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時代的語言風格既有共性,也有各自迥異的特色,而新聞標題就是一個時代語言的匯集之地。民國時期的新聞標題在語言風格上呈現(xiàn)出三種風格:一是莊嚴穩(wěn)重,二是緊跟時代,三是簡潔樸實。
關鍵詞:民國時期 "新聞標題 "語言風格
一、引言
題為文眼,新聞標題是一篇新聞內(nèi)容的集中概括和濃縮?!把劬κ侨藗冃撵`的窗口,標題是新聞報道的眼睛,也就是新聞報道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可以理解新聞的基本內(nèi)容?!盵1](P64)語言與社會生活密切聯(lián)系,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語境下所產(chǎn)生的語言也會有完全迥異的時代特色和語言風格。所謂“語言風格是人們運用語言表達手段所形成的諸特點的綜合表現(xiàn)?!盵2](P5)新聞標題作為一個時代語言的匯集之地,必然會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本文擬以《寧波民國日報》為例,對民國時期新聞標題的語言風格進行初步考察。
二、莊嚴穩(wěn)重的風格
從清朝末年以來,白話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在這種背景之下,各種報紙也都以白話文來寫作,言語之中少了許多文言文時代的嚴肅感。但是,報紙畢竟是國家重要的宣傳載體,所以一些特定的新聞用語依然以莊重的書面語為主,以示鄭重。如:
(1)姜卿云吳望及等將補行宣誓典禮(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日)
(2)平商會呈請當局速實行印花稅法(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日)
(3)江家眉莫定森昨赴慈視察雙季稻(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日)
(4)從衍莊黃鼎瞿列西奉命督促鄞奉公路植樹(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一日)
(5)保甲討論會昨結束黃主席將親自召集會議(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一日)
在新聞標題“平商會呈請當局速實行印花稅法”中,“呈請”一詞是極其書面化的語言,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說。但是,“呈請”一詞放在這則新聞標題中卻極其必要。新聞中的此次事件是平商會向當局要求征收印花稅,以改變之前不合理的稅收狀況,商會作為一個民間商業(yè)性組織向政府提要求,在當時自然是需要極其恭敬、莊重才可以的,否則他們的訴求肯定難以實現(xiàn)。
(6)民廳令鄞縣府酌量歸并城區(qū)各鎮(zhèn)(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一日)
(7)成都附近蔣限期建筑碉堡(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四月十八)
(8)川剿匪總部嘉獎二旅長忠勇(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四月十八)
(9)省保安隊第三大隊召各中隊長會議(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一日)
(10)高三分院首席檢察官陳備三昨日視事(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二日)
“民廳令鄞縣府酌量歸并城區(qū)各鎮(zhèn)”,“令”是“命令”的意思,在政府部門執(zhí)行公務的時候用“令”一詞顯得尤為正常。在標題“高三分院首席檢察官陳備三昨日視事”中,“視事”指開始辦公?!妒酚洝ち艉蚴兰摇罚骸耙蚣膊荒芤暿??!边@是一個文言文中的古詞,極少有人用到,難免會令人產(chǎn)生一種距離感。而在這一語境下運用這個古詞,絲毫讓人感覺不到文章的作者是在舞文弄墨,反而恰恰是在顯示一名檢察官履新的嚴肅和莊嚴。
例(1)~(10)這些新聞標題中,“宣誓”“當局”“視察”“督促”“召集”“酌量”“限期”“嘉獎”都是非常書面化的語言,用這些詞語主要是為了在這類特定的新聞事件中凸顯事件內(nèi)容的嚴肅性,體現(xiàn)莊嚴穩(wěn)重的風格。通過對此類莊嚴穩(wěn)重風格新聞標題內(nèi)容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新聞標題用語莊重的原因。第一,這類新聞均是涉及國家政治、經(jīng)濟、社會各方面的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自然關注的人也越多,影響也越大?!秾幉駠請蟆纷鳛閲疫M行宣傳工作的重要媒介工具與載體,自然需要擔負起為政府引導輿論的重任。所以,為了使新聞內(nèi)容符合對重大事件的鄭重態(tài)度,也為了迎合官方的需要,這類新聞報道自然會在語言運用方面莊嚴而穩(wěn)重。第二,民國時期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的一個階段,雖然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都提出了白話文改革運動,但是語言現(xiàn)象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存在,它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經(jīng)過漸變的緩慢過程。所以,民國時期新聞語言中帶有諸多文言文時代的語言特征,顯得莊重典雅。如“錢江橋墩受損甚重(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日)”中“甚”就是一個文言詞語,表示“很”“非?!薄4罅课难晕牡氖褂檬惯@一時期新聞標題語言呈現(xiàn)出文白交雜的特點,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其莊嚴穩(wěn)重的文風。
三、緊跟時代的風格
“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盵3](P20)新聞標題的語言風格必然與當時社會生活內(nèi)容相適應,會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在《民國寧波日報》的新聞標題中涌現(xiàn)了大量的新詞語,這些詞語所反映的是社會生活的全新變遷,這在新聞標題中都已得到清晰的呈現(xiàn)。
(11)趙觀濤電省報告擒獲赤匪重要首領(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四)
(12)保安處長宣鐵吾昨出發(fā)督剿殘匪(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四)
