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言語幽默理論,通過分析華盛頓·歐文的John Bull和哈里·摩根·艾爾斯的America and the English Tradition及其漢語譯本,探討英語言語幽默的理論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文章表明,言語幽默所依賴的修辭手段的翻譯策略和本源概念的翻譯方法都會對原文的言語幽默的傳遞及譯文產(chǎn)生影響。
關(guān)鍵詞:言語幽默理論 "言語幽默翻譯 "修辭手段 "本源概念
一、引言
幽默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以輕松詼諧的方式帶給人們快樂,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幽默言語,不同的學(xué)者在自己的領(lǐng)域中運用不同的方法對其研究,如:哲學(xué)、生理學(xué)、心理學(xué)、社會學(xué)、文學(xué)、醫(yī)學(xué)等,并總結(jié)出了關(guān)于幽默語言的許多理論。到了20世紀(jì)80年代,語言學(xué)在眾多的言語幽默研究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言語幽默概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親睞。它是在Raskin(1985)的幽默理論——“語義腳本理論”(Semantic Script Theory of Humor)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澳_本”指某一信息組塊,是被說話者內(nèi)化的認知結(jié)構(gòu),這個結(jié)構(gòu)為說話者提供譬如世界是如何組成,包括人們?nèi)绾涡袨榈刃畔?從廣義上講,“腳本”指任何東西(真實的或虛構(gòu)的)、事件、行為、品質(zhì)等(Raskin,1985:199)。這一理論利用語義腳本(框架、圖式)模擬笑話接收者如何使用語言學(xué)和世界知識來解釋笑話文本。一個單詞的詞條就是一個“腳本”,因此,這里“腳本”的語義內(nèi)容比標(biāo)準(zhǔn)詞典所包含的意思要豐富得多。這些腳本由一個個的詞匯節(jié)點和節(jié)點間的語義鏈接所構(gòu)成的圖形加以表征。隨著后面的句子參與到文本構(gòu)建中,組合規(guī)則會濾除那些不適當(dāng)?shù)哪_本;這些規(guī)則會指定默認的解讀,除非前述信息要求一種特殊的解釋,這些規(guī)則也允許遞歸至前述信息。遞歸模擬了接收者選擇適當(dāng)語境,并依據(jù)新信息修改先前選擇的能力。
幽默的形成基于兩個條件:一是文本有兩個腳本,二是這兩個腳本對立。這一理論假定腳本對立是影響笑話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忽略了影響笑話的其他參數(shù)。在擴展并修正Raskin的語義腳本理論和Attardo的五層幽默表征模式的基礎(chǔ)上,Attardo和Raskin合作提出了言語幽默的一般理論(GTVH)。他們認為,言語幽默概論有兩個核心內(nèi)容:一是幽默生成的六個參數(shù),二是幽默相似度測量系統(tǒng)。六個參數(shù)即知識資源(Knowledge Resources),包括語言(表層、雙關(guān)、妙語等)、敘述策略(與文本的類型相對應(yīng))、對象(笑柄)、語境(包括文本敘述的主旨)、邏輯機制(與乖訛——消除模式中的解決階段相對應(yīng))和腳本對立(與乖訛——消除模式中的乖訛階段相對應(yīng))。在這六個參數(shù)中,語言、敘述策略、語境、腳本對立為必要參數(shù),邏輯機制和對象為可選參數(shù)?;谒鼈兊挠哪赡芰坝哪嗨贫葏^(qū)分能力的不同,這六個參數(shù)呈現(xiàn)出層級排列,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腳本對立→邏輯機制→情境→對象→敘述策略→語言,構(gòu)成了幽默相似度測量系統(tǒng)。(Antonopoulou,2002;Ge,2009)在以往對言語幽默概論研究的基礎(chǔ)上,學(xué)者們發(fā)現(xiàn)它在英語言語幽默翻譯時,有著特殊的敘述策略,即幽默的表達形式,本源概念也是英語語言幽默表達的具體語言形式。本文擬從言語幽默概論的視角,在兩篇翻譯文本(John Bull by Washington Irving and America and the English Tradition by Harry Morgan Ayres)中探討英語言語幽默的翻譯。本文將討論言語幽默所依賴的修辭手段的翻譯策略,以及言語幽默所依賴的本源概念的翻譯方法。
二、修辭手段的翻譯策略
