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較傳統(tǒng)外科手術,導管介入術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少,且能夠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但術后仍不時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問題,需要引起相關醫(y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分析患者在應用導管介入術后出現(xiàn)的若干問題原因,重點闡述了相關護理對策。
關鍵詞:導管介入術;問題;原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28-02
在臨床實踐中,導管介入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法,具有操作便利、化繁為簡、效果良好等優(yōu)點,在醫(yī)學領域日益受到關注。受一些客觀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干擾,出血、血腫、血栓以及動脈痙攣等問題仍難以避免,如不及時有效給予護理措施,將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1 血栓和栓塞的產生原因和護理對策
血栓和栓塞是導管介入術后危害性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導致患者的組織器官或肢體因缺血壞死,其中血栓多在手術完成1-3小時內形成。此問題的產生和術后處理有直接關系。加壓力度較大,包扎時間久,患者臥床時間長等因素均可能造成機體動脈內膜被損傷,致使導管或導絲激活患者的凝血系統(tǒng),導致血小板沉積,從而形成血栓,而血栓如逐漸變大或脫落均能夠進一步引發(fā)動脈栓塞[1]。在臨床中具體表現(xiàn)為盆腔栓塞或下肢栓塞等不良癥狀。對此,護理人員要引起高度重視,在術后應加強病情觀測。
護理對策:護理人員在手術操作前,在最顯眼的足背動脈波動處作標記,方便術中及術后監(jiān)測;在手術結束后使患者平臥6小時,并要求穿刺的側肢體保持伸直狀態(tài),促進穿刺部位收縮、閉合,從而使血液通暢,避免形成血栓,其中護理人員需特別關注在幫助患者過病床過程中的配合方法;密切觀察和監(jiān)測遠端肢體溫度、皮膚顏色以及足背動脈情況,重點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xiàn)疼痛、麻木、無脈和運動障礙等臨床癥狀;術畢每隔半小時就觸摸1次患者足背動脈搏動,6小時后每隔1小時再觸摸1次。如果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且患者還出現(xiàn)脹痛、無力、體溫低及肢體麻木等現(xiàn)象,護理人員要迅速報告醫(yī)師,通過采取抬高床頭、藥物治療等措施,有效預防血栓形成。
2 出血和血腫的產生原因和護理對策
出血和血腫是導管介入術后患者常見的問題,多和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操作和技術水平相關。導致患者出血和血腫的原因有多種,主要的相關原因如下:穿刺的導管與導絲不符合,且導管過大,穿刺針過粗;護理人員操作不熟練或者失誤,穿刺次數過多,導致穿透后動脈后壁受損;穿刺部分壓迫方法不正確,包扎不牢靠,致使敷料松脫;患者下床進行活動的時間較早;肝素的使用劑量較大;手術操作時間較久等[2]。這類并發(fā)癥多在術后出現(xiàn),且最容易被發(fā)現(xiàn),從而給患者帶來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影響醫(yī)患關系和諧。
護理對策:術前護理人員要反復仔細核查,確保穿刺針、導管、導絲型號無誤;拔管后采取合理的方法和力度壓迫股動脈,期間要注意在壓迫傷口的同時還要對穿刺部位血管處進行正確壓迫;選用彈力繃帶對穿刺部位進行包扎,檢查觀測繃帶是否過松或過緊并及時給與調整;術前還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提前告知相關注意事項,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等體征情況,出血或血腫并發(fā)癥出現(xiàn)后,護士要立即采取冰敷措施,同時加長加壓時間,第二天再采用給予熱敷、注射藥物進行治療,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身體痛苦,并鼓勵患者多喝水,促進排便暢通。此外,還要積極給予患者心理干預,努力消除患者的焦慮、擔憂以及緊張感。
3 動脈痙攣的產生原因和護理對策
患者過于緊張、害怕以及導管或導絲的刺激等原因均能引起動脈痙攣,其主要癥狀為患肢麻木、酸痛。一旦患者出現(xiàn)此問題,將給手術的實施造成阻礙,還可能導致患者的血流速度變緩慢,血液逐漸變粘稠,患者病情危急時還可能致肢體缺血、壞死,因此及時采取護理對策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3]。
護理對策:對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護理人員需積極加強交流,給予患者關懷和撫慰,努力消除其消極、悲觀情緒,必要時可應用鎮(zhèn)靜劑。如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腹痛情況,護理人員要立即給予鎮(zhèn)痛泵、止痛藥進行治療。手術操作過程中,如患者出現(xiàn)動脈痙攣,護士要及時注射利多卡因,同時給予熱敷消除痙攣。術后護理人員要重點監(jiān)測患者的體溫、身體靈活度等情況,如發(fā)現(xiàn)患者的皮膚溫度下降、身體有麻木感等,指導患者及其家屬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提醒要加強患肢保暖。
4 結語
導管介入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型技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且能夠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文中通過分析導管介入術后患者出現(xiàn)的若干條個問題及產生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和解決措施,從而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少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齊曉紅.50例冠心病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fā)癥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3):258-259.
[2] 南艷霞.冠心病介入診療術血管并發(fā)癥的護理方法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1(01):129-130.
[3] 劉姝莉.心血管術后外周血管并發(fā)癥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3,3(07):1354-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