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根本的組織路線和根本的工作方法。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大特點,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科學的領導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動體現。本文就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現實意義做了論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歷史唯物主義;內涵;方法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共同戰(zhàn)斗中誕生、發(fā)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黨,是我們的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真正掌握和實踐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實踐歷史唯物主義和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也就從根本上懂得了政治。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老老實實地向人民群眾學習,真心誠意為人民服務,不要犯脫離群眾的錯誤。
習近平主席在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中的講話中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黨同志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yōu)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習近平指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
歷史唯物主義為具體歷史研究提供了理論思維,而具體歷史研究反過來又印證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結論,并為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提供材料。
八十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黨,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只有始終把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作為根本的立足點,我們的事業(yè)才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yè)和一切工作就無從談起。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根本的組織路線和根本的工作方法。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大特點,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科學的領導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動體現。它的現實意義如下:
(一)堅持群眾路線 可以推進改企建制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f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黨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法寶,也是當前各單位體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證。單位由事業(yè)性質改為科技型企業(yè),進而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是涉及單位前途命運的根本變革,是關系全體職工切身利益的體制改革。要想順利完成這項改革任務,除了正確領會和執(zhí)行政策規(guī)定外,還必須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小到一個單位、一個組織,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執(zhí)政為民須堅持群眾路線
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zhí)政為民。這些重要論斷,既向全黨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向人民作出了鄭重承諾。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深入學習領會這些要求,不斷增強執(zhí)政為民的意識和本領,不斷增強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當好人民公仆。
1.堅持群眾路線,執(zhí)政為民,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出了黨的群眾路線,并把它確立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這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共產黨人是為人民謀利益的,人民利益不僅是黨一切行動的出發(fā)點,也是它的歸宿。
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深受人民群眾擁護、領導人民奪取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勝利的根本與前提,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與人民群眾心連心。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
2.堅持群眾路線,執(zhí)政為民,是貫徹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講話內容。
教育實踐活動要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照鏡子,主要是以黨章為鏡,對照黨的紀律、群眾期盼、先進典型,對照改進作風要求,在宗旨意識、工作作風、廉潔自律上擺問題、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視缺點和不足,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敢于觸及思想、正視矛盾和問題,從自己做起,從現在改起,端正行為,自覺把黨性修養(yǎng)正一正、把黨員義務理一理、把黨紀國法緊一緊,保持共產黨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分析發(fā)生問題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區(qū)別情況、對癥下藥,對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黨員、干部進行教育提醒,對問題嚴重的進行查處,對不正之風和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的必然要求。
各級領導干部作為黨的事業(yè)的中堅力量,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自己的最大職責和最高使命。必須從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充分認識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性,牢牢抓住黨群關系、干群關系這個核心。以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贏得民心,以正確的方針政策凝聚民心,以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民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