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中老年人病毒性腦炎的早期臨床特點,以利于早期診斷及治療。 方法:回顧性分析30例年齡≥50歲的病毒性腦炎患者,詳細分析其臨床表現(xiàn),對腦電圖、頭顱MRI及腦脊液檢查,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臨床首發(fā)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14例,意識障礙17例,抽搐15例,頭痛13例,精神癥狀18例,輔助檢查:腦電圖陽性率為85%,頭顱MRI陽性率為36.84%,腰穿腦脊液陽性率為52.94%。結論:中老年人病毒性腦炎首發(fā)癥狀多以精神癥狀、抽搐及意識障礙居多,EEG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診斷還需結合影像學及腦脊液檢查的結果。 關鍵詞:中老年人;病毒性腦炎;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37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2-0054-01
中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患病毒性腦炎時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以抽搐、精神癥狀、意識障礙等起病占大多數,頭部核磁共振檢查少有陽性發(fā)現(xiàn),而腦脊液病原學檢查陽性率低,容易誤診,而病毒性腦炎的早期治療對患者有重要意義。本文回顧分析了30例臨床診斷為病毒性腦炎的中老年患者臨床特點及輔助檢查,探討腦電圖、腰穿及頭顱MRI檢查對中老年人病毒性腦炎的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8歲,平均(64±5.42)歲。1.2研究方法詳細分析30例老年病毒性腦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腦電圖、頭顱MRI及腰穿腦脊液檢查結果,并進行對比分析。2結果2.1首發(fā)癥狀發(fā)熱14例,意識障礙17例,抽搐16例,頭痛13例,精神癥狀18例。
2.2腦電圖30例患者均行腦電圖檢查,行普通視頻腦電檢查者17例,行24h動態(tài)腦電檢查者13例,其中輕度至重度異常者26例,腦電圖陽性的發(fā)生率為85%,在發(fā)病后3~7天陽性率最高。異常腦電圖主要表現(xiàn)為α波減少,慢波增加,以至形成廣泛性慢波節(jié)律即腦電圖慢波化,δ波、θ波增多,可為彌漫性或在彌漫性基礎上局灶性慢波化改變,局部或雙側出現(xiàn)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尖波、慢波、尖慢復合波、棘波及棘慢復合波。
2.3頭顱MRI檢查28例患者行頭顱MRI檢查,其中異常10例,異常率為36.84%,異常表現(xiàn)主要為雙側或單側海馬、島葉及扣帶回等或長T1、長T2異常信號,壓水像病灶顯示明顯。
2.4腦脊液檢查25例患者行腰穿檢查,其中異常者14例,異常率為52.94%,其中壓力增高者15例,壓力最高者為270mmH2O,蛋白增高者38例,蛋白最高可達2.07mg/L,白細胞數增高者21例,細胞數最高達350×106/L,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
3討論
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腦炎臨床較常見,其中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占所有病毒性腦炎患者的20%~68%[1],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表現(xiàn)及腦脊液改變缺乏特異性,病原體分離困難,頭顱MRI的陽性率也不高,因此多數情況下只是臨床診斷,缺乏病原學診斷依據,若臨床癥狀不典型則較易誤診。特別是中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特點導致臨床癥狀不典型者居多,更易漏診。臨床上通常用來診斷病毒性腦炎的方法主要有腦電圖、腦脊液、頭顱CT和MRI檢查。腦電圖是通過腦電圖描記儀對人腦自身的微弱生物電放大,并以曲線圖的形式進行記錄,是一種幫助醫(yī)生來診斷疾病的有效輔助檢查方式,且對被檢查的患者不存在任何的傷害[2]。它能反映出大腦功能的損傷程度,能夠較為準確和客觀的預測腦損傷的指標。病毒性腦炎的腦電圖異常率非常高,而且發(fā)病的早期,就可在腦電圖上看到異常表現(xiàn)。通過觀察本次研究結果可見,腦電圖的異常率為86.67%,而頭顱CT和MRI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率為37.78%,腦脊液檢查發(fā)現(xiàn)的異常率為51.11%,腦電圖的異常率明顯高于頭顱CT和MRI檢查、腦脊液檢查,且腦脊液檢查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對顱壓較高的患者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就更進一步的說明了腦電圖檢查對臨床診斷病毒性腦炎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反復多次的腦電圖檢查,有助于醫(yī)生觀察患者病情,采取更好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綜上所述,腦電圖檢查準確性高,且安全無害,對臨床醫(yī)生對病毒性腦炎的早期診斷和預后判斷都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3]。有研究顯示急性病毒性腦炎的EEG幾乎總是異常的[2],EEG檢查可基本反映腦實質受損程度[3],病毒性腦炎EEG常見的表現(xiàn)有以下幾種:(1)彌漫性慢波:彌漫性非節(jié)律性多形性δ活動,多見于白質受累;(2)爆發(fā)性雙側同步的慢波活動,多見于累及皮質下灰質;(3)癲癇樣異常,在有癲癇發(fā)作的患者更明顯。而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腦電圖典型改變?yōu)槔奂半p側并以一側額顳區(qū)為主的多形性δ及θ波活動、彌漫性高波幅慢波、周期性一側顳樣放電,雙相或多相尖波、棘波、尖慢波,廣泛性周期性復合慢波、陣發(fā)性高幅多相尖波或慢波或尖慢復合波等[4],EEG異常的嚴重程度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大腦受累的范圍有關,EEG異常通常隨臨床的改善而減輕,但有時EEG改變滯后于臨床。持續(xù)的或逐漸嚴重的EEG異常,特別是局灶性異常,提示腦損害的嚴重性增加或腦炎后發(fā)生癲癇的可能性增大。但EEG恢復正常并不能排除殘留腦的損害。腦電圖在發(fā)病早期就出現(xiàn)異常,且簡單易行,所以對可疑病例應及早進行腦電圖檢查。綜合上述,老年人病毒性腦炎臨床以精神癥狀、抽搐及意識障礙發(fā)病多,容易誤診,腦電圖檢查安全、經濟、簡單易行,應作為臨床懷疑病毒性腦炎患者的必要檢查,若腦電圖出現(xiàn)以顳、額區(qū)為主的異常慢波或周期性放電者即強烈提示本病,應及早應用抗病毒藥物,以改善預后,病毒性腦炎的診斷尚需結合頭顱MRI及腰穿腦脊液檢查結果綜合判定。
參考文獻:
[1].張淑琴.神經病學,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83.
[2]劉秀琴.神經系統(tǒng)臨床電生理學(上)(腦電圖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20-121.
[3].郭小藍,何文貞.50例病毒性腦炎的臨床及腦電圖分析.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8,21(4):226-227.
[4]武紅.腦電圖對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早期診斷價值.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