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中英兩國先后產生了兩本著作——《紅樓夢》和《傲慢與偏見》。在相同的年代里,經由兩位個性迥異的作家寫出的作品,主人公的個人魅力,愛情觀念卻又那么相似。而在不同的背景下,結局卻又大相徑庭。這種相似和相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文化的不同特質。通過分析主人公形象,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外文化,促進跨文化交流。
關鍵詞:《紅樓夢》;《傲慢與偏見》;主人公形象;愛情觀念;跨文化交流
作者簡介:趙運佳,女,漢族,1994年3月8日生于湖北省襄陽市,現(xiàn)就讀于湖北文理學院英語本科專業(yè),主要研究英美文學與翻譯;于2013年榮獲第二十屆湖北省翻譯大賽一等獎。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4-0-02
中外文化交流肇始于絲綢之路,繁盛于當今網絡時代。在今天全球化背景下,幾乎所有事情都離不開文化交流,大到國家的外交商貿,小到凡人的衣食住行,無不反映出東西方文化接觸溝通、碰撞融合的特征。隨著世界文化交流圈的不斷擴大,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特質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分析比較《紅樓夢》和《傲慢與偏見》中主人公的形象,主人公的愛情觀念,從文學作品中剖析文化,從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并由此找到不同文化的契合點,提高大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中外的跨文化交流更加緊密,更加深入。
一、女主人公的形象特質
《紅樓夢》開篇便介紹了林黛玉的由來: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澆灌,始得久延歲月。后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yǎng),遂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林黛玉被賦予了神的形象,美貌出眾,清新脫俗,聰明伶俐。作者筆下的林黛玉有血有肉,純真率直,心地善良,待人真誠,又時而多疑,小心眼??催^《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有“顰顰”一字和“瀟湘妃子”一號,這一字一號,同她蹙眉和愛哭兩大性格特征緊密相連,這里就與古典傳說美女西施捧心而顰,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淚灑斑竹相結合,更顯林黛玉的神化,也正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對美好人物形象的神化。通過曹雪芹對林黛玉形象神化的描寫,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那個封建的舊社會有一種關于神的信仰。即使在現(xiàn)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人民對神的美好憧憬也是毫無減消的。
就如林黛玉那般美麗聰慧,《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無疑又是歷史上另一位完美的女性。她勇敢率直,向往自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叛逆”。當傲慢的達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時,她聲色俱厲的回絕了,“自從認識你的時候起……我覺得你十足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藐視別人的感情……我認識你還不到一個月,就覺得像你這樣一個人,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意嫁給你?!薄?】此刻的她,自尊自愛,即使在當時男權社會的背景下,她也敢于挑戰(zhàn)強權,從而贏得達西對她的賞識與尊重。18~19世紀的英國,是男性主導的社會,女性只能借助婚姻來改變命運,當伊麗莎白拒絕達西的時候,正是她對女權主義的捍衛(wèi),對于信仰基督教的英國人,崇尚自由民主的觀念在那個男權時代也不能湮沒。
通過林黛玉與伊麗莎白的形象比較,結合他們的性格與生活背景,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在人物構造上的影響。
二、男主人公的形象特質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都是出生貴族的公子。賈寶玉銜玉而生,非于常人的高貴,并且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文中是這樣寫他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薄?】從形容寶玉的詞句看出,古代文人形容面目形象時借用不同意象,使讀者對寶玉的形象有了更廣泛的想象,人物會更加飽滿。而達西先生也并不遜色,文章中是這樣描述的:“達西先生身材高大,相貌英俊,風度翩翩,很快就引起了整個舞廳的注目。他進來還不到五分鐘,人們就傳言,說他每年有一萬英鎊的收入?!薄?】作者形容達西先生只用寥寥幾筆,通過外物的襯托,顯得這位主人公更加高貴迷人。達西先生的有一特質是在文中不斷出現(xiàn)的,那就是他的紳士風度。文章中寫道:“他是天下最好的莊主……他的佃戶和傭人沒有一個不稱贊他的……凡是能使妹妹高興的事,他總是說辦就辦。他對妹妹真是無所不可。”【2】奧斯汀當時生活的時代正是“紳士化”的興盛期。所謂紳士風度,也就是慷慨好客,樂于助人,富有社會責任心,舉止大方,談吐高雅等。他就具備這樣的紳士風度。他具備的紳士風度與他的傲慢并不沖突,傲慢使他比較注重道德,注重個人修養(yǎng)。這與英國當時興盛的“紳士化”是分不開的。
從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來看,東方人在形容美麗容貌時往往婉轉含蓄,這與中國人傳統(tǒng)骨子里的謙遜、含蓄的性格是緊密相關的。相比之下,西方則更直率。而達西先生的紳士風度也能直接反應中西方文化中禮儀、仁愛的文化特質。
三、女主人公的愛情觀念比較
弗洛姆曾說:“在任何一種文化里,愛的關系是那種文化里所有對人關系的強烈表示?!?由愛情觀看文化特質就更加重要了。封建社會下的林黛玉只能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傳統(tǒng)婚戀方式,黛玉即使對寶玉心生愛慕,也不敢吐露真言,只能自怨自艾??晒亲永飳ψ杂蓱賽鄣南蛲蛯Ψ饨ㄉ鐣牡钟|,又使她郁郁寡歡,最后只能選擇以自己青春的生命去殉葬自己渴求的愛情,最終與寶玉天人永隔。而從另一個文化層面上來看,林黛玉的愛情觀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傷時,在愛情與世俗中掙扎的林黛玉寫了太多傷時的詩詞:《秋窗風雨夕》、《葬花詞》等??此茖懢?,實為抒情,將自己求愛不得的悲痛轉化為詩詞,她的傷時,也是一種摻和著婚戀之憂的身世感嘆,表現(xiàn)了她對封建社會的無奈與埋怨。一句“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勾起過多少人的愁思?
