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到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相信每個人想到的又會是小說中身懷絕技義薄云天的大俠們。忠誠、仁義、善良、豪爽是這些大俠們的共同特點。唯獨《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卻劍走偏鋒,推翻了金庸先生原先對待筆下主人公的一貫寫法。
關(guān)鍵詞:韋小寶;精神;人性;民族觀;武俠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4-0-01
如果問哪部作品是金先生武俠小說的總結(jié)之作,我想拿一定是《鹿鼎記》。主人公“韋小寶是一個特殊的人物。金庸把在香港觀察到的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化用到韋小寶身上,形成一個可以大大分析的人物?!盵1]
一、從韋小寶談“國民性格批判”
金先生說,自己寫《鹿鼎記》時想起《阿Q正傳》中“阿Q”的“精神勝利”法,因而其在《阿Q正傳》影響下,試圖以韋小寶來描寫“國民性格”:“精神勝利的意念在中國的確相當悠久而普遍,但是卻不是中國所獨有的。有時走訪國外,我也常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地方的人民都有他們精神勝利的方式。所以我試圖從另一角度去探索中國人所特有的一面性格?!盵2]
(一) 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中的阿Q是民國時期的無名小卒,金先生筆下的韋小寶則是因為機緣巧合從市井小民搖身變成皇帝身邊的王公大臣,兩個人物雖然相隔250年,精神勝利法卻都是他們共同的自樂心理。
“現(xiàn)在的世界太不成話,兒子打老子……”,阿Q在挨了趙太爺?shù)拇颍氐酵凉褥?,忿忿地想到??墒钱斔氲节w太爺?shù)耐L時,便自己爬起身,唱起《小孤孀上墳》來顯示自己的得意。市井的韋小寶完全如出一轍?偷偷摸摸坐了次皇帝的龍椅,不屑的放言“做皇帝也沒什么了不起”,但終究沒有膽量敢久坐,聽到有人進來,就已經(jīng)嚇得一身冷汗,縮到書架后面去了。當看到鰲拜向康熙叩頭時,又把身子稍稍斜出,斜對鰲拜,心道:“你又向皇帝叩頭,又向老子叩頭,什么滿洲第一勇士,第二勇士,有什么了不起,還不是向我韋小寶叩頭?”韋小寶的這種心態(tài)不就正是第二個“阿Q”?他用“精神勝利”法使自己始終保持著一種心理優(yōu)勢,而這種心理優(yōu)勢實際上只是處于社會最底層市井小民的自尊、麻木和自慰。
(二) 本真的人性
金庸在《韋小寶這小家伙》一文中說:“韋小寶自小在妓院中長大,妓院是最不講道德的地方。后來他進了皇宮,皇宮又是最不講道德的地方。在教養(yǎng)上,他是一個文明社會中的野蠻人?!?/p>
其實,說謊使詐皆為人之天性,因約定俗成的道德規(guī)范讓我們壓抑自身的本真不讓這些天性時刻呈現(xiàn)。因此,韋小寶的小奸、小滑、小小邪惡不過是人性的表露。
二、從韋小寶形象看金庸的反傳統(tǒng)意識
(一) 反傳統(tǒng)民族觀
金庸說:“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tǒng)觀念很強。到了后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diào),那是我的歷史觀念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盵3]
痞子韋小寶提出了《鹿鼎記》中的民族觀,其中心是:“如果要在中國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政權(quán),應取的價值標準是人民的生活狀況和人民對政權(quán)的態(tài)度,而不是皇帝的民族成分?!痹凇堵苟τ洝分?,金先生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徹底嘲諷了民族中心主義自以為天經(jīng)地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例如:天地會讓韋小寶加入反清復明大業(yè),讓他回家去問問娘:“老子是漢人還是滿人?為了不可忘記自己的祖宗?!边@問題著實是為難了他,因為當妓女的娘,每天的客人既有滿人,也有漢人,有蒙古的武官、回子,還有西藏的喇嘛,說起來他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產(chǎn)兒。金先生借韋小寶離奇的身世告訴我們——“英雄”莫問出處。
(二) 反傳統(tǒng)武俠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的金庸在他的武俠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笑傲武林,仗劍江湖的大俠形象,但“俠”是由虛生實,在一番江湖馳騁之后,俠者們也必將相忘于江湖,瀟灑來去于山水之間。因而,他借韋小寶作為向俠士告別的詠唱,并從另外一個角度揭示了人們對于俠的重新的深刻思考。
韋小寶能配以“俠之小者”的美稱。他偷奸耍滑、小奸、小詐,時而貪生怕死,又時而謊話連篇。但是,對康熙確實忠心不二,甘愿放棄到手的財富,甚至不畏生死的為其賣命。這是因為“英雄好漢什么都能做,就是不能不講義氣,大丈夫死就死好了?!?/p>
不過,我們應該把韋小寶和阿Q區(qū)分開來,阿Q是渾身缺點、愚昧、落后,生命力枯竭的失敗者。韋小寶卻是缺點不少,優(yōu)點亦很突出的頑強生命力頑強的成功者,故兩者并非同一類人。也正因為如此,韋小寶這個小家伙就絕對稱得上是金庸武俠世界的異類了!
注釋:
[1]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頁。
[2]鐘曉毅、費勇:《金庸傳奇》,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第2頁。
[3]金庸:《金庸作品集》, 廣州出版社 ,2002年版,第1813頁。
參考文獻:
[1]說不盡的韋小寶——金庸《鹿鼎記》人物分析鄭鋒 《寧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 02 25
[2]韋小寶這小家伙——金庸小說人物評析之一陳尚榮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 02 25
[3]金庸小說與中華民族文化心理批判安凌 -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11-01
[4]韋小寶這小家伙——金庸小說人物評析之一百度文庫 http://wenku.baidu.com/view/0a454cfc770bf78a6529546d.html
[5]金庸談藝錄-中學語文閱讀 http://www.chinese163.com/html/article/1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