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對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對應的改進措施和對策,以此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讓他們在教學方面能夠有能力去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找到各種方法來激發(fā)英語學習困難生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民辦高校 教師發(fā)展 英語學習 動力
一、民辦高校英語教與學現狀
英語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所需要具備的一種基本技能,對于大學生來說,英語技能的提高為他們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英語將成為他們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英語教學貫穿在大學教育的各個專業(yè),然而,民辦高校英語成績較為薄弱的學生也占相當大一部分比例,很多成績較差的學生在中學就已經放棄了英語學習,在大學更是提不起學習興趣,就算是想學好也往往因為基礎太差而不得不放棄。因此,英語教學也應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要求,教師不再是給學生反復講解知識點并要求學生記憶,而是要尋求各種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激發(fā)更多對于英語學習困難生的學習動力,并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另外,高校英語教師多數都是年輕教師,有著創(chuàng)新的思維和敏銳的觀察力,對于語言也有著充分的駕馭能力,當然,他們也缺乏時間的歷練和扎實的研究功底,當教學中出現種種問題時不知該如何解決,對于學生一直提不高的英語成績就只會歸咎于他們的基礎太差,而不會去想方設法的去找出學生們缺乏動力的原因。
二、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發(fā)展現狀
我國教師教育政策在近十年來就有了很大的調整,這也讓高校教師不斷地緊跟時代步伐,提高教育層次,強化專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檀慧玲,2012)。高校英語教師不斷年輕化,受教育層次不斷提高,但是因為缺乏系統(tǒng)的教育教學培訓,他們的專業(yè)知識與實際教學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更長時間的磨合。年輕教師雖然專業(yè)素養(yǎng)逐漸提高,學歷層次也越來越高,但是卻普遍缺乏開展教學的能力;也有很多青年教師迫于科研的壓力,在教學工作中不積極創(chuàng)新,甚至有消極對待工作的趨勢,這些都是導致高校教師發(fā)展不足的原因(黃菡, 2010)。
同時,隨著社會上對英語的普遍重視和學生們英語整體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都選擇把英語作為一門技能或特長來學習,不僅要考英語四六級,考研更是需要學好英語,因此英語教師所擔負的責任尤為重大。不僅是學生的基礎英語學習,更要承擔起特殊用途英語的拓展,這個對學語言出身的英語教師來說也是需要突破的一個很大的難關。然而,相對于學校的其他重點或是熱門專業(yè)的教師,大學英語教師的發(fā)展空間和得到的各方面的培訓的機會很少。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在自身的發(fā)展上都是步履維艱,那么對于在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他們更是無法應對,對于學習困難生所缺失的動機何在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研究。
三、推進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對策
(一)樹立教學為基礎,科研求發(fā)展的觀念
高校英語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學術是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咨詢或教學來傳授知識的學術就是教學學術的最初概念。應樹立教學學術的觀念,高校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屬于學術的范疇,教學也屬于學術的范疇;要想發(fā)展,首先就要先做好自己本身最基本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加大對教學發(fā)展的投入力度,以改變高校英語教師教學發(fā)展不足的現狀。同時,在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要進行教學研究。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真正為教學工作服務,提高教學質量。
(二)加強并完善高校英語教師培訓模式
教師也是專業(yè)人員,不但要求教師具備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掌握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尋新的教學方法,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高校教師培訓能夠從很大的程度上彌補高校教師知識結構缺陷,然而,在很多民辦高校,專業(yè)培訓機構和培訓人員的缺乏使得青年教師的培訓往往只是形式,沒有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往往只注重理論的學習,缺乏針對性的實踐指導。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與網絡相結合的新型的教學模式不斷出現,積極參與這些新型教學模式的研討就能給教師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啟發(fā),為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三)建立教學導師和科研導師的制度
另外,應為中青年英語教師提供與有經驗的優(yōu)秀教師交流的機會,并讓他們對其進行跟蹤指導,提供幫助和指導意見,及時指出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建議。同時,在科研能力上青年教師相對較弱,在沒有指導的科研道路上,青年教師會覺得非常茫然??蒲薪涷炟S富的教師的指導將會為他的科研之路點亮一盞燈,照亮前行的路。所以,在建立教學導師的同時,也可以加強科研導師制度的形成,一個經驗豐富的教師可以指導一個團隊,并讓青年教師之間互相幫助,最后大家才能夠共同進步。
總之,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英語教師的整體專業(yè)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以及適應未來發(fā)展的能力,這些都是影響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被老師所發(fā)覺并有能力去積極應對,教師也能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積極研究和探索學生英語學習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更多的學習困難生能找到英語學習的突破口,提高民辦高校學生的整體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許南陽, 馬鐵明 高等院校教師教學發(fā)展的實踐與探索 [J]教育教學論壇 2013(47)
[2]黃菡, 龐嵐 論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 [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0(5)
[3]檀慧玲, 王晶晶 近十年我國教師教育政策的調整及未來發(fā)展趨勢 [J] 湖南社會科學 2012(4)
[4]夏紀梅,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師發(fā)展的難點與出路[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年02期
[5]曹艷艷. 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現實困境與對策研究[J].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