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告語言作為一種商業(yè)語言,反映著時代的社會風貌、人的思想觀念和商業(yè)文化的發(fā)展與變遷。1912~1919年,從中華民國成立到五四運動,在愛國主義情緒極其高漲和國貨運動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國貨廣告應運而生,其產生和發(fā)展都折射出當時的社會風貌。本文以《申報》廣告語為例,探究近代這場影響深遠的國貨運動。
關鍵詞:國貨運動 "申報 "國貨 "廣告語
一、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發(fā)展,語言也在不斷地演化著。自語言產生之日起,人類所有的活動都離不開語言,商業(yè)領域也不例外。我們將商業(yè)領域中的語言稱之為“商業(yè)語言”,“它至少應包括:廣告語言、店名、商標名、店堂櫥窗的宣傳語、營業(yè)員用語等。”[1](P487)在商業(yè)活動中,廣告詞是商家的一種營銷工具,是傳遞商家和消費者之間信息的橋梁。
美國學者布賴特(W·Bright)認為“當社會生活發(fā)生漸變或即變時,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語言會毫不含糊地隨著社會生活進展的步伐發(fā)生變化?!盵2](P1)而作為商業(yè)語言的廣告詞,亦是如此,它伴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地演化著。廣告對于社會的作用和影響,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逐漸增強。因此,通過對廣告詞的研究,可以探尋當時的社會面貌。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場數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古老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中國的一批有識之士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掀起了一場以“愛國”為主題的國貨運動,以期達到實業(yè)強國的目的。自從報紙在中國興起后,它就在整個近代社會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報紙的出現(xiàn)也使得廣告應運而生,并逐漸增大其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筆者擬通過對1912~1919年《申報》廣告語的研究來探究近代的國貨運動。
二、1912~1919年《申報》廣告語與國貨運動
中國近代國貨運動興起于20世紀初,是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以抵制洋貨為內容,以振興民族經濟為目的的反帝愛國運動。它以經濟重地上海為中心,輻射全國,影響深遠。它以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為序幕,延續(xù)時間長達40余年。進入民國后,這一運動在民族資產階級的積極倡導下不斷發(fā)展。在這場運動中,民族資產階級高喊“實業(yè)救國”的口號,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本文論述的1912~1919年這一時間段,便是近代國貨運動的早期發(fā)展階段?!斑@一階段的開始以1911年12月中華國貨維持會的成立為其標志,國貨運動以比較完整的形態(tài)正式出現(xiàn),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有組織的大力提倡、發(fā)展國貨事業(yè)?!盵3](P5)
在大力提倡國貨的社會背景下,部分商家將自己的商品打上“國貨”標簽,《申報》“國貨”廣告應運而生。廣告詞講究主題突出、信息鮮明,這樣才能吸引民眾、感染民眾。這些商品通過“國貨”標簽表明其國籍,而國籍便成為推銷商品的訴求點。
1912年1月1日,上海服裝店在《申報》刊登的廣告中出現(xiàn)“國貨”二字,這是《申報》中最早出現(xiàn)的國貨廣告①。廣告語中寫到“敝莊堅守專用國貨,以保利權宗旨……區(qū)區(qū)苦心,當為愛國諸君共鑒歟”②此則廣告打上“國貨”標簽,明確標注出商品國籍,利用民眾的愛國情感進行輿論宣傳,提倡消費國貨。此后,國貨廣告便在《申報》中反復出現(xiàn)?!皯c勝丹”“雪花精”“第一中國牙粉”是上海羅威藥房廣告中提及該藥房售賣的三種商品,廣告語中提到“大可挽回利益,抵制外來各貨”,如果“能暢銷一份國貨,即能抵制一份外貨,想同胞必能鑒此苦心也”③。但是,“國貨”二字包含在廣告正文中,字體較?。ㄒ妶D1)。而精益眼鏡公司的廣告將“愛用國貨者鑒”④從正文中提煉出來單獨設置,較之前的廣告更加醒目,號召國人使用國貨。同年的上海丹鳳牌雪茄以“維持國貨注意”⑤為廣告標題,字體較大,格外醒目,可謂是將“提倡國貨”這一口號通過《申報》廣告語響亮地喊了出來(見圖3)。
