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jié)合歷史新課程教學實踐,針對滬教版歷史與社會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一些欠妥之處,提出質(zhì)疑,并通過考證和剖析,談談自己的認識,以與同行交流共享。
【關鍵詞】滬教版 歷史教材 瑕疵 認識
【中圖分類號】G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199-01
滬教版歷史與社會教材,是經(jīng)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這套教科書共有五冊,其中七年級上、下冊是以地理學科和社會學科為主,八年級上、下冊和九年級全一冊是以歷史學科為主。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關歷史學科這部分內(nèi)容中,存在一些欠妥之處,現(xiàn)提出質(zhì)疑,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文字表述不統(tǒng)一
1.巴黎公社究竟存在了幾天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巴黎公社這一課中寫道:“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人階級政權……(5月)28日,公社戰(zhàn)士堅守的最后一個街壘被攻克?!倍又滩挠謱懙健鞍屠韫珉m然只存在了72天,卻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倍鴱?月28日到5月28日,期間并沒有滿72天,而只有62天。
其實,對于巴黎公社成立的時間一般有兩種觀點:一是以3月18日巴黎工人發(fā)動武裝起義為標志(在這種說法下,巴黎公社即存在了72天),另一種是以3月28日新當選的公社委員朗維埃莊嚴宣布公社成立為標志。教材采用了第二種觀點,卻又按照第一種觀點來計算天數(shù),有失偏頗。
2.中華民國究竟何時建立
辛亥革命這一課中寫道“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并組建臨時政府,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倍又謱懙溃骸皬那宓弁宋唬?912年2月12日)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民國時期?!?/p>
教材對于中華民國建立的時間既采用元旦說(1月1日),又采用退位說(2月12日),前后矛盾。
二 雙語語種不統(tǒng)一
滬教版的世界史充分體現(xiàn)了雙語教學的理念,教材對一些重要的專有名詞都注了英語,這種編排無疑是對雙語教學的肯定和推動。但是,教材中除了注有英語,還有幾處使用了其他的語種,比如:“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Kopernik,1473-1543)”,這里的“Kopernik”并不是英語,而是波蘭語。哥白尼的英語應該是“Copernicus”。
“馬克思、恩格斯共同發(fā)表了‘共產(chǎn)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其中“Communist”是英語,而“Manifest”是德語?!肮伯a(chǎn)黨宣言”的英語寫法應該是“The Communist Manifesto”。
一般來講,我們現(xiàn)行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使用漢語和英語的教學,教材中列舉的波蘭語和德語對實際教學意義并不大,并且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混淆。
三 圖片與注釋不統(tǒng)一
印第安文明一課中附有一幅插圖,教材對這幅插圖的注釋是“庫斯科城遺址”。而實際上,這幅插圖是古印加帝國馬丘比丘遺址,并非庫斯科城遺址。庫斯科是古印加帝國首都,位于烏魯班巴河上游,是燦爛的古印加文化的搖籃。而馬丘比丘是古印加帝國的古城廢墟,它位于古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城西北約112公里的高原上。這兩者盡管有一定聯(lián)系,但畢竟是兩個不同城市的遺址,不能混為一談。
四 翻譯不統(tǒng)一
對外國人名的音譯,往往是約定俗成的,如Napoleon,大家都寫作“拿破侖”,不會寫作“拿破輪”或“拿魄淪”之類,這是因為“拿破侖”已成為定式,被長期而廣泛使用。而對于日語人名,也同樣有約定俗成的習慣,就是直接把日語中的漢字借用過來,并按漢語的發(fā)音拼讀。比如“田中(たなか)さん”,直接就取“田中”二字翻譯為“田中先生”。而教材上卻出現(xiàn)了同一個日語人名的兩種譯法,抗日烽火一課中寫道:“日本的外相廣田弘毅”,而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一課中又寫道:“廣田宏毅受命組閣”。
五 語言表述模糊
1.英國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什么
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狂飆這一課中寫道:“國會于1640年11月重新召開。圍繞權力分配問題,資產(chǎn)階級和新貴族控制的國會與國王展開激烈對抗。國會強調(diào)‘議會治國’,要求大幅度限制君主權力,逮捕并最終處決查理的寵臣。這標志英國革命的開端?!苯滩牡倪@段表述在史實上并沒有錯誤,但“這標志英國革命的開端”中的“這”究竟是指什么,卻實在令人有些琢磨不透。
2.究竟怎樣才算“當家做主”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巴黎公社一課中寫道“巴黎公社成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人階級的政權?!倍鴳?zhàn)爭與革命一課中又寫道“十月革命建立起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人階級當家做主的政權?!北容^兩段表述,很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究竟哪一個才真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人階級政權呢?如果是以兩個政權存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是否當家做主,這顯然缺乏科學性。因為十月革命后的蘇俄一共存在了約70年,巴黎公社前后存在了約70天,難道70年就算當家做主,70天就不算嗎?
3.“天足”如何舉行
婦女地位的變化這一課中寫道:“在上海張園舉行的女子天足”。這是一張圖片的注釋,雖然不會引起什么歧義,說的是近代婦女解放中的“不纏足”運動,但這句注釋至少從語法上看并不通順。
參考文獻
[1]國家基礎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研制組.歷史與社會(九年級全一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國家基礎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研制組.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課程教材研究所編.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