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靜脈留置針與一次性靜脈輸液針簡稱頭皮針在乳腺癌術后化療中的應用效果差別。方法:將260例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根據(jù)住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組為A組(靜脈留置針)130例和B組(一次性靜脈輸液針簡稱頭皮針)130例,比較2組靜脈炎及滲漏的發(fā)生率。結果:A組靜脈炎及滲漏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靜脈留置針靜脈炎及滲漏的發(fā)生率低,可提高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又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減輕了護士工作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乳癌;術后化療;輸液;護理
【中圖分類號】
R9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079-01
乳腺癌患者術后忌經(jīng)患側上肢靜脈注射或輸液,使靜脈的選擇范圍受到限制。普通的鋼制輸液針頭易對血管內膜造成機械性切割損傷,甚至穿透血管,致藥液外滲、皮下瘀血、血管阻塞等并發(fā)癥,造成再次穿刺困難。化療藥物往往需要較長時間輸液,患者因化療反應,劇烈嘔吐,體位改變易刺激血管壁,造成藥液滲漏,一些強刺激性化療藥物,一旦滲漏,往往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導致嚴重后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2年1月—2013年4月,收集本科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260例,年齡28-97歲,平均年齡為53.7歲,所用藥物為表阿霉素或阿霉素、5-FU、環(huán)磷酰胺。根據(jù)住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組為A組(靜脈留置針)130例和B組(一次性靜脈輸液針簡稱頭皮針)130例,2組患者在年齡神經(jīng)功能、病情輕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組采用蘇州生產的BD一次性使用Intima-Ⅱ密閉式靜脈留置針。選取健側上肢較粗大的靜脈:如肘正中靜脈、頭靜脈、撓靜脈或頸外靜脈。用生理鹽水100ml接輸液皮條,排氣后連接靜脈留置針,再次排氣。B組采用普通7號頭皮針,采用基礎護理學密閉式輸液法及靜脈給藥法操作[1]。兩組均采用雙沖法:即在滴注化療藥物前,先輸入生理鹽水100ml,再連接化療輸液,化療輸液滴注完后再次連接生理鹽水100ml靜脈輸入,以減輕殘留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
1.3 靜脈炎及滲漏的判斷標準[2]:①靜脈炎:表現(xiàn)為從注射部位的靜脈開始,沿著靜脈走行,受累靜脈發(fā)紅或色素沉著,疼痛、血管變硬呈條索狀以致血流受阻。②滲漏:分即發(fā)性滲漏和遲發(fā)性滲漏。即發(fā)性滲漏表現(xiàn)為化療輸液中或輸液后立即出現(xiàn)皮膚輕度紅斑,局部疼痛、腫脹、局部組織壞死。遲發(fā)性滲漏表現(xiàn)為7-10d后患者感到肢體刺痛,出現(xiàn)紅斑、發(fā)熱,繼而發(fā)展成潰瘍。
3 討論
A組與B組比較,P<0.05,有顯著差異性。在化療輸液中靜脈留置針明顯減少和預防靜脈炎和滲漏的發(fā)生。
3.1 乳腺癌術后化療使用靜脈留置針的優(yōu)勢:①留置針的管壁平滑與人體親合力好,管體柔韌性好,可隨血管形狀彎曲,且在血溫下其柔軟性增大,導管的尖端經(jīng)微波熱線壓縮成型,穿刺時不易出現(xiàn)毛刺或劈裂,可減少對血管內膜的機械性刺激,從而降低靜脈炎及靜脈滲漏的發(fā)生率。②該留置針形似頭皮針,可快速地觀察回血,撤出針芯時封閉性回血,避免血液污染,保護護患雙方,穿刺成功后,液體立即滴入,減少了回血在針梗內滯留時間,避免了凝血堵管,柔軟的延長管易固定,患者感覺舒適,使用方便。③減少血管的穿刺次數(shù),保護血管。乳癌患者不能在患側上肢穿刺,選擇部位局限,長期應用化療藥物,血管脆性大。應用留置針可為以后靜脈穿刺提供良好的血管條件。④保證按時有效、及時、用藥、留置靜脈套管針就等于保留了一條開放的靜脈通路[3]?;熁颊咴陟o脈滴注完化療藥物后,還需要間隔時間給予靜脈推注化療藥物的解毒劑和止吐劑,以減輕藥物對腎臟的毒性和胃腸道反應。⑤雙重正壓封管,封管針頭僅斜面刺入肝素帽內,且緩慢、均勻、旋轉式推住封管液,避免了封管針頭全部刺入套管內,封管液推住完后,再退針頭,會使血液隨拔針時的負壓倒流入套管內,導致凝血堵管,在正壓封管基礎上,再將延長管上的小夾子,在延長管根部夾閉延長管,減少套管腔與靜脈腔相通的長度,阻斷了血液向延長管以下回流的可能,降低了堵管率。⑥減少了反復穿刺靜脈所致?lián)p傷及疼痛,減輕護士的工作量。并且操作簡單,一般護士都能操作。⑦靜脈留置針與PICC相比具有價格低廉的優(yōu)點,在縣一級醫(yī)院患者及家屬易于接受,易于推廣。
3.2 護理: (1)嚴格正規(guī)操作,熟練掌握穿刺技術,提高穿刺成功率。(2)靜脈留置針留置期間的護理;(3)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沖管、推藥、封管、輸液前常規(guī)消毒肝素帽。(4)采用雙重固定法:第一步,先以穿刺點為中心,用無菌輸液貼齊套管針翼處固定;第二步,再用無菌透明貼,其下緣沿著套管針翼下緣延長管根部固定,再將延長管的肝素帽用3M膠帶固定,且注明日期、時間,以助觀察。(5)定期更換貼膜:無菌透明貼膜視局部情況1-2d更換1次,以保持穿刺點無菌,周圍皮膚清潔干燥。(6)合理封管:為了減少置管期間出現(xiàn)回血、堵管、靜脈炎、滲漏,保持套管針留置時間和效果,封管是非常重要的。輸液完畢,先靜脈滴注0.9%氯化鈉100ml,再用備好的肝素3-5ml,行雙重正壓封管法[4]封管。(7)嚴密觀察:每次輸液前和輸液后檢查穿刺部位及靜脈走形有無紅、腫、熱、痛及靜脈硬化,詢問病人有無疼痛及不適等,如有異常及時拔出導管采取相應的措施。(8)操作禁忌:化療患者在留置靜脈套管針前,若靜脈不充盈時,禁止在穿刺局部熱敷,容易加重化療藥物滲漏。(9)靜脈炎的預防:選擇粗、直、血流豐富的靜脈。在滿足治療的條件下,選用管徑細、管體短的留置針。對于需要輸入刺激性藥物的患者,龐溯擯等認為需先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20ml,再用肝素鹽水正壓封管,可顯著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延長套管針留置時間。
參考文獻
[1] 殷磊,基礎護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23-245。
[2] 張惠蘭、陳榮秀,腫瘤護理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73-174。
[3] 張虹,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和體會,實用護理雜志。1994.10(2):4。
[5] 王素婷、李亞靜、牛靜,靜脈留置針不同封管方式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0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