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擁有大量的人文教育資源,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yǎng)學生較為高雅的審美情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得到人格的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生人格 內(nèi)容 策略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讓學生能夠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努力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塑造學生堅忍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只有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具備了這些綜合素養(yǎng),才能夠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完美人格。
一、感知人物形象,領悟人生要義,培養(yǎng)健康人格
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除了讓學生能夠在作品閱讀當中更好地感知文學形象,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在分析文學形象的過程中,感知人生的要義,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一切文學都是人的文學,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夠讓學生從一些重要的文學作品或者歷史人物身上感知善良與丑惡、奸佞與忠信,分析這些人物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性之美。讓學生能從這些人物成功或者失敗的命運當中去體會人生的意義,體會作者在作品當中所寄予的道德評判,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靈魂的洗滌,接受情感的激蕩。讓學生從正面人物身上感知偉大這一人格力量,增強學生的向善之心;讓學生在不斷地批判鞭撻丑惡現(xiàn)象的過程中理解什么是不仁、不義,從而幫助學生去除邪惡之念。讓學生在作品中感知人物的品行,也是學生的一次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過程,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思考和反省自身。
二、重視語文課文題目、主題的人格教育因素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不少課文的標題就是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素材,這些題目都包含了對于生命、人性、人格的思考和塑造,在有些作品中,主題思想就是很好的地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素材。例如閱讀文章《談生命》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圍繞這個標題來闡述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看法。如果學生在對生命的認識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偏激的或者不正確的說法,教師也不必急于糾正,而是留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思考和探討的空間,讓學生去搜集更多的材料,然后讓學生進行相互的討論和發(fā)言,不斷地拓展學生關于生命的意識的感知,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從交流當中對生命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生命,讓他們學會善待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并且能夠讓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這樣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較好的生活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豐富有關作者介紹的人格教育因素
每一個作家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厚重的書,優(yōu)秀的作家不僅能夠通過富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作品來感染學生,同時每一個作家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最好素材。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關于教材中的一些重要作者的介紹不能僅僅滿足于一些文學或文化常識,而是應該更好地挖掘這些最偉大作者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偉大的人格魅力,從而讓學生從這些作者身上更多感知關于生活、關于生命、關于人生、關于做人的一些道理,幫助學生更好地健全人格??梢酝ㄟ^作者的介紹讓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那些作家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面對困難而艱苦奮斗、永不服輸?shù)木瘛W習他們?yōu)榱藝液兔褡宓囊活w熾熱之心,感知他們偉大的愛國熱情,學習他們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感知他們放達而又超然的個性。例如學習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讓學生能夠感覺到這首詩當中作者面對風雨交加、饑寒交迫想到的不是個人的際遇,而是守衛(wèi)邊疆、保衛(wèi)家園的滿腔愛國熱情,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關頭依然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情懷。
四、創(chuàng)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人格的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更好地去發(fā)展人。錢理群教授指出語文教學必須以人為中心。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學更應該注重學生的人格、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從過去的單純地追求知識和技術,去更好地認識自然,感知社會,感悟人生,幫助學生更好地塑造自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情感的熏陶,深入作品情境,更好的去感知人物形象,去感知作者的偉大人格魅力,引發(fā)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鳴。同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因材施教原則,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更好地去感知作品,體會和感悟文章,在學生的參與、體驗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
總之,現(xiàn)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一個適合中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秀的接班人,教育的事業(yè)就是對學生進行健康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去塑造人格,突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成就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張古文.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J].職教論壇.2005(20).
[2]張慧.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J].中學語文.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