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數學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規(guī)律,將數學規(guī)律和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逐步掌握利用數學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樹立嶄新的數學教學觀念,加深對數學教學過程的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高中數學的發(fā)展。本文提出了對數學教學過程各個層面的理解,以期對高中數學教學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數學教學過程 理解
教學實際上就是“導人以學”,教學不應該局限在內容、形式上,而要突出教的方法,打開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去探究規(guī)律,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切實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為其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人生的發(fā)展奠基。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從如下幾個方面闡述了自身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希望能夠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發(fā)展。
一、數學教學過程服務于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整體服務意識、服務觀念的提高,教學的服務性也有所增強。素質教育理念逐漸被社會廣泛接受,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實現素質教育是高中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數學教學并非為了將全面、系統(tǒng)、完美的數學理論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其掌握數學研究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創(chuàng)新的思維,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素質,教師不但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參與課程開發(fā),還需要篩選課程資源、應用現代技術。針對學生的素質、個性,教師需要對其進行針對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立足根本,以實現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基礎;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要發(fā)展學生的心智,還要讓學生懂得做人處事,學習生活的態(tài)度、道德、精神。
二、數學教學過程要體現師生平等
教學民主、平等、合作是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要求。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知識漫灌的方式,不是采用題海戰(zhàn)術,就是不分輕重地講解,這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導致師生之間無法很好地交流,進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實際上,“教”與“學”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教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而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會對教師產生一些啟發(fā)。然而,受到傳統(tǒng)“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到位,學生礙于教師的權威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教師礙于面子不愿意與學生進行討論。 正是這樣的數學教學傳統(tǒng)造成了如今的高中數學教學枯燥、壓抑,受到很多學生的反感。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進行民主的討論,以積極的心態(tài)相互評價、反饋,群策群力,開展有效的溝通與合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逐漸學會掌控課堂、自主學習。
三、數學教學過程要注重挖掘潛能
為了更好地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需要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教師要試圖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行換位思考,讓自身的想法和學生同步,只有真正理解學生、關愛學生,才能了解學生現在的水平如何、怎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以往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對學生潛能的激發(fā),且存在低估學生的心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重復教授的地方多、占用課程時間久,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會讓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還會降低課程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整體提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 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睘榱烁玫亻_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師要轉變觀念,在課堂上增加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時間和機會。這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之前的知識、經驗積累,另一個方面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讓他們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保有強烈的回答欲望,這對于求學之路、生活之路、工作之路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說錯、有失偏頗、理解失當的地方,教師要予以包容,并給予其必要的指導,這樣才能讓學生丟掉思想包袱,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四、數學教學過程要善于組織協(xié)調
傳授知識僅僅是數學教學的基礎,單純地知識傳授難以使學生深入地領悟和掌握數學規(guī)律,難以指導其學習的方向、提升其學習能力。教師真正應該起到的是組織協(xié)調作用,作為一個舵手,保持正確的行進方向。教師要善于讓學生去認知和管理知識,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信息,不應該停留在自身學科知識上,而要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予以指導。在課堂教學中,也不是一板一眼地板書、講授,而是要組織各種各樣的認知性學習活動,使學生進入數學的神奇世界,擴展學生的數學學習途徑,豐富學生的知識認知,將教學變成一個組織學生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重組學生的認知結構,有效地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構建,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習慣和方式,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下,素質教育成為高中教學的指導思想,為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掘學生的潛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對課堂的組織協(xié)調。如此,才能更好地促進數學教學的開展,使數學教學過程彰顯出更多人文性特征,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