幽默是英語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英語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偏見和現(xiàn)實等。在修辭這一層面上,英語的幽默語言實際上是經(jīng)過修辭格的調(diào)適而形成的一種蘊含意趣的語言,其中主要的修辭格是雙關(guān)、夸張、反語等。在漢語中經(jīng)常用到的修辭是比喻、互文、夸張等。兩種語言的修辭使用都很頻繁,這樣,對于英語語言幽默在修辭手段上的翻譯就比較容易作比較。本文以華盛頓·歐文的John Bull和哈里·摩根·艾爾斯的America and the English Tradition及其漢語譯本為例探討這一觀點。
英語源語中特有的修辭手段對言語幽默的翻譯造成了困難,原因有二:一是源語中有些言語幽默的形成有賴于這些特有的修辭手段;二是這些特有的修辭手段在譯文中不存在,因而,源語中特有的修辭手段表達出來的言語幽默也就無法存在于譯文中。因此,就言語幽默翻譯而言,研究源語中特有的修辭手段至關(guān)重要。通過對這兩篇文章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言語幽默所依賴的修辭手段的翻譯策略主要采取三種轉(zhuǎn)換方法——同類轉(zhuǎn)換法、異類轉(zhuǎn)換法和零類轉(zhuǎn)換法。
(一)同類轉(zhuǎn)換
同類轉(zhuǎn)換指在翻譯的時候,把英文中的修辭手段轉(zhuǎn)換成相應(yīng)的中文修辭手法。漢譯英也是如此。比如:明喻轉(zhuǎn)換為明喻,夸張轉(zhuǎn)換為夸張,雙關(guān)轉(zhuǎn)換成雙關(guān)等。
(1)The American bragged in a nasal whine, the Briton patronized in a throaty burble.
譯文:美國人鼻孔向天,一副自高自大的樣子,而英國人喉頭一響,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
在例(1)中,英語原文采用了工整對仗的修辭手法來達到幽默,把美國人的自大和英國人的高傲用對仗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而譯文也采用這樣的手法把原文的意思直接表達出來了,使?jié)h語為母語的讀者在不看原文的情況下獲得和英語讀者相同的感受。
(二)異類轉(zhuǎn)換
異類轉(zhuǎn)換指英語翻譯成漢語時,漢語不使用與英語相同的辭修手段。如隱喻轉(zhuǎn)換為明喻等。
(2)Unluckily,they sometimes make their boasted Bull-ism an apology for their prejudice or grossness;and this I have specially noticed among those truly homebred and genuine sons of the soil who have never migrated beyond the sound of Bow-bells.
譯文:不幸的是,他們往往拿自己犟脾氣作為他們有偏見或是粗魯?shù)慕杩冢@里我所特別注意的是那些從未把腳踏出自己的牛圈半步的英國佬。
在例(2)中,英語原文只出現(xiàn)“boasted Bull-ism”,“bull”本義是“公牛”,用在這里是為了寫英國人的脾氣很倔強,像一頭牛一樣,用的是隱喻的修辭手段。而在譯文中,直接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段,把英國人的犟脾氣性直接表達了出來,并直接翻譯成了“犟脾氣”。對于看譯文的讀者來說,用明喻的修辭來展現(xiàn)原文中英國人的國民性,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原文想要表達的含義,這樣也符合譯文的表達習(xí)慣。
(三)零類轉(zhuǎn)換
零類轉(zhuǎn)換指英文原文中用的修辭手段,在翻譯成漢語時,修辭手段,特別是英語中特有的修辭手段故意取消的翻譯方法。
(3)One would think that,in personifying itself,a nation would apt to picture something grand,heroic and imposing,but it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culiar humor of the English,and of their love for what is blunt,comic,and familiar, that they have embodied their national oddities in the figure of sturdy,corpulent old fellow, with a three-cornered hat,red waistcoat,leather breeches,and stout,oaken cudgel.
