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基層醫(yī)院膽囊炎膽石癥急診手術治療效果,尋求科學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方法:選擇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經手術治療的116例膽囊炎及膽石癥患者,并對他們的臨床手術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手術并發(fā)癥:膽瘺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膽總管殘留結石1例,死亡1例。結論:手術前發(fā)病超過72小時者35例,手術并發(fā)癥率為8.1%;發(fā)病72小時以內手術81例,手術并發(fā)癥率為7.5%,兩者無明顯差異。因此,不能以發(fā)病時間作為急診手術的絕對指標,應綜合考慮、全面分析、因人而異。只要充分做好手術后期處理工作,就能夠防止術后并發(fā)癥,降低患者死亡率。
關鍵詞:膽囊炎; 膽石癥; 急診手術
【中圖分類號】
R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79-01
膽囊炎膽石癥急性發(fā)作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但由于B超的問世,膽囊炎、膽石癥的確診率顯著提高。以及監(jiān)護設施的不斷完善,麻醉方法和手術操作技能的改進,許多老年患者也具備手術適應證。膽囊炎膽囊結石急診手術病例越來越多?,F將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急診手術治療的116例膽囊炎膽囊結石患者,就其診治情況作一總結。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48例,女68例,年齡17-84歲,平均46歲。發(fā)病時間最短7小時,最長5天,平均62小時。所有病例術前均經B超檢查提示膽囊炎膽囊結石。合并癥:高血壓、冠心病29例,肝功能異常5例,糖尿病19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14例。部分患者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
1.2 手術方式:
膽囊切除術91例,膽囊大部分切除后,殘余膽囊粘膜刮除術21例,膽囊切開取石加膽囊造瘺術4例,同時行膽總管探查6例。
1.3 結果:
本組患者住院9~30d,平均13d。手術并發(fā)癥:膽瘺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膽總管殘留結石1例,死亡1例。
2 討論
膽囊炎膽囊結石急性發(fā)作主要因膽囊頸部或膽囊管結石嵌頓或梗阻、細菌感染等所致。按膽囊炎癥病理改變不同可分為:單純性、化膿性、壞死性膽囊炎。膽囊壞疽易發(fā)生穿孔,如被大網膜腹或其他周圍組織包囊,則形成膽囊周圍膿腫或內瘺,否則,即形成膽汁性腹膜炎。如治療不當,可危及患者生命。急性膽囊炎行單純膽囊切除手術,一般病人均能耐受。但老年病人,有其他臟器合并癥者,急診手術危險性較大,死亡率可達10.8%。
2.1 手術時機選擇: 外科手術為膽囊炎膽囊結石的重要治療方法。對于慢性患者,可充分術前準備,擇期切除膽囊。但在膽囊炎膽囊結石急性發(fā)作時的手術時機選擇,目前尚有爭論。如患者伴有膽囊穿孔、膽汁性腹膜炎、膽囊周圍膿腫等,入院后應急診手術。一般認為急診手術的最佳時機在疾病發(fā)作72小時內,因為此時膽囊局部炎癥粘連、水腫較輕,解剖較清楚,手術操作容易,造成周圍組織損傷的機會少。如超過72小時,由于局部組織水腫嚴重,膽囊三角解剖不清,損傷難度高,易出現并發(fā)癥,應盡可能保守治療,在炎癥消退6~12周后再擇期手術。筆者認為應根據患者發(fā)作期間、病情輕重、全身情況、非手術治療后的反應即經濟情況等綜合考慮、全面分析,不能拘泥于一般原則來決定所有患者的手術時機。因為有些患者保守治療病情不能緩解;有些患者病情在短期內反復發(fā)生,不能保證6~12周內病情不發(fā)作;又有些患者應經濟或其他原因,迫切需求盡早手術。對于這些患者,即使發(fā)病已超過72小時,但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改新、完善即不同術式的應用而生,如術中靈活選用,多能將膽囊一期手術切除,且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未見明顯增加。再者,由于個體差異大,可變因素多,患者發(fā)病的持續(xù)時間也不一定與病理成正比。往往發(fā)病不足72小時,在手術時即發(fā)現病變嚴重,手術困難,而在發(fā)病72小時以后的手術,發(fā)現膽囊病理變化為單純型,手術難度并不高。因為一般發(fā)病時間以患者腹痛出現時間算起,有些患者結石嵌頓并不嚴重,腹痛時輕時重,病情進展慢。但也有些病例,特別是老年或伴有動脈硬化者,起病急驟,病程不長,但膽囊局部病理變化嚴重。亦有些病例于發(fā)病初即得到不十分有效的保守治療,以致病程較長,而局部病理變化難以確定。本組手術前發(fā)病超過72小時者35例,手術并發(fā)癥率為8.1%;發(fā)病72小時以內手術81例,手術并發(fā)癥率為7.5%,兩者無明顯差異。因此,不能以發(fā)病時間作為急診手術的絕對指標,應綜合考慮、全面分析、因人而異。
2.2 手術方式選擇:
膽囊炎膽囊結石急診手術的術式選擇與手術時機的選擇同樣重要,恰當的手術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組有膽囊切除術,膽囊大部分切除、殘余膽囊粘膜刮除術,膽囊切開取石加膽囊造瘺術三種手術方式,對于有膽總管探查指征者同時進行T管引流術。筆者的體會是:膽囊切除術為首選,但對于膽囊三角炎癥粘連、解剖不清、分離困難者;膽囊壁壞疽、極度肥厚或呈纖維化與膽囊床緊密粘著無法剝離者;嚴重萎縮性膽囊炎,膽囊呈“瓷瓶”樣,結節(jié)狀或伴有肝門部疤痕者及伴有門靜脈高壓且膽囊周圍炎癥明顯者發(fā),膽囊大部切除、殘余膽囊粘膜刮除術不失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該術式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膽道損傷和出血,并能取得滿意效果。本組行膽囊大部切除、殘余膽囊粘膜刮除術21例,術后切口感染2例,膽瘺1例,該例患者膽瘺三角區(qū)感染壞疽嚴重,膽瘺管游離極困難,予4號絲線在鄰近膽總管處內荷包縫合膽囊管開口后,置橡膠引流管引流,術后每日引出約150ml膽汁,術后第四天膽汁引流減少,第8天膽瘺閉合。本組無一例膽道損傷。膽瘺大部切除、殘余膽囊粘膜刮除術雖較膽囊切除術簡便安全,但仍需作一定程度的解剖分離,對于危重的、全身情況極差需盡快結束手術者,應選擇手術創(chuàng)傷更小的膽囊造瘺術。本組行膽囊造瘺術4例,均為膽囊壞疽性改變,患者血壓不穩(wěn)定,需盡快結束手術。該4例患者均得以安全渡過手術關。膽囊造瘺術應取凈膽囊內結石。
2.3 積極圍手術期處理:
因為結扎手術不可能與擇期手術一樣術前充分準備,圍手術期的處理極為重要。應及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術后合理應用抗生素,加強支持治療,保護重要臟器的功能,并注意合并癥的處理??傊挥蟹e極正確的圍手術期處理,才能保證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才華.基層醫(yī)院老年急性膽囊炎的手術治療探討[J]. 蘇州醫(yī)學院學報,1996(02)
[2] 黃克偉.老年人膽囊炎膽石癥手術治療探討[J]. 海南醫(yī)學, 2010(12)
[3] 張云海.老年膽囊炎膽石癥的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