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三歲吧!
記得我生平看的第一本書,是沒有字的,可是我知道它叫《三毛流浪記》,后來又多了一本,叫《三毛從軍記》,作者是張樂平。我非常喜歡這兩本書,雖然它的意思可能很深,可是我也可以從淺的地方去看它,有時笑,有時嘆息,小小的年紀,竟也有那份好奇和關心。
“三毛”看過了,其他凡是書里有插圖畫的兒童書,我也拿來看看。記得當時家里有一套孩子書,是商務印書館出的,編的人,是姐姐的校長,鼓樓小學的陳鶴琴先生,后來我進了鼓樓幼稚園,也做了他的學生。
我在那樣的年紀,就“玩”過《木偶奇遇記》《格林兄弟童話》《安徒生童話集》,還有《愛的教育》《苦兒尋母記》《愛麗絲漫游仙境》等童話書。這些事,后來長大了都問過父親,向他求證,他不相信這是我的記憶,硬說是堂兄們后來在臺灣告訴我的。其實我真沒有說謊,那時候,看了圖畫、封面和字的形狀,我就拿去問哥哥姐姐們,這本書叫什么名字,書中這個小孩兒為什么哭,書里說些什么事情,問來問去,便都記住了。
所以說,我是先看書,后認字的。
有一日,我還在南京家里假山堆上看桑樹上的野蠶,父親回來了,突然拿了一大疊叫做金圓券的東西給我玩,我當時知道它們是一種可以換馬頭牌冰棒的東西,不禁嚇了一跳,一看姐姐,手上也是一大疊,兩人高興得不得了,卻發(fā)現家中老仆人在流淚,說我們要逃難到臺灣去了。
逃難的記憶,就是母親在中興輪上吐得很厲害,好似要死了一般地躺著。我心里非常害怕,想幫她好起來,可是她無止無境地吐著。
在臺灣,我雖然年齡也不夠大,可是母親還是說動了老師,將我和姐姐送進國民學校去念書,那時候,我已經會寫很多字了。
我沒有不識字的記憶,在小學里,拼拼注音、念念國語日報,就一下開始看故事書了。
(選自《逃學為讀書》,題目為編者加,有改動)
寫一寫
你有什么有趣的讀書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