圖1:羅威藥房,《申報》1912年4月8日 " " " " " " " " " "圖2:精益眼鏡公司,《申報》1912年4月20日
圖3:丹風雪茄,《申報》1912年11月29日
《申報》國貨廣告與國貨運動緊密聯(lián)系,并受到民族主義精神的影響,通過提倡消費國貨來對抗西方的經濟侵略。這些廣告語往往以“國貨”為訴求,強調“愛國者”“愛國諸君”等都應該購買國貨,利用了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國貨廣告所采用的話語對民族主義精神進行宣傳,大大激發(fā)了國人的愛國情感。
在國貨運動的提倡下,各行各業(yè)紛紛表示抵制洋貨,主動提倡消費國貨。從1912年到1919年,《申報》國貨廣告的數量和時間上都保持著連續(xù)性。這種連續(xù)性與國貨運動的持續(xù)性遙相呼應。另外,在1915年、1919年分別爆發(fā)了兩次國貨運動高潮,《申報》國貨廣告也迎來兩次高峰,從下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反映(見表1)[4]。
表1:
年
月 "則
日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7 1919
5月15日 3 3 1 6 2 4 2 7
5月16日 2 1 3 5 0 3 3 10
5月17日 1 1 2 7 2 5 0 16
5月18日 2 2 1 9 0 4 1 14
5月19日 2 2 0 7 1 4 3 13
5月20日 2 2 1 8 0 2 2 14
5月21日 2 3 2 6 1 4 1 22
總計 14 14 10 48 6 26 12 96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凱政府提出簽署“二十一條”,企圖把中國變成日本的殖民地,民族危亡之感涌上國人心頭。這一事件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傳播,當時許多報紙印刷提示標語“不忘國恥”,5月7日和5月9日便成為中國的國恥日。由此引發(fā)了一次全國性的抵制日貨運動。在此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申報》刊登的《提倡國貨之根本法》一文指出“今者登高一呼而人皆曰國貨,國貨不待勸告,不帶鼓吹,而人人皆以提倡國貨為務?!雹?/p>
一時間,抵制日貨的浪潮洶涌,提倡國貨的呼聲四起。很多商人意識到這是推銷國貨的好時機,于是便在《申報》廣告中打上“國貨”標簽,利用國人的愛國情感,以民族主義為訴求來銷售國貨。例如圖4廣告便利用這次機會大力宣傳國貨。中國出品的人丹廣告中(見圖5),在廣告正文之上插入了一顆心形符號,并附錄文字“愛國說”,心形讓人聯(lián)想到愛國的赤子之心。
“愛國!愛國!這句話是人人曉得的,然而總要曉得愛國的實在才好。愛國的大事是我也不敢說,從我們這個生意場中說起,生意一道,各行各業(yè)多得,別的我也不用說他。單說我們藥房這一行,算起來一年到頭流出去的金錢是已經不少了,購用國貨是大家愿意的……愛國同胞何妨試一試看。如其不是謊話,那么再請諸君傳揚傳揚,也算我們中國興了一件實業(yè)了。若能多興一件實業(yè),流出去的就可以少一份了。各業(yè)都能這個樣子,豈不是我們中國富強的日子就不遠了嗎?”⑦
這些國貨廣告強調商人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目的是為興實業(yè),為國家“杜塞漏危,挽回利權”⑧,國民表達民族情感的方式是購買國貨。反之,只要消費洋貨則導致金錢外流、國家失去利權。商家在廣告詞中反復運用這一邏輯,不斷以民族情感強化國民消費國貨的責任感,生產和消費都是以熱愛民族和振興國家的名義進行著。
圖4:國貨大擴張送上尤加彩,《申報》1915年4月8日 " " 圖5:中國出品人丹,《申報》5月19日
從1912年到1919年《申報》國貨廣告的統(tǒng)計中可以看出,《申報》國貨廣告在1915年高潮之后又恢復到平穩(wěn)發(fā)展階段。而1919年國貨廣告數量激增與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密切相關。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以戰(zhàn)勝國的身份參加了會議。面對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的正義要求,列強不僅拒絕,甚至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后,點燃了國人的怒火,直接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學生、工人、工商業(yè)者等紛紛投入到這場運動中。眾多商家在運動期間關門歇業(yè),國貨商人提出“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的口號。