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有了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本文通過實際教學經(jīng)驗大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英語 有效教學 課堂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074-01
1 有效教學的理論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學不僅是藝術,教學也是科學。
20世紀末該理論被學者介紹到我國,我國教育工作者逐步認識了有效教學,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探索。有效教學理念:一是“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是有效教學比較關注的一點、一切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是作為教師所應有的觀念。二是“要求教師應該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因為教學效益是有效教學所比較關注的”。三是“可測性。以及,量化是有效教學中所比較重視的兩項”,為了能夠對教師的工作效益進行檢測。因此,在教學的目標需要制定的非常明確且具體。四是“在有效教學中能夠對自己進行發(fā)絲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意識”,要求教師對自己的平時工作內(nèi)容以及日常教學中的行為不斷的進行反思。五是“有效教學也是一套教學策略”,教學準備工作、課堂教學以及教學評價這三個階段都是有其具體的教學策略的,作為教師為了能夠在面對具體問題時進行有效解決要求教師需要掌握想過的策略性的知識。
2 有效教學的目標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有了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有效教學的惟一指標。
3 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
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主要是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想學、愿學、樂學”。二是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要求“學什么”和“學到何種程度”。三是教學方式一般采用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
3.1 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能力培養(yǎng)
教師首先應當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興趣點,帶領學生體驗通過有效學習方法得到的愉悅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所帶來的快樂。使學生語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以及獨立性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激發(fā),通過多樣化、個性化和交互式的學習相互融合,創(chuàng)設出一種和諧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主動的提出問題、主動的探索學習規(guī)律,是他們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占據(jù)主導權,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之中步入英語學習的殿堂。
3.2 有效教學能力提升
有效教學包括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有效訓練、有效輔導、有效評價等。著力在“五個結合”上做文章:一是認真?zhèn)湔n與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二是認真上課與實施“導學”課堂模式學習相結合;三是認真訓練與促進學生分層提高相結合;四是認真輔導與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相結合;五是認真評價與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相結合。強化以“導入、導疑、導研、導練、導評”為內(nèi)容的“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法的有效研究。
(1)有效備課。一是熟悉學生,吃透教材。從建構主義理論的角度看,學習的過程就是在原有知識與能力網(wǎng)絡基礎之上進行拓展與完善的過程。二是揣摩課堂教學的流程。一課一標,一課一得,切忌目標分散零碎,備課摒棄教師的強行、死板的流程設計,認真揣摩如何有效啟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投入學習中。
(2)有效課堂。課前渲染情境的導入,通過主問題設計帶領學生將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課上能處理課堂突發(fā)情況,合理控制教學節(jié)奏。
(3)有效訓練。訓練是教學反饋的重要形式,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及時性。通過課堂和課后訓練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的重點、進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二是分層性。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作業(yè)在題量和難度上體現(xiàn)區(qū)別對待的差異性,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有效輔導。在教學中輔導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輔導具有針對性,根據(jù)人數(shù)的多少可以分為個別輔導和集體性輔導兩種形式。二是輔導具有靈活性,對于一些輔導難度較大的以及需要重點進行強化輔導的需要教師妻子進行組織輔導。
(5)有效評價。對于過程的評價力度我們要予以加大,杜絕使用單一的結論性的評價模式。
要大力的發(fā)展“進步就是成功”這以理念。對于肯定進步和鼓勵進步這一評價模式要予以大力的推進,對評價的有效性進行大力的提升。
4 有效教學的意義
(1)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教師要有離開了“學”,也就無所謂“教”的意識,不能“唱獨腳戲”,教師必須確立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全人”的發(fā)展的思想。
(2)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求時間觀念和效益觀念。很多老師將效益理解為在最短的時間里講解最多的知識點,也有些教師采用憑感覺進行教學。實際上教學效益與普通的生產(chǎn)效益是不一樣的。在單位時間內(nèi)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綜合表現(xiàn)這才是教學效益。
(3)關注教學的可測性。教師要在教學中制定明確的目標,對于制定的目標要有明確的可測性。以便于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對教學進行測量和評估。
(4)關注教學反思。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的進行反思,持續(xù)地追問:“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
實施有效教學,教師是關鍵。教師必須樹立有效、高效的教學理念,注重問題設計的有效性,突出互動交流的有效性,增強知識能力建構的有效性,不斷加強有效教學的意識。與此同時,廣大教師還應通過不斷學習,逐步增強實施有效教學的素養(yǎng)。例如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這些素質都是教師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的能力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崔允漷.有效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崔允漷.有效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吳宏,徐斌艷.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8(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