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表述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展開生命教育的必然性。“生命教育”一詞原本是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作為社會中的吸毒、自殺、他殺、性危機等危害生命現(xiàn)象的對策而出現(xiàn)的。通過生命教育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熱愛,消解對生命的威脅。
1968年,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就開始提出和實施生命教育,并很快影響到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形成了一種新的教育思潮。最近一段時間筆者看了報紙中的部分報道:如天津一個13歲的小男孩從十七樓毅然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某大學十天內發(fā)生多起自殺事件……看了報道后,我的心情十分沉痛,同時感到我們一線教師的責任是何等重大,學生的輕生與生命教育的缺失不無關系。在課改大潮中教師是否該讓生命教育融入平時的教學中去,讓生命的意識在知識的潛移默化中漸漸提升。筆者現(xiàn)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語文學科本是一個意韻精妙的世界。語文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文學家、作家,而更多的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生存發(fā)展,為了他們的健康幸福地成長;使他們了解別人,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獲得完美表達的語言形式,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與期望展現(xiàn)出來。讓語文教學回歸生命,是教師對語文學科教育價值的又一個自覺選擇。教學中,我充分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元素,在語文教學中迸發(fā)出生命的激情。
一 以童話為載體,揭示生命的真相
生命是什么?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是陌生的。此時他們對萬物卻有著強烈的好奇,什么都想弄個明白。教師在教學中借機揭示生命的真相,學生肯定會記憶猶新的。《小蝌蚪找媽媽》一文展示了小蝌蚪的生長規(guī)律,一年級的小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他會感到新奇:“原來青蛙就是這么變來的。我們又是怎么來到這世界的?”這樣的問題會在學生頭腦中油然而生。教師適時地展示胚胎的圖片,在形象化的識記中,既激發(fā)了學生對生命的好奇,同時也幫他們揭開生命降生的秘密。學生了解了自己來到世界的秘密,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烙下深深的印跡——我們的生命是多么的新奇呀!珍愛自我生命的思想會借助教師美妙的語言孩子頭腦中萌發(fā)。
二 以故事為依托,明白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存在是為了什么?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是茫然的,尤其是小學生。作為語文教師可利用語文教學中的素材來詮釋生命的意義,在小學階段作個鋪墊,使學生對生命的理解隨年齡的增長加深。
如《生命橋》一課,老羚羊的壯舉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教師和學生在一起體悟它們偉大親情的同時,作了適當?shù)难由欤哼@時老羚羊的死換來的是小羚羊的生,它把生命的全部都給了小羚羊,這就是老羚羊生命的價值所在。這是老羚羊沒有說出來的心愿。
在語言的誦讀中讓學生知道生命的意義,同時知道父母給我們的生命不可輕易放棄,讓生命教育在教學中實現(xiàn)。
三 以理念為階梯,感悟生命的寶貴
每一種事物,只有了解它的價值,知道它的寶貴,才會去珍惜。生命對于我們來說只有一次,可謂寶貴之至,我們必須想出辦法去保護它??墒菍W生在埋頭學習的時候,是不會去揣摩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有用的材料,教師只要精心選擇、巧妙運用就可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知道生命的寶貴。如一年級語文書中有《烏鴉喝水》一課,烏鴉想辦法喝到了水。教師教學時讓學生學習烏鴉的聰明才智,同時設疑:烏鴉為何要這么費力地去喝水呢?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啟發(fā)學生。烏鴉知道自己的生命很寶貴,它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在喝不到水時盡力地去想辦法喝到水。
在這些課文的學習中,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由此產(chǎn)生,珍愛生命的意識逐步提升。
四 以人物為模板,樹立學生的自信
不管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要始終保持一種樂觀開朗的心境,這是對生活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健康心理。持有這種心境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會灰心,在生命受到極限挑戰(zhàn)時也會坦然處之。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寵愛,大都缺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毅力,抗挫力差。很多人就是在突然降臨的災難面前無法釋懷,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就以自殘、他殘來發(fā)泄,有時甚至走上極端——選擇死亡,年輕的生命就此消逝,家長扼腕、世人嘆息。教師應利用教材中有關的素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迎難而上、樂觀開朗的心理,讓他們知道沒有解不了的結,沒有跨不過的坎。
如《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中,桑蘭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時鎮(zhèn)定從容,以笑容面對苦難。學習時,教師引導學生就桑蘭的言行進行探究。借機提出假想:“如果是你自己又有什么表現(xiàn)?”在學生進入角色深切感受中,讓學生了解此時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同時具有樂觀開朗的心理。讓意志力的培養(yǎng)浸潤學生心田,以此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與個體成長融為一體的,教師應利用自身學科的特點,創(chuàng)設富于生命氣息的課堂,為他們打開生命的視野,啟迪生命的智慧,創(chuàng)建生命的理性,涵育生命的情懷。
教師只有立足文本,不斷創(chuàng)新,將生命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課堂中,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本質,激發(fā)生命的潛能,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發(fā)揮生命的光和熱。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