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中,語文的學科地位更加重要,在總分 150 分的語文試卷中,作文就占了 55 分,因此有人說作文占據著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也有人說“得作文者得中考”,可見作文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中考中都有一批考生的作文得分不高,特別是一些平時作文不錯的同學也常常會出現一些紕漏。究其原因:一是審題不夠細致,常常是大而化之;二是立意不當,常常是生搬硬套。那么,如何克服上述毛病,寫出切合題意的應試佳作呢?
一、學會審題——全面、準確、深入地捕捉文題信息,是寫好考場作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一)、注意文題類型
近幾年來的重慶的中考作文題,文題類型一般有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審清題目類型,一是有利于迅速確定題目。命題作文題目是固定的,就不能自作主張,另寫文題;半命題作文題目是要進行“完形填空”的,就不能粗心大意,信手填寫;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題目一般是自擬的,就應匠心獨運,一展才情。審清題目類型,二是有利于寫出符合要求的習作。如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有時都有一段文字材料,但兩者對材料的處理是不同的。前者必須緊扣材料,或以材料為“骨架”展開故事,或以材料為基礎提煉論點,否則就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后者不必緊扣材料,只要所寫的內容與材料有關就行。
(二)、注意文題含義
有些文題的含義很豐富,是需要細細琢磨一番的。如2013年重慶中考題“閱讀真好”即是。如果認為“閱讀”的含義只是局限于讀課本、閱讀名著,只是淺顯的、表面閱讀,那這種理解就比較膚淺。如果能寓閱讀于生活,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段寫出閱讀書籍的收獲、感受,以及對生活的初步閱讀,從生活中的收獲,那么這樣的思考就是準確地把握了文題的含義。
(三)、審題的難點是材料作文。要寫好材料作文,審題時必須把握下面幾個步驟:
1、細讀材料,找動情點。
任何一則材料,可供寫作的角度都是多方面的,由于個人的生活與閱歷的不同,每個人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所受到的觸發(fā)也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必須努力尋找屬于自己的動情點,好的題目也會時刻提醒考生這樣做。上則作文材料給與考生的提醒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在讀題的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動情點,構思作文就不會很難了。
2、研讀材料,定寫作點。
題目中的材料,有的含義明確清晰,一讀便知。更多的材料則需要細細揣摩、體味、提煉,才能明確其含義,因為它們或者以比喻的形式表達意義,或者用象征的手法表達意義,還有的把多則材料放在一起,需要考生綜合歸納,分析其含義。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要找出自己最為熟悉,平常積累材料最多的一點,作為我們的寫作點,這樣我們差不多可以開始構思全文了
另外,審題還有一個關鍵的內容,就是要弄清文題對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題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稱、內容等提出限制,規(guī)定范圍,作者必須嚴格地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作文,只有這樣才能不離題,不偏題,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下筆千言不走題。”
二、學會立意——于細微處見精神
“文以意為主”。作文首先考慮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確立中心思想。這是寫好文章的關鍵。凡是有定評的好文章,凡是為人喜讀不厭的文章,無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樞神經,統(tǒng)領全文,貫穿首尾,制約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筆先,作文在動筆之前,一定要把表達的意圖,說明的問題,論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意,首先要“立”得正確;不正確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腳,又會使人產生反感,甚至會使人反對。同時,還要“立”得新穎。不新穎的“意”,不免平淡無奇,索然無味,人家不喜歡看,甚至使人感到厭惡。當然“正確”和“新穎”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確的“意”,再新穎,也還是謬誤;不新穎的“意”,再正確,也還是寫不出好文章。因此,立意的要求是正確、集中、新穎、深刻。
、立意要正確
立意正確是作文的根本要求。我們常聽說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這主要是取決于作者創(chuàng)作立意的深刻性。一般說來,我們作文的立意都應該是積極、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質內容,要有一定的社會普遍性。也就是說,文章的主題,應該是大家能夠認可或是積極倡導的。
(二)、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思想,突出一個主題。就像我們平時說話,不能同時表達兩個意思;否則,就會讓別人聽得糊涂,摸不著頭腦。一篇作文,可以寫一件事,也可以寫幾件事;可以寫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但表達的意思主要是一個,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寫文章,贊什么,反對什么,恨什么,愛什么,都應該旗幟鮮明,毫不含糊。當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議論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來表明自己的規(guī)點、立場和態(tài)度;有些記敘文、抒情文則可采取曲筆,運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寫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腦,減頭緒”,“從頭到尾一條線,中心思想貫全篇?!?/p>
(三)、立意要深刻
魯迅先生曾說:“抓住一點,深深開掘?!睂懳恼?,要透過觀察,直奔本質。從中找出最具有時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義的東西。如最近發(fā)生的、別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體會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風貌。給讀者以新鮮感和時代感。
1、立意深刻,要學會點化。這種點化常用于文末以“卒章顯志”,從而將文章的立意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2、立意深刻,要學會暗示。暗示就是言于此而興于彼,作者往往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哪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有個學生寫《心中的小船》,明寫加重的小船,暗示的卻是可敬的父親,父親就是那條小船,承載著一家人的艱辛,承載著一家人的希望。由此可見,成功地運用暗示,往往能使文章一石雙鳥,拓寬或加深文章的意蘊。
要想中考作文取得成功,學生大可不必去讀大量的寫作技巧的書,也不必大批量地趕寫各種作文,而應及時地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庫存,看看哪些材料,可為哪些作文提供下筆的依據;也可以適當閱讀一些優(yōu)秀作文,看看別人如何運用你也有的材料,寫出感人的文章,探尋滿分作文的成功奧秘。只要我們在平日的作文訓練中多加注意,仔細審題、準確立意,就一定會在中考中寫出成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