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高中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習的基本素養(yǎng)要求不盡相同,特別是由于初中學生自身特點而淡化、弱化某些語文能力,使學生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這些都凸顯了初高中教學銜接研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關鍵詞】初高中 語文 銜接
初中語文教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部分,又是中學教學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小學與初中使用同一個 “課標”,銜接起來比較方便。而初中與高中使用的完全是相對獨立的兩個“課標”,它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銜接,從而造成許多學生進入高中后相當長的時間不適應高中語文教學,使得高中老師時常埋怨初中老師。那作為初中老師如何做好初中與高中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研究兩個“課標”,了解銜接工作的任務
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找出其中的差異,明確各自要求,熟悉各自特點。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初高中語文教學有以下不同:
(一)從基本內容看,初中“課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課標”則從“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創(chuàng)新”五個方面提出發(fā)展要求。不難發(fā)現,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偏重積累,而高中則偏重積累基礎上的運用。
(二)從培養(yǎng)目標看,初中語文“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整體把握的能力”;高中語文“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
(三)從閱讀能力看,初中語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高中語文則“從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效果。對閱讀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進行闡述、評價和質疑”。可見,在閱讀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語文教學能力層次由初中的理解層面提升到應用、鑒賞的高度,要求“文本對話”深入讀者內心世界。這一心理變化過程,對學生提出更高要求。
(四)從表達能力上看,初中語文“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課外練筆不少于一萬字”;而高中語文“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于二萬字”。從質上看,高中語文“通過寫作實踐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基本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由此看出,高中語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維提高到理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無疑是一次質的飛躍與提高。
二、熟悉兩種教材,明確銜接工作的重點
初中和高中語文教材存在著銜接不自然的情況,不少學生甚至出現了無法跟班學習的情況,原因之一就是,高中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基礎內容,初中階段竟沒有學或學的不扎實。比如,文言文教學,初中階段“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高中階段則“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這里所說的“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在初中階段就基本沒有系統(tǒng)學習,更不要說“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了。所以,只有對初高中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確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材在培養(yǎng)目標上分布點和差異性,從而初中教學才能做到“顧后”,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實現知識的遷移,才能做到學習自然銜接。
三、講究教學策略,提高銜接工作的實效
(一)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yǎng)成兒童的良好習慣?!睂W生進入初中,教師一開始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自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圈點勾劃批注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踴躍發(fā)言、禮貌說話的習慣,自覺積累語言的習慣,仔細觀察的習慣,勤于筆記的習慣,大膽質疑的習慣,修改文章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習慣,等等。如果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師都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這些良好的習慣,那他們進入高中后就能較好地適應高中語文學習。
(二)加強知識技能上的銜接。
1.把好識字關?!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認識累計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左右會寫。落實了這一要求,對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習是大有益處的。
2.抓好書寫關。寫字對增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至關重要,也是提高中考、高考成績的重要手段。字寫不好,在中考和高考中就會失分,這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如果我們初中語文老師不關注這個問題,就會給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習留下遺患,從而直接影響學生的發(fā)展。
3.擴大閱讀量。我們知道,初中課外閱讀不少于26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10部,背誦篇數不少于5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課外自讀文學名著2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不少于300萬字。為了銜接初高中語文閱讀,教師或開設閱讀課,或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閱讀,也可自己給學生開設閱讀書目,營造有書可讀、有書能讀、有書好讀的環(huán)境和氣氛。語文課上要壓縮過多、過深的講解,簡化教學過程,克服形式主義,保證有足夠的讀書時間。鼓勵學生熟讀、背誦那些百讀不厭,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典范詩文,可以收到非常有效的效果。
4.激發(fā)求知欲望。我們可以通過初中課文來激發(fā)他們對高中課文的學習熱情,從而較好地把兩者銜接起來。
總之,讓我們初中語文教師走“大語文教育”之路,終身學習,對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切實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驗稿)》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4]《新課程怎樣教》,遼寧大學出版社
[5]《新課程實施難點與教學對策》,開明出版社
[6]班主任之友網、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八一語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