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用語是社會各個方面的語言運用特點和社會道德、價值觀念、傳統(tǒng)習俗、公民教養(yǎng)等社會文化諸因素的綜合體現(xiàn),是語言中最活躍的部分。文章以昆明三條繁華街道店名為例,通過分析其語言本體及其背后的社會因素,研究昆明的社會用語,進而了解昆明的社會生活。
關鍵詞:社會用語店名語言文化店名屬于社會用語范疇,它不僅反映了商業(yè)時代的發(fā)展變化,也折射了人們的社會生活。龔千炎指出:“研究社會用語規(guī)范,不能局限于語言結構內部的語音、詞匯、語法等,而必須同時考慮語言結構以外的相關的社會文化因素。”[1]我們以昆明市區(qū)三條繁華街道——文化巷、錢局街、南屏步行街的店名為例,結合語言本體和相關社會文化因素,對其進行研究,希望透過語言這面鏡子,來了解昆明市區(qū)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用語情況。
一、昆明市區(qū)三條繁華街道簡介
云南省省會昆明市,以“春城”著稱。它是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yōu)秀旅游城市。文化巷、錢局街、南屏步行街是昆明市區(qū)有名的街道,它們不僅歷史悠久,人流量大,而且商店數(shù)量及類型繁多。通過調查,三條街道中商店門類齊全,商品數(shù)量繁多,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具體情況見表1:
表1:昆明三條繁華街道商店經營種類及數(shù)量情況
街道名商店服裝店飲食店飾品店眼鏡店包包店發(fā)廊店紋身店其他
文化巷8734297311111
錢局街876019031013
南屏步行街6434112231011
二、街道店名的語言特點
(一)語音特點
1. 中文店名音節(jié)特點
238家店名中,中文店名最常見的音節(jié)結構是三音節(jié),共51個,占店名總數(shù)的21%左右;其次是四音節(jié),共49個,占店名總數(shù)的20%左右;雙音節(jié)共45個,占店名總數(shù)的19%左右。此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單音節(jié)作店名的現(xiàn)象,如服裝店名:“涵”“漆”“韓”,但此類店名不多。
2.純英文店名單詞特點
以純英文作店名的共35家,占店名總數(shù)的15%。其中,以商標名出現(xiàn)的純英語店名共14家,如“VEROMODA”“ONLY”“Levi's”等,其他的則較為隨意,如“make up stone”“Fang Fang house”等。由此可見,一方面,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對品牌的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國產品牌命名也逐漸走向國際化。
3.雙語店名特點
以中外文雙語或“漢字+拼音”作店名的共86家,占店名總數(shù)的36%。其中,中外文雙語的店名中以中英文居多,共58家,占總店名數(shù)的24%;以“漢字+拼音”作店名的共26家,占店名總數(shù)的11%。這說明了昆明對外開放的程度較高。
(二)店名語法特點
1.構成方式
文獻[2]及相關調查表明,昆明市區(qū)店名的構成方式可分為6類(見表2):
表2:昆明店名構成方式分類
種類地名商品品牌(專名)商品種類標記詞(符)例子
A√√√√韓國維妮化妝品專賣店
B√√√布迪內衣店
C√√紅箭服飾
D√ √大理餌絲
E√LI-NING
F如花似玉
從表2可知,昆明市區(qū)店名構成方式有:A.地名+商品品牌(專名)+商品種類+標記詞。如“韓國維妮化妝品專賣店”;B.商品品牌(專名)+商品種類+標記詞。如“布迪內衣店”;C.商品品牌(專名)+商品種類。如“紅箭服飾”;D.地名+商品種類。如“大理餌絲”;E.商品品牌 (專名)。如“LI-NING”;F.其他店名如“如花似玉”。據(jù)統(tǒng)計,三條街道店名的構成中,F(xiàn)類店名最多,占總店數(shù)的61%左右;其次是D類商品品牌,占總店數(shù)的12%左右;其他四種較少。店名構成比例說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及商業(yè)活動的頻繁及多源化,人們對店名用語的開放程度以及個性化程度的要求越來越突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商業(yè)活動不活躍,店名標志符單一,所有制標屬鮮明,格式化,缺少個性;九十年代全民下海,標志符使用復雜,追求個性,沒有明顯的所有制標識;進入21世紀,店名更加多樣化,沒有固定的格式,最大程度地張揚個性。[3]由此可推測,E、F類店名命名方式可能成為今后的發(fā)展趨勢。
2.結構關系
從結構關系來看,店名包括了“主謂短語”“偏正短語”“并列短語”“的字短語”。其中偏正短語比例最高,占中文店名總數(shù)的34%。此外,我們也看到了個別用云南方言作店名的例子。如一家服裝店名為“多多呢DODO”。這里“呢”相當于普通話“的”,整體店名義為“不缺乏,充足的”。這種口語化的方言表達方式讓昆明人有種親切感。
(三)店名的詞匯特點
從店名構成方式可知,昆明市區(qū)三條繁華街道的店名命名多取自店主喜好,比較隨意,但都賦予了“美好”的含義,如“美兒”“歐姿”等。分析這些隨意化店名也可看出一些特點:
1.諧音換字
“蒸好吃”是一家以蒸菜為主的餐廳,“蒸好吃”是“真好吃”的諧音換字?!吧绹萘x”是“三國演義”的諧音換字,主要經營T恤衫。兩家店鋪都根據(jù)自己經營的商品,巧妙地運用了諧音換字的修辭手法,使店名更有吸引力。
2.網(wǎng)絡用語
“喵了個咪”是一家賣衣服的小店,根據(jù)百度百科的解釋[4],“喵了個咪”屬于網(wǎng)絡用語,由網(wǎng)友創(chuàng)造、傳播而流行(還有一種說法是它出自日本動漫)。它類似于語氣助詞,表示生氣而略帶埋怨,富有頑皮色彩,也是帶著怒意說臟話的柔和版,比較萌。如果不是網(wǎng)絡愛好者,可能搞不清其語義。
