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中職生的德育教育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重視,在之前的工作中,一般的中職道德教育主要采取理論學習、宣傳、樹立榜樣、說服、獎懲等他律式的手段,德育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心理咨詢輔導手段開始應用到中職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并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可以在中職生這個范圍內進行推廣。
【關鍵詞】心理輔導;咨詢;中職生;德育
運用心理輔導和咨詢手段,了解中職生的心理狀況和特點,從具體的心理現象為切入點,采取適宜的心理輔導、疏導方式進行教育和引導,讓中職生發(fā)自內心地接受和認同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教育效果肯定要好得多。綜合而言,深入了解中職生的心理狀況和特點,能夠更好的展開德育工作,減少阻力,為中職生的日后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在此,本文主要對心理輔導咨詢手段在中職生的德育教育中的運用,展開討論。
一、當前中職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自我意識不足
對于中職生來說,心理問題并不罕見,由于當下的就業(yè)壓力非常大,部分中職生表現出了自我意識不足的狀態(tài),例如,中職生的自卑感非常嚴重。這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是被老師忽視、被家長嚴責的群體,長期以來形成的“我不行”的意識已滲入骨髓,他們最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的傾向。他們是同齡人中的弱勢群體,社會適應能力差,不愿意接近老師,回避參加集體活動,對外界事物有一種“畏懼”心理。這些現象說明了中職生群體中的自卑感非常嚴重。這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心理頑癥。由此可見,中職生自我意識不足的問題,在今后的德育教育中,必須有效解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學生面對困難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心理建設,促進中職生德育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二)情緒情感問題
對于中職生來說,其年齡正處于青春期當中,其情緒情感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心理問題。綜合而言,中職生的情緒情感問題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部分中學生的情感趨向于穩(wěn)定,到那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這部分學生比較習慣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學習,一旦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或者是周邊的同學提出其他的觀點,他們自身所堅持的看法就會受到影響,這對學習來說,是一個較大的阻礙。其次,中學生的感情較為冷淡,缺少年少的激情。中職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的感情非常冷淡,對很多事情都沒有興趣,無論是課堂討論還是課下活動,都很少參與,有些學生甚至一次都不參與,這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而言,并不是最好的選擇,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三觀”變化。第三,情感壓抑與不懂宣泄之間的矛盾?,F代的中職生在學習環(huán)境與工作環(huán)境上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意的東西不斷增多,一旦部分事情發(fā)生變化,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情感壓抑,更嚴重的是,他們不知道該通過何種方式去發(fā)泄,導致自身的矛盾情況不斷加重。
(三)人際關系障礙
中職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件綜合性較強的工作,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事情。除了上述的兩項問題以外,中職生的人際關系障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師生障礙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障礙。師生障礙方面,中職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很大,雙方觀點不一,得不到有效協調,甚至演變成惡性事件。學生之間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攀比、結交朋友等等,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之間的交往并不是很順利,常常發(fā)生爭執(zhí)。無論是在日常德育教育中,還是調查當中,中職生的矛盾、爭執(zhí)、沖突非常嚴重,甚至大打出手,導致命案發(fā)生。從以上的表述來看,人際關系障礙已經成為中職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問題,影響著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建設,今后必須通過有效方式去解決。
二、心理輔導咨詢手段在中職生的德育教育中的運用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制定新的適應行為目標
要努力培養(yǎng)個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人處事能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在校中職生可以選擇學校的杰出校友作為自己學習的對象和努力的方向。找到人生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向其靠近。解決中職生心理問題需要中職生這個主體群體的努力,中職生應該善于發(fā)現自身心理問題,正面評價自己,正視現實和壓力,樂觀向上地面對困難,學會自我接納、自我欣賞。發(fā)現自己心理問題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自我判斷。第二種是同學之間的互相判斷。中職生之間應形成相互觀察,相互溝通,相互討論自身心理問題的習慣,學會與他人交往的知識和技巧,改變和增強其社會交往能力,塑造成功的心理品質。
(二)中職校要發(fā)揮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作用
心理輔導咨詢手段在中職生的德育教育中運用時,中職校的作用不可替代,中職校需發(fā)揮中職生中心健康教育的主體作用。首先,中職校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現階段的部分學生,依靠家里的關系或者是親戚之間的關系,通過“走后門”獲得了很多特權,導致具有真才實學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和屬于自己的榮譽。今后的中職校,必須解決這一問題,減少學生的攀比心理,同時樹立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改變他們的不良觀念。其次,中職校要理性判斷學生之間的摩擦或者是學生之間的一些不同觀點。有些學生的聊天方式和交流方式比較不同,常常給學校管理者造成錯覺,導致一些錯誤的決定。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通過心理輔導咨詢的手段,改變僵硬的人際關系。第三,中職校應該充分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例如有些學生在理論課或者是實踐課經常表現出漫不經心的狀態(tài),此時需要教師和管理者去引導,而不是盲目的和其他學生做對比,這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行為。
(三)健全中職生家庭保障機制
對于中職生而言,部分學生是因為家庭因素,導致學生來到中職學校學習。家庭因素對中職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今后的德育教育中,需要教師耐心的去安慰家庭破裂的學生,要幫助學生以一個正確的觀念看待家庭問題。例如,有些學生的父母會離異,學生雖然處于青春期,但教師要把握好心理輔導咨詢的手段和尺度,盡量讓學生自己去面對和處理,而不是教師的強制干預,要考慮到學生的想法和感受,通過建立積極學校環(huán)境,讓學生投入到積極學習當中,正確看待離異事件,減少學生的心中的負面想法。
總結:本文對心理輔導咨詢手段在中職生德育教育中的運用,展開分析與討論。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當前的心理輔導咨詢手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但沒有達到德育教育的預期目標,很多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依然屬于“問題學生”的類別,今后要更加努力,改變學生的固執(zhí)觀點,樹立學生的積極觀點和觀念,實現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高斐.中職生心理問題及干預方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孫雪勤.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譚銀輝.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