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是高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其知識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枯燥的講解這些抽象的知識,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對生物課學習的興趣。我就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對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 趣味性 興趣 問題
要想激發(fā)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習的興趣,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需要教師從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改善,通過多種有效的手段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
一、積極備課,做好課程導入
在課前,教師需要進行積極備課,確保上好本節(jié)課。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課程導入工作,逐漸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興趣。所謂課程導入是指在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時,教師采用一定的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良好的課程導入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在進行課程導入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將所學新知識與學生的認知結合到一起,使學生能夠很容易的理解所學新知識,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導入內容的選擇上要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確保課程導入的有效性。同時,還可以利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新知識的導入;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也是對學過知識的一種復習和檢驗,使學生明白生物知識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此外,導入的方式還有許多,較為常用的有問題導入、實驗導入等。
例如在進行“植物的光合作用”這節(jié)內容的授課時,在課程導入上借助于剛剛學過的“新陳代謝和酶”的知識點。在課上,首先向學生介紹光合作用的具體概念。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其有更準確的理解,要對其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等進行介紹。光合作用的條件是酶和光照,這正是上一節(jié)課所講到的內容。其原料包括水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存在于空氣中,這一點學生都能理解,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它是怎樣在植物體內運輸進行光合作用的呢?這也是下節(jié)課“植物對水的吸收和利用”所要講到的問題。
因此,良好的課程導入對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高課堂的活躍度。
二、從問題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任何新知識、新發(fā)明的產生都離不開問題的提出。在生物的教學中,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通過問題情景的設置,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是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種調動。
例如在進行“頂端優(yōu)勢”部分的教學時,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錄像:農民把棉花枝干的頂部剪掉,對黃豆枝干的頂部進行修剪,在果樹發(fā)芽時修剪樹枝。然后向學生提問,農民們的這些做法對農作物和果樹的生長有什么作用?學生開始了積極的思考,學習熱情一下就被點燃,有些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說道:這就像人一樣,農民對農作物的枝干進行修剪,肯定是出了問題,就像教師的身體受了傷需要手術一樣,只有手術完才能正常的生長。還有的學生說:對枝干的修剪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發(fā)生在人身上,被“剪”完后,肯定就死了。他的回答引起來學生的大笑。通過這種問題情景的設置,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然后再向學生講述課本中的原理,學生恍然大悟。
最后,在課堂快要結束時,又向學生提出問題:這種修剪枝干的做法對任何植物都有一樣的作用嗎?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在設置問題情景時要特別注意,提出的問題不但要具有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生物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其容易被理解。只要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和教師的簡單提示,就能正確答案。如果所設問題難度較大,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覺得很吃力,也很難得到最終答案,不利于學生學習自信心的養(yǎng)成。所設問題如果過于簡單,就很難確保學生對此有足夠的興趣。
三、注重教學語言的幽默性
(一)通過比喻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有的生物概念看不到、摸不著,需要教師運用比喻的方式將其形象化。例如把糖類和ATP比喻成存在銀行中的錢和手頭的現(xiàn)金,手頭的現(xiàn)金可以隨時拿來用,ATP也是如此,他是人體直接的供能物質;在講解胚胎發(fā)育部分的知識時,將受精卵比喻成哈密瓜,受精卵的分離就好像切瓜一樣,每塊切好的瓜都看作是一個細胞,將這些切過的瓜拼到一起,體積還會是沒切之前那么大么?學生對此產生了疑惑,意見不一。然后向學生解釋到,拼到一起后,體積當然變小了,切瓜會有瓜汁流出,受精卵在分裂時也需要消耗能量。這種巧妙地比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也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借助詩詞增加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在講到物質檢出細胞膜方式時,對兩種不同的方式用古詩詞進行表述。自由擴散可以稱為“飛流直下三千尺”,即形象又準確,“飛流”說明了自由擴散的過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之下”代表這個過程是由高濃度走向低濃度,不需要借助于其它物質;主動運輸稱為“逆水行舟用力撐”,逆水表明了濃度間的差異,“行舟”說明要借助其它物質,“用力撐”說明這個過程耗費能量。
通過這種趣味性的語言能夠將學生吸引到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四、教學要與實際生活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
教育的基礎是生活,所學的任何知識都要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脫離生活的教育是沒有活力的。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要想增加生物教學的趣味性,需要將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例如,在講到“體溫調節(jié)”部分的知識時,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說說人在發(fā)燒時可以采取什么方法降低可以降低溫度。有的學生說要穿厚衣服,蓋棉被,出了汗就好了。而有的學生認為穿厚衣服,蓋被子會阻止熱量的散發(fā),不應該這么做。學生提出的這兩種觀念都來自他們各自的生活,到底誰的說法正確呢?然后向學生介紹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學生通過學習明白了人發(fā)燒的真正原因是人體散熱小于發(fā)熱。這就要求教師對身體進行降溫,上面兩種學生的說法是都有道理的。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想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作出努力。認真?zhèn)湔n,做好課程導入工作,從問題出發(fā),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將教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對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充分,要想更好的增加高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還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