(13)宣鐵吾報告防剿殘匪經(jīng)過(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日)
(14)浙保安處組織浙南剿匪指揮部(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一日)
(15)困擾浙南衢處一代殘匪近又有躥回閩北之勢(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二日)
從“赤匪”這一稱呼中可以看出,當時國民黨對共產(chǎn)黨的態(tài)度,其實已經(jīng)完全違背了孫中山先生制定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轉而想將共產(chǎn)黨徹底鏟除而后快。由“殘匪”一詞可見,在民國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時,共產(chǎn)黨生存形勢的嚴峻。這些歷史事件雖然已經(jīng)伴隨著歷史的車輪消逝于滾滾洪流之中,但是,當我們翻開這些報紙時,當年的各種景象又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16)民豐肥料公司控鄞縣府案上訴最高法院被駁回(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六)
(17)新永川輪公司股本未足請救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二日)
(18)南洋煙草公司甬公司解散職員(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二日)
“以農(nóng)為本,重農(nóng)抑商”,從秦國商鞅變法一直到清朝末年,一直將這一政策奉為圭臬,但是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人開始從一次次戰(zhàn)敗中驚醒,拋棄天朝上國的迷夢,逐漸開眼看世界,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例(16)~(17)反映了各種公司的興辦,甚至公司可以狀告政府,這在以前是不可以想象的,可見民國時期的商業(yè)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
(19)甬埠自前日起已停用舊印花票(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五日)
(20)財政廳訂定煙酒商等級辦法(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五日)
(21)抽查印花稅規(guī)則(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十七日)
(22)稅警封閉周姓鹽倉(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十七日)
(23)疏浚河道征收畝捐(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十九日)
(24)鄞縣念四年度團費就原有畝捐改征戶捐(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十九日)
各種稅、捐是當時報紙上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詞語,如例(19)~(24)中提到的“印花稅”“稅警”“鹽稅”“畝捐”等詞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那個時代人們的視野之中??梢韵胂螽敃r老百姓的稅賦之重。
四、簡潔樸實的風格
新聞標題是新聞內(nèi)容的提煉和概括。從某種程度上說,簡潔的寫作手法也符合中國文學對于簡約文風的追求。報紙以新聞傳播為主要目的,所以這也符合人們?nèi)粘I钪泄?jié)省時間的原則。簡潔新聞標題通常以短句為主,表意明晰。如:
(25)黃主席昨晚返?。ㄖ腥A民國二十四年二月二日)
(26)俞濟時明日蒞甬(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三日)
(27)舊花使用期限昨日止(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四日)
(28)航空協(xié)會浙分會今日開成立大會(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八)
(29)鄞縣婦女會定期改選理事(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七)
簡潔的新聞標題用簡單的詞語,組成表意流暢的語句,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濃縮其中,讓人一目了然。簡潔的語用習慣使得當時的新聞標題讀來樸實無華,輕松自然。民國時期新聞標題的很少使用華麗的修辭手法,這也是它與后來很多新聞標題的不同之處。如:
(30)黃主席昨視察海寧嘉興等縣(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十七)
(31)寧西路今日起通車營業(yè)(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十七)
(32)“光棍堂”迎來四只“金鳳凰”(《天津日報》1979年8月19日)
(33)讓愛的陽光融化冰雪(中國國際廣播電臺2000年9月15日)
(34)莫讓“評先”成“平先”(《人民日報》2008年1月11日)
現(xiàn)在的新聞標題多采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如例(32)、(33)中分別使用了比喻、對比、反襯等修辭。而《寧波民國日報》中的新聞標題不講求華麗的辭藻,也不追求多樣修辭手法的運用,如例(30)、(31),無論是“黃主席昨視察海寧嘉興等縣”還是“寧西路今日起通車營業(yè)”,都由最樸實簡單的語言組成,通體散發(fā)出自然之美。
五、結語
新聞標題的語言風格變化萬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齡也都會有所區(qū)別,而這也正是新聞標題的獨特魅力所在。通過對《寧波民國日報》新聞標題的梳理與分析,我們可以從一個例面看到當時社會的語言環(huán)境與生活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巨浪.新編新聞寫作[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3]斯大林.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桂尚書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