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語是從古代漢語沿襲下來的,在結(jié)構(gòu)上有古代漢語的某些語法特點,詞類活用就是其中之一。漢語成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和形容詞的活用。本文主要對名詞的活用進行淺析。
關(guān)鍵詞:漢語成語;詞類活用;名詞活用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4--01
名詞是表示客觀事物名稱的一類詞,其語法特點是一般不能受副詞修飾,在句子中一般充當主語、賓語、定語,一般不能充當句子的謂語、狀語等。但在古代漢語中,為了使語言簡潔、生動,而讓普通名詞改變其原有的功能,在動態(tài)語境中作謂語、狀語等,這種現(xiàn)象在成語中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漢語成語中名詞的活用主要表現(xiàn)在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四個方面。
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漢語成語中,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后,就具有了動詞的語法特點,這種活用主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名詞放在副詞后,如:不脛而走(脛:長腳。)、不毛之地(毛:長毛。)、密云不雨(雨:下雨。)、不衫不履(衫:穿衣服。履:穿鞋子。)、華而不實(實:結(jié)果實。)等。第二種情況是兩個名詞并列,如:衣冠禽獸(衣:穿衣服。冠:戴帽子。)、口蜜腹劍(口:用嘴說。腹:肚子里藏著。)、春華秋實(華:開花。實:結(jié)果。)、韓信將兵(將:統(tǒng)帥。)、焚書坑儒(坑:把人活埋。)等。
二、名詞的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古代漢語語法中一種特殊的動賓關(guān)系。漢語動賓關(guān)系常常是動詞支配賓語,動作一般由主語來執(zhí)行,但在使動用法中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jié)構(gòu)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nèi)容,我們在理解的它應(yīng)該把它譯為“使……怎么樣”,如:膏澤斯民(澤:使……滋潤。)、汗馬功勞(汗:使……出汗。)、胼手砥足(胼、砥:使……長繭。)、報仇雪恨(雪:使……洗刷。)、落井下石(下:使……下去。)等。
三、名詞的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主語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主語一般是句中主語,不出現(xiàn)在成語中),當然意動用法只是主語主觀上認為(或以為)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示的內(nèi)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觀上不一定如此。漢語成語中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比較常見的,如:幕天席地(幕:把……當帳子。席:把……當席子。)、友風子雨(友:把……當朋友。子:把……當子女。)、妻梅子鶴(妻:把……當妻子。子:把……當子女。)、枕石簌流(枕:把……當做枕頭。)、黨豺為虐(黨:把……當同伙。)、千金敝帚(帚:把……當掃帚。)、繩其祖武(繩:把……當繩子。)等。
四、名詞作狀語
現(xiàn)代漢語中充當句子狀語的常常是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等,普通名詞一般不能直接作狀語。但漢語成語中有一種特殊現(xiàn)象,就是讓普通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作狀語可以分為四種情況:時間型名詞狀語、處所型名詞狀語、工具型名詞狀語、比喻型名詞狀語。
(一)時間型名詞狀語
時間型名詞狀語即充當狀語的名詞性成分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用作時間名詞狀語的一般有“朝”、“夕”、“日”、“月”、“年”、“春”、“夏”、“秋”、“冬”等。時間型名詞狀語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如:朝不保夕(朝:在早晨。)、夜不閉戶(夜:在晚上。)、晝伏夜游(晝:在白天。夜:在晚上。)等;二是表示動作行為的頻繁發(fā)生或動作行為與日俱增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如:日增月益(日:每天。月:每月。)、日行千里(日:每天。)等。
(二)處所型名詞狀語
處所型名詞狀語即充當狀語的名詞性成分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或趨向。處所型名詞狀語主要有兩類:一是表示動作發(fā)生的地點、場所,如:逐鹿中原(中原:在中原。)、絕渡逢舟(絕渡:在絕路上。)、道聽途說(道:在路上。)等;二是表示動作發(fā)展變化的方向、趨勢。如:大江東去(東:往東。)、夕陽西下(西:往西。)、甕中捉鱉(甕:在大壇子里。) 、東奔西走(東:往東。西:往西。這里用于泛指。)等。
(三)工具型名詞狀語
工具型名詞狀語即充當狀語的名詞表示動作行為憑借的工具或者采取的方式。工具型名詞狀語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表示動作行為憑借的工具,如:舌戰(zhàn)群儒(舌:用舌頭。)、管窺蠡測(管:用管子。)、牛刀割雞(牛刀:用宰牛的刀。)、魚目混珠(魚目:用魚的眼睛。)等;二是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工具型名詞狀語在理解時一般在前面加個介詞“用”。如:青眼相看(青眼:用青眼,黑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尊重或喜歡。)、刀耕火種(刀:用刀。)、手揮目送(手:用手。目:用眼睛。)等。
(四)比喻型名詞狀語
比喻型名詞狀語即用充當狀語的那個名詞所表事物的某個特征來打比方,描繪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或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我們在理解這種名詞狀語時,一般將它翻譯成“像……一樣”即可。比喻型名詞狀語主要可以分成兩類:一是描述動作行為的態(tài)勢,如:龍吟虎嘯(龍:像龍一樣?;ⅲ合窭匣⒁粯印#?、狐潛鼠伏(狐:像狐貍一樣。鼠:像老鼠一樣。)等;二是表示事物現(xiàn)象的性狀。如:冬日可愛(冬日:像冬天的太陽一樣。)、魚水和諧(魚水:像魚和水一樣)等。
成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所以在成語中有許多古代漢語語法方面的遺留現(xiàn)象,這些都會對我們正確理解和運用成語會造成一定的障礙。要掃除這些障礙,我們必須以古代漢語語法為基礎(chǔ),正確分析漢語成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只有這樣,我們運用成語才能得心應(yīng)手。
參考文獻:
[1]宋古思等.新華成語詞典(雙色版)[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
[2]冉生國.成語中的古漢語現(xiàn)象樜談[J].成語知識,1998,(06).
[3]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