一般而言,人們都知道,只要是刻畫一個民族,都是威猛的、英雄的、氣派的形象,但是他們卻用一個頭戴三角帽、身穿馬甲、毛皮鞋和手持權(quán)杖的強壯且肥胖的老漢形象來刻畫自己的民族,這正是獨特的英國幽默的特色,也反映了他們對直率、滑稽、熟悉的事物的喜愛。
在例(3)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是英國人的國民形象是怎樣的。熟悉英國文化的人也熟悉英國的國民形象,但是要參照原文用漢語準(zhǔn)確地表達卻并非易事。上述譯文給人一種鮮活的感覺,仿佛這個形象就站在了讀者的面前。
從上文可以看出,在翻譯過程中,不管是用同類轉(zhuǎn)換,還是異類轉(zhuǎn)化,亦或是零類轉(zhuǎn)換方式,最終的目的都是使譯文能盡量傳達出原文的幽默信息,使譯文易于為讀者所接受和喜愛。
三、本源概念的翻譯方法
“本源概念”指的是某一語言社團在自己的歷史、文化、社會和思維方式發(fā)展過程中孕育出的特有概念。它對于另外一個語言社團是外來的。它可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存在過或者存在著的實物,如:歷史、地理、民族、國家制度(含所屬之行政、立法、司法制度以及附屬之意識形態(tài))、服飾、烹調(diào)、建筑、音樂、武術(shù)、民俗、宗教、日常生活方式(飲食、起居)等等;另一類是人類了解世上萬物的認知方式,認知方式屬于意識范疇,意識范疇來自文化傳統(tǒng)(何元建,2010)。在本文所選的John Bull和America and the English Tradition中,言語幽默所依賴的本源概念的翻譯方法有六種——直譯、意譯、換譯、省略、音譯和合譯。合譯指兩種以上的翻譯方法的結(jié)合使用。影響漢語言語幽默傳遞的主要原因是漢語本源概念的翻譯,因此,第三方本源概念(漢語之外的其他文化的本源概念)在下文中沒有提及。直譯、意譯和換譯占的比例最大,下面就對其進行重點討論。
(4)In this way they have whimsically designated,not merely individuals,but nations; and,in their fondness for pushing a joke,they have not spared even themselves.
他們的幽默對象不僅針對個人,也針對整個國家,由于太愛開玩笑,他們連自己都不放過。
例(4)采用直譯的方法,用對應(yīng)的漢語表達出了幽默的含義,同時,這句話中隱含的嘲諷的含義,也在譯文當(dāng)中體現(xiàn)了出來。說英國人愛開玩笑,到什么程度呢?不但對個人,還對國家,甚至是他們自己也不放過。在漢語表達時,對于英語語氣或者是修辭手法的把握是至關(guān)重要的。否則,就失去了原文的神韻。
(5)Each,of course,perfectly knew the faults of other,assessed with an unerring cousinly eye.
英美兩國血脈相通,所以,深知彼此的缺點。
例(5)運用了意譯的翻譯方式,原文中用的是“an unerring cousinly eye”,其本義是表兄弟般精準(zhǔn)的眼光,這樣的表達也是可以的,但卻不符合漢語表達習(xí)慣,故翻譯成“血脈相通”是比較準(zhǔn)確的。
另外,例(2)中,“Bullism”一詞為英語文化所特有,“bull”本義是“公?!?,按照構(gòu)詞法的解釋,其意思也和牛有關(guān),然而在譯文中卻譯成了“犟脾氣”,這與英國的國民形象息息相關(guān)。因此,在對應(yīng)的漢語中,用“犟脾氣”來對譯,就是運用了比喻修辭。
四、結(jié)語
本文闡述了敘述策略參數(shù)中言語幽默所依賴的修辭手段的翻譯策略和語言參數(shù)中本源概念的翻譯方法。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幽默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因素和現(xiàn)實條件,不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都要抓住源語幽默的本質(zhì)特征進行分析、總結(jié),選用較恰當(dāng)?shù)姆g策略。幽默文本翻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目的語讀者可以取得和源語讀者同樣的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Antonopoulou,E.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iterary Humour"Devices:Translating Raymond Chandler[J].The Translator,2002,(8~2):195~220.
[2]Harry,M.A,et all.Modern Essays[M].Hardpress Publishing,2012.
[3]Raskin,V.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Dordrecht-Boston-Lancaster:D.Reidel,1985.
[4]Washington,I.The Sketch Book[M].Shanghai Translation"Publishing House,2011.
[5]蔡輝,尹星.西方幽默理論研究綜述[J].外語研究,2005.
[6]戈玲玲.論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譯模式[J].外語學(xué)刊,2011.
[7]戈玲玲,何元建.從言語幽默概論視角探討漢語言語幽默的翻譯——以《圍城》原著及英譯為譯本[J].中國翻譯,2012.
[8]何元建.論本源概念的翻譯模式[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10.
[9]基于言語幽默概論的漢語幽默文本特征研究[J].外國語,2012.
(齊慧蓉 張貞貞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