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活動主體,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本文分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定義及其在初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小組合作學習 問題
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教育中精英主義的教育傾向非常嚴重。精英主義的教育就是力求智力卓越,學生必須通過嚴酷的競爭,打敗學習上的對手方有可能登上“精英”的寶典。在這種誘導下,大多數(shù)的中學教師幾乎千篇一律的進行講授式教學,就為把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備被動接受式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從而導致中學生大都缺少與人合作的意識,缺少和他人相處以及交往的基礎技能。隨著終身化、知識化時代的到來,中學教育把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及技能,改進教學對策放在最為迫切達到、最為重要的地位。
1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活動主體,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通過探索研討、合作互助,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的一種學習方法。美國率先在70年代興起合作學習,并且已經被廣泛使用于中小學的教學實踐中。它的出現(xiàn)除了美國特有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外,主要是為了滿足克服傳統(tǒng)教學出現(xiàn)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并且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把社會心理學的合作規(guī)律放進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之間的交往對于認知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2目前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2.1隨意分組討論,不注重小組成員搭配的合理性
在我們區(qū)數(shù)學教研員組織的聽課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數(shù)學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教學中,大部分釆用的分組形式是以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成績?yōu)榉纸M的標準,對學生的個性特征、性格、興趣愛好等其他方面沒有進行分析。在這樣組建的合作學習小組中,獲得較多的表現(xiàn)機會的往往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雖然使得他們處于有利地位,但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參與機會應該是平等的,而往往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很難得到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于是使得學生間的關系出現(xiàn)不平等現(xiàn)象,因此也就導致學生間的有效合作無法順利的開展;而且合作小組總是固定的幾個人,時間長了相互之間容易產生依賴性,不利于小組集體有效的創(chuàng)新。
2.2學生的合作參與度不均衡,缺乏合作的主觀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本是想給全體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活躍整個課堂氣氛,但是發(fā)現(xiàn)優(yōu)等生參與的機會更多,他們經常扮演著幫助組員的角色,搶著說自己的,并經常得到教師的贊揚,常常以“我”而不以“我們”進行表達,充分享受著成就感,在合作學習中一直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久了也就不跟組員進行討論,唱獨角戲了;而缺乏主動性和學習困難學生因為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參與主動性,并且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比優(yōu)等生遜色,往往比優(yōu)等生落后半拍,無形中就喪失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嚴然成了聽眾,對討論表現(xiàn)出一副附和或默然的態(tài)度,沒有主動性,懶得思考或回避發(fā)言,久了也就不知如何與組員合作,成為了陌路人。這就是美國著名哲學家羅帕特?默頓命名的“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xiàn)象),這就造成班級里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對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也導致合作學習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達不到共同進步的目標,更使合作學習失去了開展的意義。
2.3合作內容不適合
合作學習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在一些數(shù)學課上我們看到,有些教師片面追求形式化,為“合作”而“合作”,不論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動不動就讓學生合作,一些合作討論的問題難度、深度不大,答案直白,本應適合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顯得多余、牽強,導致浪費了有效時間,然而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合作后百思不得其解,產生困惑。這樣就使得合作學習的功效得不到正常發(fā)揮,相反的,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還受到影響。
2.4忽視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
在實際的合作學習中,仍存在“強勢”和“弱勢”的問題。根據(jù)我在合作教學實踐中的觀察和總結,我將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分成四類:一類是“膽小”型,這些學生上課時能夠認真聽講,思考問題,卻因膽子小不敢參與交流;二是“懶惰”型,主要表現(xiàn)為在學習上有惰性,不愛動腦筋,習慣于“吃現(xiàn)食”;三是“興趣缺乏”型,這類學生認為學習枯燥無味,缺乏學習原動力,在學習上投入的精力、時間較少,學習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弱勢群體常常是合作、交流中被遺忘的群體,他們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享受不到被人尊重和贊揚的樂趣。
2.5教師角色不到位
在聽課中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數(shù)學教師認為合作學習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學生有了問題就可以用手不管,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教師在課堂上好像只是一個看客,遇到爭執(zhí)時不指導學生如何解決,結果學生不僅耽誤了時間,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樣的教師沒有真正參加到合作學習中去,只是當了“監(jiān)工”;有的課室里學生在討論數(shù)學問題的時候嗓門很大,使得老師根本聽不清學生在說些什么,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談不上給予適當?shù)闹笇?,以至于變得更糟,不但沒有提高課堂效率,反而使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出現(xiàn)混亂。不可否認,教師本應在合作學習中充當?shù)摹敖M織者”、“參與者”、“引導者”、“調控者”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
2.6評價不全面,缺少有效的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直接關系著合作學習的完整性和再發(fā)展。但在實際數(shù)學教學中,有些教師的評價不全面、不科學,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評價和獎勵過多地集中在小組中的某些學生身上,忽略了對學生所在小組團體的評價;第二,教師只重視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第三,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沒有讓學生幵展學生之間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成員的相互評價。這種不全面、不科學的評價方式不能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沒辦法使“評價促進發(fā)展”的作用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3結束語
基于上述的問題,我們要對其進行改進,以提高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沈坤華.合作學習一一一種有效學習的策略.學科教育,2004(7).
[2]孫志滿.小組討論式合作學習辨誤及導正.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