3.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中英文雙語店名中,直譯與意譯都有所體現(xiàn)。如直譯——“彩秘The color and the secret”; 意譯——“漫林書苑Mandarin books”。
三、街道店名背后的社會文化生活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薩丕爾說:“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它是決定我們生活面貌的風俗和信仰的總體?!保?]通過調查三條繁華街道的店名,可以看出昆明市區(qū)社會文化生活有幾個特點:
(一)國際化傾向
以中外文雙語或“漢字+拼音”形式出現(xiàn)的店名共86家,占店名總數(shù)的36%。這說明昆明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商家也意識到了顧客的國際化。據(jù)了解[5],2011年,云南省各級各類來華留學生突破2萬,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昆明的學校。留學生已經成為昆明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群體。昆明除了致力于建設成區(qū)域性國際教育中心城市外,經國家商務部批準,1993年起,昆明每年都舉行中國昆明出口商品交易會;2010年,南亞國家商品展永久落戶昆明;2013年起,“南亞國家商品展”也正式更名為“中國—南亞博覽會”。這些條件為昆明成為國際化都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店名的國際化順應了這一趨勢。
(二)個性化傾向
1984至2003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更新、變化、發(fā)展。這一時期社會用語特點之一是:情感化和個性化。[6]此特點在當代也不斷延續(xù)。從店名構成方式比例來看,店主在保留傳統(tǒng)店名構成的同時,更多地采用了個性化店名,類似于網(wǎng)絡QQ昵稱,如服裝店名“毛小丫”“珊瑚島”“高點”“紫木衣屋”等等。另外,餐飲店名“印度菜菜”也凸顯了個性化傾向。在告訴消費者所經營商品的同時,幼兒用語“菜菜”使語言顯得活潑、可愛。“印度菜菜”的搭配區(qū)別于傳統(tǒng)搭配“印度菜”,在體現(xiàn)店主個性的同時,也使語言的經濟價值得以實現(xiàn)。個性化店名也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昆明人追求個性的特點。
(三)文化含量增加
調查發(fā)現(xiàn),店名文字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例如:“蘭帕泰-泰國佛牌恭請”是一家經營泰國佛牌的商店,“佛牌”是泰國獨有的一種佛教飾品,一般認為是有名佛像的小型輕便版本,用來作為一種護身符,佩戴在頸部,以保護人的安全,或者增強信念。又如餐廳名“嗎哪Heavenly Manna”,“嗎哪”是《圣經》故事中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40年的曠野生活中上帝賜給他們的神奇食物。再如冷飲店名“提拉米蘇”[7],它是“Tiramisù”的音譯詞,是一款意大利經典甜點。在意大利原文里,“Tira”是“提、拉”的意思;“Mi”是“我”,“sù”是“往上”,合起來就是“拉我起來”的意思;另一種解釋是“帶我走”,帶走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雖然此類店名不多,但也反映了現(xiàn)代社會在消費時追求文化品味。
(四)消費群體的傾斜
從社會影響的角度來看,流行語的運用主要是由廣告向年輕人和白領階層、富有階層傾斜造成的。店名也可以反映這一現(xiàn)象。例如,現(xiàn)代店名構成中標志詞“行、店、中心”較少,而前衛(wèi)時尚詞語“屋”“吧”等逐漸成為常用詞,例如“妙滋小屋”“琪雅小屋”等。中外文雙語或外文直接命名的商品逐漸增加,逐漸成為人們購買商品的首選。可見,商家對消費群體有所傾斜。
在對昆明三條繁華街道的調查分析中,我們深深地認識到,這些默默服務于生活的語言文字,折射著城市的文明,反映著時代的發(fā)展。昆明店名讓人真實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文化,以及情感化、個性化、人性化傾向。
參考文獻:
[1]敬雅蘭.簡析最近二十年社會用語的現(xiàn)狀及其規(guī)范化[J].科教文
匯,2009,(12).
[2]邢興.城市標記性社會用語的特點[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
版),2006,(3).
[3]石利華.店名與時代——以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西彭鎮(zhèn)為例[J].安徽
文學(下半月),2008,(5).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JH2tG7Cm4S6R2w
N5UK1B_laTuAxit4jNTt0F_KHDD9IDlEKD64a1Te
[5]云南加大留學生招生2014來滇留學生人數(shù)到3萬.中國新
聞網(wǎng).http://liuxue.eol.cn/zong_he_3381/20130109/t20130109_891906.shtml,2013.
[6]陳曉寧.十字街頭的語言文字[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4.
[7]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提拉米蘇
(楊林云南昆明 昆明理工大學國際學院65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