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設英語是新世紀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為了更好的發(fā)展與國際發(fā)展接軌的必然要求。小學英語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的,通過聽、說、讀、唱、玩、演等方式,著重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及學習智力,使之獲得語言知識技能,形成初級語感、語音、語調(diào),培養(yǎng)其簡單英語語言交際的能力,然而多數(shù)小學生在經(jīng)過多年的英語學習以后,他們學到的英語仍只能算是“聾啞”英語,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成為我們所關注的問題。
一、小學的特點
1、缺乏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氛圍。在課堂上,學生能聽到英語教師較流利的口語,但學生每周一般只上二到三節(jié)英語課,其他任課老師則都是用漢語或方言教學,并且有些學生甚至在英語教師上課說英語時,起哄或吵鬧,這又影響了其他學生英語的習得。而且,目前社會上用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很少,甚至可說是沒有。因此,學生聽英語、說英語、練英語的機會很少,他們?nèi)鄙僖粋€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
2、家庭教育與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家長們或許都意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長認為學習英語是初中的事,小學里只要學好語文、數(shù)學等最基礎的科目就足夠了。因此,當孩子滿懷喜悅地向父母講述對學習英語的好奇時,在取得進步向父母邀功時,父母們?nèi)鄙俟膭?,沒有從正面積極地進行引導教育。有的家長則是雖然也能認識到從小學開始學英語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英語也是一竅不通,也無法在家中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二、結合實際,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1、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語言的交際性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最本質的功能。所以我們的英語學習決不能只停留在知識點的學習上,而應把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用于交流思想、交換信息和表達情感上去。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nèi)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動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這充分體現(xiàn)了小孩子愛新奇、好動的特點,突出了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所以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更多有趣的情境,提供能讓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同時有利于語言的記憶和鞏固。我們還可以通過學唱歌謠、歌曲、編小對話來訓練學生口語。
2、創(chuàng)設小學課外英語口語氛圍
小學生英語學習缺乏口語運用的環(huán)境、缺少課外口語實踐的機會,缺乏英語視聽材料,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減少了教學效果。因而學校應盡量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種課外英語習得氛圍。
(1)營造課間口語環(huán)境。小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少,缺少運用英語的環(huán)境與氛圍,再加上他們平時不太愿意開口說英語的特點,口語能力很難得到鍛煉和提高。為此,我常常每節(jié)課提前五分鐘到教室,借機與學生作英語口語對話。為了提高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曾和學生約法三章,老師和學生比比誰先開口用英語問候。一時間,“Hi,Mrs Diao./Good morning,Mrs Diao./How are you doing,Mrs Diao?...”等日常用語充斥于教室。這樣一來不僅能起到以點帶面的推動作用,而且學生所運用的口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克服開口說英語的畏懼心理,激發(fā)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2)開展班際口語交流。為了讓學生所學到的口語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運用,體現(xiàn)邊學邊用、學以致用的原則,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成就感,我有意引導學生擴大口語交流對象的范圍,使學生的口語走出班級,走向校園。為此,每學期舉辦2至3次全校性的英語角活動。在活動中,相鄰兩個班級的學生聚在一起,教師可先為活動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如學號相同的同學可組成一組;活動中盡量使用英語,做到No Chinese;運用英語多的小組可獲得教師的獎勵等等。來自兩個班級的學生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經(jīng)歷、不同愛好構成了學生語言交流極好的“信息溝”,他們可談論各自的年齡、家庭、愛好……。校園內(nèi)開展的口語交際的英語角活動成了學生們課堂語言實踐的場所,使學生在這種交流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并由此轉化為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動力,進而促進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3、把口語測試列入考試范圍
小學是學習英語的入門階段,應該以聽說訓練為主,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的聽說能力,并在聽說的基礎上逐步開展讀寫訓練??谠囎钔怀龅膬?yōu)點就是可以通過“說”來了解學生掌握英語的情況,有助于衡量學生的語言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學生口語聽說訓練,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其語言的交際能力。
(1)口語測試應遵循的三個原則
同步性原則??谡Z測評的話題要與教材同步,談論話題要與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有關,這樣才能客觀評價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其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可提供一些開放性試題,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有發(fā)揮的余地。
交流性原則。在設計英語口語試題時要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避免學生像背單詞背課文似的進行口語表達,在設計時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教師應創(chuàng)設相應的語言氛圍,以便學生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
趣味性原則??谡Z要避免枯燥、單調(diào)、機械,尤其是低年級的評價更應富有趣味性。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有難有易。口試形式也要多樣,包括小組表演、自編對話表演、兩人問答、唱英文歌、認讀單詞等。這些都是在課堂上教師采用近的教學形式活動,讓學生既熟悉,又樂于參與。
(2)口語測試的內(nèi)容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我們要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口試形式,營造輕松的氣氛,提供個性展示機會,并在活動的情景中了解學生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如認讀單詞、朗讀對話、回答老師的問題、兩人看圖對話或創(chuàng)編對話、表演課文、談論某事物(如天氣、生日、顏色)等題型。我們可以對學困生和優(yōu)等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在口語測試過程中教師既是考查者,又是組織者和幫助者,并以旁觀者的身份評價每個學生的口語能力。我們要把口試變成學生的一次學習的機會,一次合作的機會,一次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一次獲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感到口試是一次輕松愉快的學習經(jīng)歷,而不是一次可怕的經(jīng)歷。同時測試時間應少而短,長時間的測試會使小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也會使測試老師情緒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