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文化的獨特性。在俄羅斯文化中,東、西方兩種因素永遠并存。俄羅斯文化的東西屬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地理位置、政治、宗教信仰、民族性格、思想流派等方面。對俄羅斯文化東西方屬性問題的剖析,有助于準確把握俄羅斯文化發(fā)展的脈絡(luò)。
關(guān)鍵詞:俄羅斯;文化;東西方;屬性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4--01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象征,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由本民族在其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俄羅斯民族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最終形成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混合型文化。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都不是孤立的。俄羅斯文化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自始至終受到來自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這主要指的是來自于東西方民族的影響。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特殊的地理位置引出了其文化的地域歸屬問題,俄羅斯文化究竟是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這是俄羅斯文化史學界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20世紀俄羅斯著名哲學家別爾嘉耶夫?qū)Χ砹_斯文化的歸屬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俄羅斯不能把自己定為東方,從而使自己與西方對立起來;俄羅斯應(yīng)當意識到自己也是西方,即是東西方;是兩個世界的連接者,而不是分割者。在俄羅斯精神中,東方與西方兩種因素永遠在相互角力。別爾嘉耶夫的觀點形成了關(guān)于俄羅斯文化屬性的東西說。
俄羅斯所處的這種地域狀況和特征使得俄羅斯和俄羅斯文化總是在東方和西方之間來回“搖擺”。何謂“東方”?東方的概念具有相對性、多歧義性和不確定性,其內(nèi)涵既包括地理的,又包括民族的和文化的,同時,也帶有某種政治的含義[1]。在俄羅斯思想家的論述中我們可以解讀出不同層面的“東方”的內(nèi)涵。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不是外在于俄羅斯的東方,而是俄羅斯內(nèi)在的“東方”,甚至有時用來指代俄羅斯,即一個相對于西歐國家的“東方國度”[2]。朱達秋在《俄羅斯文化概論》一書中認為,“東方”即亞洲文化,而“西方”則為歐洲文化。解讀俄羅斯文化的東西屬性,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具體的“東方”內(nèi)涵,要從不同的層面切入。
俄羅斯文化是在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碰撞中,融合它們的一些成分和因素,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這種東西屬性貫穿于俄羅斯文化形成與發(fā)展過程的方方面面。
1、地理的東與西
俄羅斯橫跨歐亞兩大洲,廣袤無垠的疆土讓俄羅斯處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匯地帶,這為俄羅斯文化接受東西方文化的精髓提供了地緣的契機。從羅斯受洗至今,俄羅斯文化的發(fā)展總是處在東西方兩種文化的雙重影響之下,深深打上了文明結(jié)合部的烙印。
2、政治的東與西
制度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的中層文化。從國家體制看,俄羅斯的專制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絕對君主制,也不同于東方拜占庭式的專制君主制,而是一種兼有這兩者特征的專制制度,即沙皇專制制度。沙皇是俄羅斯對君主的獨特稱謂,這一稱謂體現(xiàn)了俄羅斯專制制度的獨特性。此外,蒙古韃靼人對俄羅斯近250年的奴役,使俄羅斯的沙皇專制制度也打上了濃厚的東方專制制度的色彩。
3、宗教信仰的東與西
宗教信仰屬于思想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最底層部分。拜占庭是東正教文化、藝術(shù)和神學的中心。羅斯受洗之時,基督教早已隨著東西羅馬的分離形成了一東一西兩個教會分離的態(tài)勢。1054年,東西教會正式分裂,分別更名為東正教和天主教。俄羅斯所信奉的是東正教,基輔羅斯屬于東正教的拜占庭勢力范圍,作為所謂“基督教的東方”,自然站到了西方天主教世界的對立面[3]。
宗教信仰的東與西同時也體現(xiàn)在多神教和基督教的并存上。多神教作為古羅斯的原始宗教,并沒有在“羅斯受洗”之后立刻消失,基督教信仰也未能一下子就在古羅斯大地扎根,因此在基督教傳入羅斯后產(chǎn)生了羅斯歷史上的“雙重信仰”現(xiàn)象,即多神教、基督教的宗教混合現(xiàn)象。原屬于多神教節(jié)日的謝肉節(jié),現(xiàn)雖為東正教節(jié)日,但其實質(zhì)仍為多神教。
4、民族性格的東與西
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行為文化的直觀反映。從民族性格來看,在俄羅斯人的性格中既有西方人的粗獷和張揚,又有東方人的細膩和含蓄,即俄羅斯性格中兼有東西方人性格的因素。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其遼闊的疆土和長時間徘徊于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歷史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5、思想流派的東與西
思想流派的出現(xiàn)反映了一個民族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皷|方和西方”問題的實質(zhì)就是俄羅斯走怎樣的發(fā)展道路。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促使了俄羅斯兩大思想流派: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誕生。
斯拉夫派趨于保守落后,是相對于西方派的“東方”,其相信俄羅斯的獨特命運,主張俄羅斯民族和俄羅斯文化的復(fù)興,反對外來文化和思想。而西方派認為俄羅斯要積極借鑒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要向西方學習,走西歐國家已經(jīng)走上的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雖然這兩派的觀點立場不同,但其都關(guān)注俄羅斯的命運,展示和弘揚了俄羅斯人的愛國主義思想。
俄羅斯文化在其發(fā)展歷程中一直徘徊于東西方文明之間,在歷經(jīng)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之后,最終以其獨具一格的精神內(nèi)涵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對俄羅斯文化東西屬性的剖析,是認知這個偉大民族的文化發(fā)展軌跡所必需的。
注釋:
[1]王崇梅: 《俄羅斯古代文化中的東方性》,載《俄羅斯研究》2007年第4期,第91頁。
[2]何芳:《俄羅斯歷史中的東西方之惑》,載《俄羅斯研究》2010第4期,第12頁。
[3]何芳:《俄羅斯歷史中的東西方之惑》,載《俄羅斯研究》2010第4期,第13頁。
參考文獻:
[1]別爾嘉耶夫著,雷永生,邱守娟譯.俄羅斯思想[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4.
[2]李英玉.俄羅斯文化的歐亞屬性分析[J].求是學刊,2010,37(3):141-144.
[3]任光宣.俄羅斯文化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