其目的在于把國恥轉化為一種強烈的抗議,號召全民反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因此,這一時期《申報》的國貨廣告語呈現(xiàn)出新一輪的高潮。1919年5月9日,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國貨廣告,把“恥”和“請用國貨”用將近三分之二的版面醒目地標注出來(見圖6),以此提醒國民勿忘國恥,抵制外貨,購買國貨。國民用抵抗外貨的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憤怒,用經濟斗爭來達到他們的政治訴求。同年5月17日,包括《申報》在內的幾家報紙公開刊登“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匯巿商情”⑨。上海先施和永安兩大以進口貨為特色的公司也紛紛發(fā)表聲明,征求和推銷國貨。⑩中國興業(yè)煙草公司的廣告中聲明“時急矣,救國諸君請勿將金錢輸出國外”k,并在正文右下角附上插圖,一位士兵左手拿盾牌,右手舉起大刀(見圖7),形象生動地提醒國人共同抵御外敵,激發(fā)了國民壓抑已久的憤怒和對商品的心理認同。
圖6: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申報》1919年5月9日
圖7:中國興業(yè)煙草公司,《申報》1919年5月17日
相比于1915年“二十一條”的簽訂給國家?guī)淼膼u辱,五四時期國家面臨的則是亡國的危險。因此這些國貨廣告的民族主義話語更深刻,結合時事更加發(fā)人深醒,這些話語看似不如“中國人應該購買中國貨”這類話語強硬,但通過國難的陳述,作用于消費者的內心,對消費者內心的沖擊更大[4]。
三、結語
廣告語是商家向民眾介紹商品的宣傳用語,對消費者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宣傳國貨廣告語的出現(xiàn),與國貨運動的興起是密不可分的,并受到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影響。商家通過宣傳國貨來抵制外貨,抵抗列強的經濟侵略,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商品屬于經濟范疇,因此,廣告語一般從經濟角度提倡消費國貨,“挽回利權,杜塞漏危”l這一主題成為國貨廣告的長期訴求點。另外,這些廣告語當中還包含“愛國、救國、強國、雪恥、挽回利權”等涉及民族主義的內容。這在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下,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這一時期的廣告語選擇以“提倡國貨”為主題,有效地將國人的民族情感和愛國思想融入到產品宣傳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發(fā)了國人沉睡已久的愛國之情。而這被激發(fā)的愛國之情成為國貨與洋貨競爭的巨大優(yōu)勢。總之,國貨廣告語的宣傳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民眾購買國貨的熱情也被激發(fā)出來,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注釋:
①此則廣告是筆者所見最早的《申報》國貨廣告。王儒年《欲望的想象——1920~1930年代lt;申報gt;廣告的文化史研究》一書中所提到最
早的國貨廣告刊載時間是1913年1月6日為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89頁)。比向娟《民族主義語境下的國貨運動與lt;申報gt;廣告(1912~1926)》一文中所提到最早的國貨廣告刊載時間是1912年4月8日。
②《申報》1912年1月1日。
③《申報》1912年4月8日。
④《申報》1912年4月20日。
⑤《申報》1912年11月29日。
⑥《申報》1915年3月25日。
⑦《申報》1915年5月19日。
⑧《申報》1915年3月26日。
⑨《申報》1919年5月17日。
⑩《申報》1919年5月17日。
k《申報》1919年5月17日。
l《申報》1915年3月26日。
參考文獻:
[1]劉寧生.關于店名的綜合研究[A].語言·社會·文化[C].北京:語文出版社.
[2]姚漢民.新詞語·社會·文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3]潘君祥.近代中國國貨運動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4]向娟.民族主義語境下的國貨運動與《申報》廣告(1912~1926)[D].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秦勝青 解潔瓊 "浙江寧波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