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海洋生物學課程的改革入手,探討了本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具體方案,并對課程改革的效果進行了簡單總結,希望能進一步推動海洋生物學課程的建設。
關鍵詞:海洋生物學 課程改革 初步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00-02
《全國海洋人才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強海洋教育,擴大海洋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模,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海洋人才資源總量翻一番,達到400萬人,占海洋就業(yè)人員總量的35%”[1]。因此,未來10年海洋教育任重而道遠。而在海洋人才之中,海洋生物類人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成分,在海洋生物類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海洋生物學”課程占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不斷改進本課程的教學,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符合國家需要的海洋生物類人才。本文從“海洋生物學(無脊椎動物)”課程的由來、發(fā)展、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具體措施及改革的成效等三方面初步探討了如何培養(yǎng)適應國家、社會及個人需要的海洋生物人才。
1 課程的由來、現狀、及改革的必要性
“海洋生物學(無脊椎動物)”課程是我?!吧锟茖W(海洋生物)”的本科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程,課程的原名為“海洋生物學導論”,32個學時,兩個學分。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入門及培養(yǎng)學生初步養(yǎng)成科學思維及基本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的作用,主要介紹海洋的基本特征,代表性海洋生物的基本生物學,海洋所特有的一些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特征,海洋生物學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先進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了解當前海洋生物學研究中的熱點、發(fā)展趨勢和應用前景,以及人類與海洋所應具有的關系,能夠對如何進行海洋和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有清醒正確的認識。本課程設置之初即為“雙語課程”,旨在使學生初步掌握海洋生物學科的一些基本用語及詞匯,為以后的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在課程的具體實施中,我們發(fā)現在介紹代表性海洋生物時,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是不能回避的重要海洋生物類別,而之后學生還會專門學習“貝類學”和“甲殼動物學”兩門課程,二者之間必然存在內容的交叉;同時前面的課程不能詳細介紹后面兩部分(貝類和甲殼動物)內容,而后兩門課程又在知識學習的總體連貫性方面有所欠缺,學生學習時不能避免的是知識點的重復介紹,因此,該課程體系存在調整的必要。
2 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
為此,在我校2010年教學培養(yǎng)方案的改革和修訂中,我們進行了大膽改革,將原來各自獨立的三門課程合并為一門課程,即:海洋生物學(無脊椎動物),學時也改為96,基本為三門課程學時數之和,增加了實驗課程(70學時),同時繼續(xù)堅持雙語教學的主要授課方式;在授課教師方面,我們也充分考慮到課程的連貫性及專業(yè)特征,由原來的一位教師主講改為三位教師共同主講,三位教師各有其特點:其中一位教師對生物學尤其是海洋生物具有非常扎實的功底,能充分把握海洋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及研究熱點等,同時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英語知識,可以作為整個海洋無脊椎動物部分的主講教師;其余兩位教師分別是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研究方面非常著名的學者,長期從事這兩部分內容的一線教學和科研工作,因此,分別擔任軟體動物門和甲殼動物門的主講工作,三位主講教師各有所長,互為補充,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教材方面,由于經費所限,原來只能是影印了英文原版教材的部分內容發(fā)給學生,課程改革后,爭取到了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建設的資助,購買了足夠的英文原版教材,學習期間無償借給學生使用,課程結束后再收回以備下一年級使用。課程改革后,在2012(2010級學生)和2013(2011級學生)兩年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取得了一些進步,也發(fā)現了一些可以繼續(xù)改進的地方。
3 課程改革的成效、結果
(1)教材的適當選擇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所選用的教材是由美國“McGraw-Hill Company”于2010年出版的“Marine Biology”,教材主編是Peter Castro和Michael E.Huber。教材更新很快,2005年是第五版,到2010年已經是該教材的第八版;該教材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極具可讀性,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的編排方面注重由淺入深同時具有層次感和系統(tǒng)性,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學習到了專業(yè)的海洋生物學知識,同時原版教材中大量的圖、表等也降低了專業(yè)英文學習的難度。
(2)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雙語教學歷來的問題之一是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教學效果比較難以保證,學生的評價也不太高。本課程在改革之后,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改善,各方面學生評價都高于學科點、學院及全校的平均值,具體數據見表1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到:學生評價的平均成績四年間一直穩(wěn)步上升,從2009年的85.46分一直到2012年的94.11分,尤其是課程改革后的2012年,無論從平均成績、學科點排名、學院排名還是學校排名都有了極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實驗課程在2012年首次開設學生評價就在學科點排名第一,充分說明了學生對本課程改革的認同。
(3)學生對課程及專業(yè)的認可度大大增加。
通過本門課程的改革,學生不僅學到了更為清晰、系統(tǒng)的海洋無脊椎動物相關知識,同時提升了學生對本專業(yè)教學的認可程度。在2007年專業(yè)開設之初,由于對本專業(yè)了解較少,學生學習熱情不高,通過5年來的建設,尤其是課程方面的精心設計以及2011和2012年兩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和考研情況,生物科學(海洋生物)專業(yè)已經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專業(yè)之一。2012年我校實行生物大類招生,生物科學、生物科學(海洋生物)和生物技術三個專業(yè)合計招收132名學生,在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到2013年夏進行專業(yè)志愿填報時,有57名學生的第一志愿填報了生物科學(海洋生物)專業(yè),遠遠大于擬招收的33人,第一志愿錄取率為100%,錄取學生的成績績點也是全年級最高。
(4)畢業(yè)學生的就業(yè)與考研提升。
從2007年首次招生到2011年首屆學生畢業(yè),目前共有兩屆畢業(yè)的學生[2]。其中進一步深造比例(出國留學及國內讀研)分別為23.1%和52.9%,從事本行業(yè)相關工作比例分別為26.2%和5.9%,進一步深造和從事行業(yè)相關工作的比例在50%~60%之間,總體就業(yè)率均接近97%。
學生對我們在課程建設方面的努力給與了極大地認同,我們也應該無愧于學生的選擇和信任。未來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斷完善海洋生物學(無脊椎動物)課程建設,力爭培養(yǎng)出更好地學生效力于國家和社會。
參考文獻
[1]蔡生力,劉紅,陳桃英,等.基于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在海洋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探索[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1(1):68-70.
[2]陳桃英,蔡生力,劉紅,等.以生為本,創(chuàng)海洋生態(tài)學高效課堂[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