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排石湯治療膽囊內膽石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28 例膽囊內膽石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用排石湯煎服,對照組用舒膽通片合消炎利膽片口服,3 個月為1 個療程,療程結束后復查B 超,評價療效。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8﹪、93﹪,療效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在緩解臨床癥狀和改善臨床體征方面,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療效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1﹚。結論:排石湯治療膽囊內膽結石有效,尤其在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臨床體征方面療效較好。
關鍵詞:排石湯;膽囊內膽石癥;中醫(yī)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
R9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69-01
膽囊結石膽囊炎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反復發(fā)作。在我國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膽囊結石膽囊炎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在美國大約有1600 萬人患膽囊結石膽囊炎,因膽囊結石膽囊炎而施行膽囊切除者每年約40 萬人,而每年用于治療膽囊結石膽囊炎的費用高達15億美元[2],膽囊結石膽囊炎已經(jīng)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筆者從2005 年3月~2013 年3 月,自擬排石湯加減治療膽囊內結石63 例,并隨機設立對照組65 例進行對照觀察,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所有128 例膽囊內結石患者,根據(jù)患者就診順序,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3 例中,男36 例,女27 例,年齡40~71 歲,平均51±12歲;對照組65 例,男38 例,女27 例,年齡38~68 歲,平均(49±14)歲。所有128 例膽囊結石中,單發(fā)結石74 例,多發(fā)35 例,泥沙樣結石1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診斷符合文獻[3]標準:B 超顯示膽囊內結石,膽囊壁增厚、毛糙、膽囊體積增大;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右脅部疼痛,可向右后肩背放射,伴腹脹、納差、胃痛或胃滿、心煩焦慮等,也可僅表現(xiàn)為右脅部脹悶不適、尿黃、懶困乏力、心情不暢等,小結石患者可在不良情緒刺激后,或在飲酒、飽餐,或進食辛辣油膩后,突然發(fā)生右脅部疼痛、絞痛,或可持續(xù)性加重,或可間斷性發(fā)作。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排石湯加減,方藥組成為:陳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10g,烏梅10g,柴胡10g,赤芍12g,白芍10g,枳殼15g,制香附12g,炒雞內金30g,海浮石30g,威靈仙30g,青皮12g,生大黃6~12g,金錢草60~100g。右脅疼痛明顯者,加醋元胡、木香;脘腹痞脹者,加厚樸,焦檳榔;惡心、嘔吐者,加竹茹、生姜;伴發(fā)熱者,加蒲公英、魚腥草;大便干結者,重用生大黃,加川厚樸、改枳殼為枳實;大便溏薄者,加焦白術、茯苓。水煎服,每日1 劑。對照組給予舒膽通片(江蘇四環(huán)生物股份有限公司,40mg*50片), 每日3 次,每次1片,口服。另加消炎利膽片,每日3 次,每次6片,口服。兩組均以3 個月為1 療程。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評定標準:參考文獻[4]標準制定。臨床治愈:上腹部疼痛或不適癥狀消失,B 超檢查膽囊內無結石陰影;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B 超檢查膽囊結石減少50﹪以上,或結石變小在5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減輕,B 超檢查結石較治療前減少或縮??;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可有減輕或無變化,B 超檢查結石無改變。
3.2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采用X2 檢驗。
3.3 結果:兩組治療結果見表1
從表1 可以看出,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8﹪、93%,療效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在緩解臨床癥狀和改善臨床體征方面,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30/63、20/65),療效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1)。
4 討論
膽石癥是現(xiàn)代醫(yī)學肝膽系結石的簡稱, 成因復雜?,F(xiàn)代醫(yī)學認為主要與膽道細菌感染或寄生蟲感染、代謝障礙、膽汁淤滯、神經(jīng)機能紊亂及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祖國醫(yī)學則認為其致病原因不外情志所傷,肝氣郁結,久居濕地,過食肥甘厚膩之品,而致肝失疏泄,痰熱內蘊,膽汁淤滯而成結石。疏肝利膽祛痰除濕也就成了治療膽結石的首要原則,在此基礎上進行辨證施治,療效確切。因此,我們選用排石湯為基本方進行加減。方中陳皮、法半夏、茯苓、烏梅燥濕化痰,理氣和中;柴胡疏肝解郁;配香附、枳殼以理氣;川芎活血,芍藥、甘草緩急止痛。選如海浮石、威靈仙、青皮、炒雞內金、生大黃、金錢草,化瘀散結、消痰軟堅、清利濕熱,為諸病因兼顧,以杜絕煎熬膽汁成石的基本因素。金錢草利膽散結;威靈仙通絡止痛,軟堅排石;青皮配柴胡疏肝破氣,消積化滯;木香健脾消食,善利肝膽,王氏[5]以木香、金錢草、柴胡、枳殼等組方治療膽石癥,排石率在60%以上。周氏[6]用柴胡、雞內金、郁金、白芍等組方進行動物實驗表明,本方對膽囊結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能降低膽液中膽石成分的過度聚集,從而減少膽石形成的幾率。
參考文獻
[1] 王智峰,祝學光,劉玉蘭. 膽石癥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 臨床消化病雜志,2006,18( 6) : 325-327.
[2] 祝學光. 克氏外科學[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3: 1426
[3] 范思行, 龐國明. 結石病診療全書[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0:7-12
[4]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82-285
[5] 王開夏,唐紅軍,程術芹,劉玉堂.茵陳錢草湯治療膽石癥59 例[J].山東中醫(yī)雜志,1996,2:24
[6] 周軍,王興,答邦明,等.金石穿膠囊對致石豚鼠膽汁主要成分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2,1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