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雙因素理論和“90后”學生的特點,高職高專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通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班級管理、建立以點帶面的班級管理、構建和諧的班級管理來完善保健因素;通過激發(fā)班干部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xiàn)學校目標和學生需求的統(tǒng)一、激發(fā)學生個性化潛質(zhì)等來強化激勵因素,從而提高班主任工作效果。
【關鍵詞】雙因素理論 “90后”學生 班主任工作 保健因素 激勵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38-02
從2008年開始,“90后”的學生逐漸進入到高職高專學習,“90后”的學生和“80后”的學生有著很多不同的特點,因此,作為“90后”學生的班主任,必須根據(jù)其特點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根據(jù)雙因素理論,建立不同于“80后”學生的關懷和激勵機制,調(diào)動其積極性,使其更好地度過大學生活。
一 雙因素理論概述
雙因素理論又稱激勵保健理論,是美國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來的。通過在匹茲堡地區(qū)11個工商業(yè)機構對200多位工程師、會計師調(diào)查征詢,赫茨伯格發(fā)現(xiàn),受訪人員列舉出的不滿的項目,大都同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有關,他把這類因素稱為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監(jiān)督、工資、同事關系、工作條件等,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滿足,容易使員工產(chǎn)生不滿情緒、消極怠工,甚至引起罷工等對抗行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無論再如何進行改善往往也很難使員工感到滿意,因此也就難以再由此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受訪人員列舉出感到滿意的因素,一般都與工作本身有關,赫茨伯格把這類因素稱為激勵因素,包括成就、上級賞識、工作本身、責任、進步等,激勵因素的改善而使員工感到滿意的結果,能極大地激發(fā)員工工作的熱情,提高勞動生產(chǎn)效率,但激勵因素即使管理層不給予其滿足,往往也不會因此使員工感到不滿意。據(jù)此,他提出了雙因素理論。
二 “90后”學生的特點
由于成長于中國經(jīng)濟、文化轉型期和全球一體化的社會背景下,“90后”學生身上具有一些有別于“80后”學生的新特點:
1.學習方法
由于個性比“80后”更加自信、獨立,因此,學習上他們崇尚親力親為的“體驗”式學習,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
教學模式。
2.價值觀
與“80后”相比,“90后”學生價值觀多元化趨勢明顯,功利性行為增多。由于受到現(xiàn)代自由思想的影響,加上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功利思想的泛濫,使得很多“90后”高職高專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只注重對畢業(yè)找工作和“專升本”學習有幫助的學習和活動,而對其他“沒用的”學習和活動就不聞不問。
三 利用雙因素理論,提高高職高專班主任工作水平
針對“90后”的高職高專學生,保健因素包括學校的教育政策、日常管理、師生關系、學習生活設施等;激勵因素包括對專業(yè)的認可、老師的賞識、自身的成長和進步等。無論是保健因素還是激勵因素對于高職高專學生的班主任工作機制的構建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保健因素是高職高專學生能積極學習和健康生活的保障,離開保健因素談激勵是不現(xiàn)實的;激勵因素是高職高專學生不斷積極進取、自我升華的動力所在,沒有激勵因素的作用,高職高專學生很容易故步自封,滿足于現(xiàn)狀,或日趨頹廢,難以管理。因此,構建高職高專學生的班主任工作機制,必須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兩方面著手。
1.分析導致大學生不滿意的保健因素,采取相應管理措施
第一,完善班級管理制度,保證學生權利,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班級管理。樹立良好的班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0后”學生個性突出,個人意識較強,由此,在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中,要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要公平民主,在體現(xiàn)學校的教書功能的同時,要體現(xiàn)出育人的功能。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建設方面,要考慮“90后”學生崇尚親力親為的“體驗”式學習的特點,加強實踐課程的建設,在教學方法上也要考慮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多做、多動手??傊?,在班主任工作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理念要貫穿實施到管理工作的具體細節(jié)中,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第二,加強班干部培養(yǎng),建立以點帶面的班級管理。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管理好班干部,班主任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在對班干部的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培養(yǎng)班干部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決他們的認識問題,要增強班干部的政治敏銳度,要通過班干部對學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動態(tài)及時察覺,進而進行適時干預、引導和轉化,把不良思想動態(tài)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其次,要增強學生干部的角色意識。班主任要讓班干部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從而使他們形成使命感,樹立責任心,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第三,建立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的班級管理。要建立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就要根據(jù)“90后”學生獨立、自信的特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人格,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工作方法,要以引導為主,不要一味地強制要求,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同時,班主任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對每一件事、每一個學生都要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要給學生以公平感。(2)班主任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特點、學習成績以及學生遇到的困難;同時,通過溝通,也可以讓學生了解班主任的性格、工作性質(zhì)以及工作中的困難,這樣不僅可以使班主任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還有助于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有助于消除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隔閡。(3)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技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0后”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對于一些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要鼓勵其多出去交往,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2.分析大學生滿意的因素,進行相應激勵
第一,充分發(fā)揮班干部的作用,激發(fā)班干部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首先要對班干部進行充分的授權與肯定。班主任不能事事親為,要學會對班干部進行授權,通過授權,讓被授權的班干部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從而愿意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更加主動。其次,加強工作激勵,培養(yǎng)班干部的成就感。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人都是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自我實現(xiàn)是人的一個高級需求。班主任要對班干部成就感的滿足特別關注,讓其在工作中體會到成就感,實現(xiàn)自我價值。如在組織各種活動的過程中,由班干部自行商議安排活動流程,班主任只是提供一些建議和指導,在活動組織過程中,班干部通過與老師的協(xié)商、學生干部彼此之間的合作、與同學們之間的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個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建立起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團隊意識。
第二,實現(xiàn)學校目標和學生需求的統(tǒng)一。班主任在學生入學之初就要對學生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的教育,讓其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進行規(guī)劃,樹立長遠目標,進行目標激勵。盡管在職業(yè)規(guī)劃過程中學生的規(guī)劃千差萬別,但總體上來說還是一致的,就是通過大學的學習來找到一個好的工作或?qū)W到需要的知識。因此,班主任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選擇課程。當然,這需要學校增加選修課程,開設興趣班,讓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程之余有機會輔修他們感興趣的科目。這樣做的好處是學校既能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又能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從而達到學校目標與學生需求的統(tǒng)一。
第三,建立特殊學生幫扶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化潛質(zhì)。特殊學生不僅是指貧困生,還包括思想偏激、心理有疾病的學生。對于貧困學生,班主任要與學校和社會積極聯(lián)系,給他們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在獎助學金方面給予傾斜;對于思想偏激、心理有疾病的學生,班主任要定期給予心理輔導,或請學校的心理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
總之,“90后”高職高專班主任可以通過雙因素理論對班主任工作的分析,完善保健因素,以減少學生的不滿意,強化激勵因素,以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從而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平風.基于雙因素理論的高校學生干部激勵管理研究[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4)
[2]楊振梅、周序.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保障——以廈門大學為例[J].重慶高教研究,2013(6)
[3]唐艷輝.雙因素理論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3(1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