而新興女性伊麗莎白,顯然是受到正在悄然興起的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觀念的影響。她有著“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她的愛情觀就是—沒有愛情的婚姻絕不會幸福!所以她愛憎分明,愛的理智,恨的也理智。由伊麗莎白的愛情觀結合當時的背景,資產階級下的英國,人們追求自然平等的思想愈發(fā)強烈,女性捍衛(wèi)女權的時代已經開始,新舊思想交替正旺。伊麗莎白的愛情觀更是給封建腐朽致命一擊。
四、男主人公的愛情觀念比較
寶玉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愛情觀上,封建婚姻的聽由父命讓他極力反抗。他一心追求真摯的思想情誼,不愿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錮,擯棄一切那個時代關于奪取名利,娶妻蔭子的思想。他與林黛玉的相愛,是以含有深刻社會內容思想感情為基礎的。所以他的愛情觀是與封建社會相悖的,但同時又可以看出,當時的文人已經有了模糊的文化覺醒,有了對封建思想的否定,但卻不知怎樣改變,帶著濃重的傷感主義和虛無主義。折射出近代中國在探求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意識的萌芽,和求之不得的無奈與悲憤。可以說這是一次文化的改革,以最后人物的悲劇性來揭示,意識的啟蒙是在特定的文化下產生的,改變傳統(tǒng)思想并尋求自由民主需要更長遠的斗爭,反映了近代社會自由民主思想對腐朽社會的沖擊。
對于愛情,在那個世紀的英國,像達西這樣的貴族男子原本應該十分介意地位,階層,以及家庭。但是他卻遵從自己的心,盡管他知道和伊麗莎白的愛情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他還是不離不棄,選擇為愛默默奉獻。英國傳統(tǒng)觀念中門當戶對的思想也是深入人心的,這點與東方文化極為相似。但是兩部巨作的結局卻大相徑庭,寶玉,黛玉天人兩隔,達西,伊麗莎白幸福美滿。這又折射出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呢?同樣都是在與封建思想作斗爭,為什么結果卻那么迥異呢?首先是中國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另外則是中國人不愿創(chuàng)新,不愿改變,更貼切的是不敢改變。而英國,與東方社會相比,西方社會很少受過去事情的影響,整個社會在單向時間的影響下迅速變化和創(chuàng)新,雖然英國封建思想也很濃重,但是那時候的英國在文化、科學方面迅猛發(fā)展,接觸新興思想更為廣泛,人們?yōu)樽杂擅裰鳉g呼雀躍。而這部作品實際上在某一程度上激勵了人們對自由民主的向往,對真摯愛情的追求。
五、主人公形象折射出的不同文化特質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
可以看出,早在幾百年前,曹雪芹與簡·奧斯汀就有了一次精神上的對話,
一次跨文化的交流,雖然兩人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存在差異,但他們的思想?yún)s高度一致,都是追求愛情的美好和對自由民主的向往。而文學作品中折射出的不同文化特質,往往能幫助我們了解不同文化 。在《紅樓夢》中,通過對主人公的不同形象特點和愛情觀念來看,中國人對“神化”形象的構造特點,對神仙佛法的追求;中國人的委婉含蓄;中國文人的傷時嘆今;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以及中國自由民主思想的萌芽期。這些特有的中國文化才造就了像賈寶玉和林黛玉這樣的人物,而同樣也是賈寶玉和林黛玉這樣的人物,反映了中國近代社會的文化特質。我們現(xiàn)在所需要的,也就是在歷史的沉淀下,中國有史以來的民族性,這對外國人了解中國必定是有益的,這對外國人同中國人進行跨文化交流更是意義非凡。
在《傲慢與偏見》中亦然,英國人對基督教的信仰,向往民主;英國的“紳士”文化對時代的影響;英國女性權利的認知,開始捍衛(wèi)女權;新興思想在英國的興起,無數(shù)英國人為自由民主而歡呼。這些都說明每種文化實質上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致的,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
列維·斯特勞斯認為“各個文化的真正貢獻在于指出相互間的‘細微差別’?!蔽覀冞M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是要博采眾家之長,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讓我們的世界文化遺產大放異彩。【4】真正的國家主體間的交流是建立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的,也只有建立在異質文化之上的文化認同才真正具有存在的意義。換言之,只有真正認識到文化的異質性,國家主體間才能進行真誠對話,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做好跨文化交流,為本國的文化傳播,經濟發(fā)展提供可依靠途徑?!?】同時,通過誠實、開放的溝通,有助于豐富各國文化品質,當人們更多的考慮跨文化交流所產生的新角度,新的文化見解時,文化的品質也將會有相應提高。所以說,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特質與跨文化交流其實是相互影響的。只有做好跨文化交流,文化的品質才會有所創(chuàng)新;只有做好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特質,才能做好真正的跨文化交流,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2]簡·奧斯?。ㄓⅲ栋谅c偏見》【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6年12月
[3]趙雪梅.由《傲慢與偏見》看英國紳士化興盛時期的紳士文化【J】中國大學學報2013年第19卷第1期
[4]劉雯祺.東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6年12月第三卷第12期
[5]周永秀,陳月霞.略論跨文化交流的實質【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31卷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