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詞更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要想學生深刻的理解古詩詞中的語言美、意境美、藝術美等,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誦讀。古詩詞的誦讀不同于一般體裁文章的朗讀,因為古詩詞具有一定的韻律與節(jié)奏,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掌握誦讀法的要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誦讀法;古詩詞;教學
作者簡介:陳婷婷,女(1991-),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6--01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精髓所在。古詩詞以其富有韻律的節(jié)奏和凝練的語言,反映了古代的社會生活以及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庇纱丝梢?,誦讀在古詩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古詩詞教學中如何實施誦讀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呢?下面結合具體的古詩詞誦讀教例來闡述觀點。
一、誦讀法應用于古詩詞教學中的理論依據
(一)從古詩詞的語言特點看誦讀法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而古詩詞的語言更加簡潔凝練,可謂一字千金。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及對生活的感悟凝聚到一處來吐露,更加需要作者利用有限的空間來描述無限的意境。我國的古詩詞分為律詩、絕句、詞等體裁,古詩詞寫作注重節(jié)奏、韻律以及句式的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中學生要理解其中的豐富內涵,定要反復的誦讀。
(二)從生理、心理學角度看誦讀法
誦讀是眼、耳、口、腦并用的一種智力活動。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把文字內容通過眼睛傳送到腦中樞,在大腦中進行理解。在誦讀時,眼看、耳聽、口說、腦想一起作用,比簡單的單看或者耳聽更有效果。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各部分一起運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幫助學生理解詩詞的內涵。
二、誦讀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的方法
(一)重視教師范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中國漢字本身具有音樂美,而古詩詞更是將這種韻律與節(jié)奏美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加強自己的范讀,使學生們感受到詩詞的對仗押韻,掌握讀詩詞時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重讀輕讀字詞以及停頓,并且在聲情并茂的范讀中,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詩詞中蘊含的深刻內涵。
比如在教授李清照的《如夢令》這首詞時,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是對整個故事敘述的開端,朗讀時語調應該保持平緩。第二句“沉醉不知歸路”,描寫了詞人歡快的心情,因此應該用一種輕松的語氣來朗讀。第三句“興盡晚回舟”,表達了詞人沉醉于美好的景色中流連忘返,朗讀時語調應上揚,更加體現詞人歡樂的心情。“誤入藕花深處”,想象著小船游蕩在一片荷花叢中,“誤”和“深”要加重讀音。最后一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人與伙伴們一起爭先前進,讀時語速應加快,表達出詞人尋找歸途的焦急心情。
(二)營造氛圍,幫助學生品味詩詞中的意境
中國古詩詞有一個特點就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古詩詞的語言非常凝練簡潔,作者要想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就需要通過設定一定的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感受詩詞中的美感,渲染詩詞的意境,使學生進入詩詞中,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才會有興趣,才能更好地理解詩詞。
比如陶淵明的《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通過這一句詩,我們能感受到陶淵明豁達的心境和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但是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學生則很難感受到詩中所描繪出的意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中心。
(三)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的理解
古詩詞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大多反映了古人當時生活的時代特征和生活狀況。在誦讀古詩詞的時候,學生的思維、情感、感覺是相互作用的,他們會根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去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感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站在古人的角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內容。
如講授“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就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回想冬天雪花落在樹上的畫面,形象地理解詩中描繪的景象;講授“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時,引導學生聯想農村的恬靜閑適的生活。
三、誦讀在古詩詞教學中的作用
(一)誦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興趣是學好任何東西的前提,濃厚的興趣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古詩詞教學本來就是比較枯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誦讀時可以采取多中形式,如全班齊讀、分角色讀、小組競賽朗讀、朗讀評比等。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生朗讀時,配上適當的音樂,產生一種韻律美,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誦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古詩詞巧妙地把語言美、情境美、意境美、藝術美融為一體,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學生在反復誦讀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美感與藝術,使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完善。古詩詞審美教育的內容,不是簡單的推理、判斷,而是把教育寓于美的想象之中,用古詩詞中的美去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從美入手,進而去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綜上所述,在古詩詞教學中,不管是在體會韻律節(jié)奏上,還是理解詩詞的思想感情上,誦讀都非常重要。誦讀法的意義是深遠的,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有深遠的開拓性意義。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中的古詩詞教學,達到“此時有聲勝無聲”的效果,讓我國的詩詞文化瑰寶能夠真正的傳誦下去。
參考文獻:
[1]陳少松:《古詩詞文吟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2]劉拉妮.《論古詩詞教學中的誦讀法》[J].甘肅高師學報,第18卷第4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