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它是指教師把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nèi)容,達到教學目標。本文闡述了主要理論基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意義,什么是“任務驅動”,任務設計原則,任務驅動的實施方法,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改進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一、引言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發(fā)展迅速的學科,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更多地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教學效果要好得多。這一教學模式不僅適用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和成人的信息技術普及教學中也行之有效。
二、正文
(一)、主要理論基礎:
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理論:“以學生為中心”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在1952年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
2、雙主模式的理論:“主導——主體”教學系統(tǒng)設計模式(簡稱“雙主”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動機理論”、“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3、動機理論:動機是促使個體發(fā)生行為的內(nèi)在力量。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逐級增高的,較低級需要滿足后,才會出現(xiàn)高一級的需要。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意義:
1、從教師的角度說,傳統(tǒng)教學的課堂總是呈現(xiàn)一種“滿堂灌”、“照本宣讀”的現(xiàn)象,而學生往往也是“囫圇吞棗”?!叭蝿镇寗印苯虒W中教師的職責就是“介紹任務”——“分配任務”——“小結任務”,轉變了教學方式。
2、從學生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以一個個簡單的小任務為目標,當任務完成到一定階段時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物質或者精神上的獎勵,不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同時還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
3、“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以“任務”為核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改變了以往的常規(guī)教學,教學方式新穎。
(三)、什么是“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把一堂課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nèi)容,達到教學目標。具體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四)、“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任務設計:
“任務驅動”的特點就是圍繞任務展開教學,因此任務的設計、編寫非常重要,既要知識體系,又要注意適合學生特點,使任務生動有趣、易于接受。此外,還要想到融進信息技術的文化性、綜合性,滲透其他學科知識。例如,從天文、地理、生物、化學、文學藝術等學科中挑選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任務的設計要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例如,從國民經(jīng)濟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環(huán)境保護、計劃生育等方面選編任務,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人才。
1、“任務”要有趣:愛迪生曾說過“興趣可以創(chuàng)造出人間奇跡”。教學時,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學生不會對抽象枯燥的任務感興趣,只有一些趣味性強的才能吸引學生學習,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如忽視學生的這一心理反應,學生偶爾閃爍的創(chuàng)新火花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泯滅。如在教學中,設計“畫一幅由曲線、直線、點、圓組成的房子”的任務。學生的表現(xiàn)平平,畫也十分雷同,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盡管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極力去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但學生的情緒還是難以調(diào)動,作品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可言。如果把教學“任務”拓展成“畫一幅由曲線、直線、點、圓組成的自己喜歡的圖形”。這樣一來,學生對這一“任務”非常感興趣,每個同學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畫的內(nèi)容也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的畫多種形狀的船,有的畫由大小不同的圓組成的小動物等等。這種認真探索、獨立的發(fā)現(xiàn)可以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任務”要明確:“任務”設計有了趣味性,還不能說可行,任務必須具體明確?!叭蝿铡钡脑O計千萬不能泛泛而談、含糊不清,應落到具體的某一點上,要明確,具有具體的可操作性。如《我為校園添綠色》的教學目標是曲線工具的使用、噴槍工具的使用。如把這兩點作為一個任務讓學生去探索,就十分抽象,既不能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到操作的茫然。如把這一課的任務設計成“為校園里增添鮮花與草坪”,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他該朝哪一方面努力,達到一種什么效果,自然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也就明白了曲線工具、噴槍工具的使用。
3、“任務”要難易適度:“任務”設計其實也是一個實施過程。老師要注意做到“讓學生跳起來摘到果子”。所以老師應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滿足各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五)、“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1)、學生更易掌握學習內(nèi)容。(2)、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3)、深化擴充教材內(nèi)容。(4)、實現(xiàn)個性化、分層次教學和彈性教學。(5)、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6)、培養(yǎng)學生注重掌握方法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和改進措施:信息技術課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其優(yōu)勢是明顯的,但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學進度不易把握。需采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證探究效果,又不影響進度。其次,課堂管理待改進。應采取措施在行動上約束學生,最好能使學生都“忙”起來。再次,評價上有困難。
總之,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結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具有輔導者、引導者的身份外,不具備其他任何權威。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將可能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隨時獲取幫助,并隨時成為“教師”。這種教學方式全面應用到技能教學相信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它將完全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讓每個學習者將學習當作一種享受。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2】牛利平;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6)
【3】胡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設計和實施[J];大眾科技;2008年12期
【4】李翠白,李芒;基于計算機的“教學設計”任務驅動式學習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