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塑造了眾多的花精樹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善笑愛花的狐女嬰寧。嬰寧天生善笑愛笑,笑得無拘無束、千姿百態(tài);嬰寧愛花成癖,所居之處“無非花者”。嬰寧的天真爛漫、純潔美麗、肆意言笑,不受禮教束縛,大膽追求愛情,均給讀者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但更令讀者感慨深思的,則是封建禮法影響之下嬰寧由笑到不笑的改變。
關鍵詞: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
作者簡介:陳會麗(1971-),女,河南西平人,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4-0-01
蒲松齡不朽名作《聊齋志異》通過賦予花妖狐魅以人類的情感,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其中,狐女嬰寧的形象獨具特色,其善笑愛笑的行為特征令讀者印象深刻,其愛花成癡的性格特點更令讀者難以忘懷。蒲松齡一生熟讀經(jīng)書卻始終科舉不第,作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一介文人,他對封建禮教的腐朽性及其對封建女子的毒害體會更深。嬰寧善笑愛花,敢笑敢為,天真無邪,不受任何封建教條的束縛;她對自己心目中的美好愛情生活大膽追求,毫不做作。她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完全不符合封建衛(wèi)道士心目中封建淑女的標準,可以說,蒲松齡筆下的嬰寧形象是對封建禮教束縛下淑女形象的完全顛覆。因此,嬰寧這一文學藝術形象的塑造,令人耳目一新;善笑愛花嬰寧形象的出現(xiàn),令讀者感覺如入福地洞天,如登仙界,如進夢鄉(xiāng),別有一番境界。
一、嬰寧善笑愛笑,她的生活無憂無慮,充滿歡聲笑語
嬰寧像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一樣純潔天真,無憂無慮,充滿歡聲笑語。她善笑愛笑,她的笑無拘無束,千姿百態(tài)。不言不語之時,她時時“笑容可掬”;遭陌生男子王子服注視之時,笑語之后自去;鬼母讓婢女小榮喚其出來見過姨兄,則“嗤嗤笑不已”;被婢女推入屋門時,則“掩其口,笑不可遏”;當王生問其“年幾何矣”,則笑不可仰視;當婢女語“(王生)目灼灼,賊腔未改”之時,則大笑;笑掩口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在樹上玩耍之時,見王生到來仰視自己,則“狂笑欲墮”;下樹之時,也笑不可止;下樹及地之時失手摔倒,王生扶之,“陰捘其腕”,嬰寧“笑又作”,且“倚樹不能行,良久(笑)乃罷”;當王生急目瞪之不該對母親說“共枕席”之類的私房話時,嬰寧則微笑著不以為然;當鬼母讓其與王生同歸時,則“笑至”;返王家后,但滿室“吃吃”,皆為嬰寧笑聲;王母入室,嬰寧猶“濃笑不顧”;在行新婦禮時,因其笑極不可俯仰,也只好作罷;當王母憂怒之時,只需嬰寧一笑即解。
嬰寧的笑無拘無束,別具一格,情態(tài)并茂。嬰寧雖然愛笑善笑,但笑處嫣然,即便狂笑也不失其嬌媚,深受鄰里喜歡;笑的感染力是最強的,凡是嬰寧出現(xiàn)的地方,必是笑聲蕩漾、滿室粲然。
二、嬰寧愛花成癡,居住之處皆花,她的世界充滿花香
作品之中嬰寧一出場,便“拈梅花一枝” 面對王子服的無禮注視毫不矜持,毫無反感,而是“遺花地上”,自己在笑語聲中翩然離去。嬰寧所特有的梅花般的自然純樸清新氣質令王子服著迷,他揀起嬰寧遺落的梅花,此后便常睹花思人,悵然若失。
相思難解的王子服獨自前往“西南山中”查訪,終于在到處是叢花亂樹的山谷村舍中找到了含笑拈花的嬰寧。嬰寧所居的屋舍門前皆為絲柳,墻內桃花杏花正在怒放,間以修竹,到處是鳥語花香。進入大門之后,只見門內是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墜階上”,“豆棚花架滿庭中”;入舍之后,則見“窗外海棠,枝雜探入室中”;嬰寧所居屋舍后有半畝小園,細草鋪氈,楊花糝徑,四處皆花木,嬰寧則常常爬上花樹玩耍;與王生見過之后,面對王生的注視,嬰寧回頭吩咐婢女小榮“視碧桃開未”;與王子服結婚后的嬰寧更是愛花成癖,問遍親朋好友,只為尋找各色花草,甚至私下里典當金銀首飾,只為購得佳種,數(shù)月之后,所居之處皆為花。
嬰寧喜歡花草樹木,喜歡大自然一切美好的事物,正是花的清純孕育了嬰寧獨特的素潔高雅氣質。
三、天真爛漫,純潔天真,似癡如憨
狐女嬰寧在大自然之中長大成人,她沒有受到過封建禮儀的教化,沒有接受過三從四德的教導,她像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一樣無憂無慮,純潔天真。她的單純天真,近乎癡憨,令一般世人難以理解。當王子服為其絕代風華、為其卓然不群的氣質所吸引,而對其注目不移之時,她笑罵王生“個兒郎目灼灼似賊”之后便遺下梅花,嫣然一笑自去;當王生拿出自己所遺梅花來表達愛意之時,自己卻不解其意,竟說,如果喜歡園中花,可以讓老奴“折一巨捆負送之”;當王生告訴他自己所說的是夫妻之愛,并進一步解釋說是“夜共枕席”,嬰寧沉思良久之后卻回答說是自己“不慣與生人睡”;當鬼母問及她在園子里和王生都說了些什么話時,她卻告訴母親“大哥欲我共寢”;當王生說此為“背人語”,不能說與他人聽時,嬰寧卻說“背他人,豈得背老母?且寢處亦常事,何違之?”這些語言令讀者啞然失笑,狐女嬰寧天真爛漫,純真得近乎癡憨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栩栩如生,愈加令人憐愛。
嬰寧跟隨王子服到王家以后,為了融入人類社會,她不再爬樹瘋玩,而是注意和眾人搞好關系,“操女紅精巧絕倫”。當她狐性大發(fā),因戲耍西鄰子致其死亡而招來官司時,王母教導嬰寧“憨狂爾爾……我兒何顏見戚里?”嬰寧自此徹底“正色”,不復笑,雖故逗, 亦終不笑。嬰寧的這一轉變,令讀者心酸,也深深感受到封建禮教對自然天性的迫害之殘酷。
參考文獻:
[1](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