戰(zhàn)術指導并重的原則,注重對學生進行各種良好習慣和優(yōu)良品質的養(yǎng)成教育,以不斷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為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基鋪路。班主任教師要有效挖掘并充分利用學生的潛能空間,積極有效地開展養(yǎng)成教育實踐。比如,堅持在《小學生守則》的基礎上,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和發(fā)展需要,引導學生重新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公約”、全班學期(學年度)爭創(chuàng)目標以及爭創(chuàng)活動措施,并激勵他們相互之間積極開展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攜手共進的競賽性活動。如此而為,一方面有效激活他們的“班級主人公”意識,一方面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他們自我培養(yǎng)、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的行為能力。值得強調的是,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養(yǎng)成教育的過程中,要利用自身擁有的非權力因素,通過書信、手機信息、電腦網絡和家?;ピL等形式,努力構建家校一體的綜合教育體系,以贏得學生教育管理的最大合力,從而逐步獲取學生群體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形勢下,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知易行難的發(fā)展性實踐課題。然而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班主任教師飽含愛心智慧,常懷責任之心,善于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生命之花就會常開不敗。因為“在愛心花朵開放的地方,生命就能變得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