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蟲,分布在大樹底下的土中,一般楊樹和柳樹下最多。摳知了猴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大約一個月的時間。
往往太陽剛落下去,天還沒有黑的時候,孩子們一人拿一個罐頭瓶,彎腰低頭,在樹根周圍溜達著尋覓它棲身的小洞眼。這種小洞眼很有特點,洞眼很小,呈不規(guī)則圓形,邊緣很薄,很不起眼。若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洞眼,用手指輕輕挑開,如果越挑越大,里邊就有知了猴。這時候,知了猴往往蜷縮在洞里,兩只前爪在頭頂揮舞著,仿佛要急著抓住什么東西似的。如果伸進去一根手指,長著硬殼又有幾分柔軟的知了猴便會抱住手指被帶出來。知了猴的洞一般只有拇指那么深,倘要遇到深過手指長度的洞,手指夠不著,可以用一根小木棍,輕輕伸到洞底,慢慢讓它抓住再提上來。如果地上的洞口有手指肚那么大,上下一般粗了,就不用摳了,因為知了猴已經(jīng)從里邊鉆出來了。
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很多知了猴會從洞里爬到樹干上或者籬笆上來蛻皮。那時候,父母一般都舍不得讓孩子們拿著燈和手電來找知了猴,孩子們只有在黑暗中摸索樹干。在有月光的晚上,有時還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知了猴伏在樹干上,那就手到擒來了。如果正趕上大雨過后,許多知了猴的洞口被雨水打穿,灌了水,知了猴沒有了躲藏之處,往往等不到天黑就鉆出來。這時候,孩子們的收獲常常要大得多。
對于捉到的知了猴,大部分孩子是為了炒熟解饞。先把捉來的知了猴倒進水里洗凈,撒上鹽,在鍋里放上兩三滴少得可憐的瓜籽油,或者一點油也不放,把鍋燒熱,再把知了猴倒進鍋里,用鏟子挨個把它們的身體壓扁,翻動幾下,改用小火穩(wěn)炒一會兒,炒至金黃色,便成了孩子們的美食。
而有的孩子逮知了猴,是為了看知了猴變知了,他們把抓回來的知了猴用碗或篩子扣起來,慢慢地等著它蛻皮。這里邊與眾不同的是鐵虎,鐵虎逮知了猴是為了要知了皮。他把抓回來的知了猴一個個放到自己家院子里的桃樹上,放上多少知了猴,第二天幾乎就能見到多少知了皮。鐵虎小心翼翼地把知了皮摘下來,用針線穿好掛在墻上,攢多了,就拿到供銷社或者縣藥材店去賣。賣知了皮的錢,鐵虎的爹娘都讓鐵虎支配,鐵虎用它來買筆、本或者其他學(xué)習(xí)用品,有時候還能買幾本小人書。鐵虎摳知了猴,常常要帶上五六歲的弟弟鐵頭。有一次,鐵頭把手指伸進洞里沒有把知了猴帶出來,受了驚的知了猴把容身的小洞下面的松土重新挖開,退到了鐵頭手指再也夠不到的地方,并且窩在洞里不出來了。鐵頭不信這個邪,脫下褲衩就沖里邊撒開了尿,知了猴最后被淹了出來。
(責(zé)編 李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