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DCT測試卷,對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韓語學習者的漢語拒絕言語行為方式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韓語學習者的漢語拒絕言語行為表現(xiàn)中,確實存在明顯的韓語向漢語的“語用反向遷移”,其影響程度與韓語水平呈線性關系。同時,在漢語拒絕言語行為的不同方面,如拒絕策略的選擇和起始行為語的使用,總體上受到影響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表現(xiàn)也有所不同。
關鍵詞:拒絕言語行為 "韓語學習者 "語用反向遷移
一、引言
中韓建交20多年來,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眾多領域都取得了豐富的合作成果。隨著“韓流”在中國持續(xù)升溫,在華韓企的日益增多,韓國咖啡店、炸雞店、餐廳等越來越火爆。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去韓國旅游、留學、工作,近年來的數(shù)量更是迅速增長。據(jù)韓國旅游網(wǎng)(TOUR.GO)①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去韓國旅游、留學、工作的中國公民是283.6萬,2013年達到432.6萬,增加了52.5%;而在2014年1~8月期間,這個數(shù)字已達到411.9萬。這一切,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韓語及韓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出現(xiàn)了一股“韓語熱”。
據(jù)TOPIK(韓語能力考試)②官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國大陸地區(qū)2010年的報考人數(shù)為3552人,而到2012年,已增至36494人,是前者的10倍多,并成為TOPIK全球報考人數(shù)最多的地區(qū)。
與“韓語熱”相應的是韓語培訓機構(gòu)大量涌現(xiàn),學習韓語的人數(shù)迅速增長。例如,韓通韓國語學院目前在上海有4個校區(qū)、在北京有2個校區(qū)。該學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學生人數(shù)比2013年增加了近50%,學習韓語的目的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趨勢,有的是為了去韓國旅游、留學,有的是因為喜歡韓劇和K-POP,也有的是為了在華韓企就職。
在不斷升溫的“韓語熱”中,一些學者從第二語言習得的角度,開始關注中國韓語學習者的第一語言漢語對其第二語言韓語的語言遷移問題。不過,目前還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韓語學習者的第二語言韓語對其第一語言漢語的影響,即韓語向漢語的反向遷移問題。
二、語用反向遷移及拒絕言語行為
反向遷移研究是目前二語習得研究中一個新興的領域,國內(nèi)外也已經(jīng)展開了一些研究。在語用層面發(fā)生的反向遷移,就是“語用的反向遷移”。
目前國內(nèi)的“語用反向遷移”研究主要集中在請求和恭維語回應等言語行為方面。范燕妮、李柏令(2011)通過對中國大學生漢英雙語者的漢語請求言語行為的調(diào)查,證實了確實存在明顯的英語向漢語的“語用反向遷移”;康燦輝(2008)針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者漢語恭維語回應的調(diào)查,也證明了存在明顯的“語用反向遷移”。小劍(2010)則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來華漢語學習者的英語恭維語回應中,證實了確實存在明顯的漢語向英語的“語用反向遷移”。
拒絕言語行為是人類交際中最常用的言語行為之一。拒絕言語行為具有三大特點:1.拒絕語是“相鄰對”中“不期待的第二部分”;2.拒絕語是屬于競爭類言語行為,是不禮貌的;3.拒絕語是一種威脅面子行為,本質(zhì)上威脅了請求者正面面子(馬月蘭,1999)。Chen et al(1995,轉(zhuǎn)引張新紅:2000)對漢語的拒絕策略從社會語言學角度進行研究,并將其分為具體拒絕(substantive refusals)和儀式拒絕(ritual refusals)兩種。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價值觀的不同,因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拒絕言語行為規(guī)范和模式。Brown amp; Levinson(1987)對拒絕言語行為作了跨文化比較和分析,認為在采用何種拒絕言語行為方式時會受到不同文化及觀念的影響。
中韓兩國同屬“漢字文化圈”國家,自古以來關系密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韓國影響深遠,并傳承至今,兩國人民在生活習慣、禮貌用語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體現(xiàn)在語言語用上的含蓄表達方面。但是,由于漢、韓民族不同的歷史發(fā)展和民族心理,也形成了拒絕言語行為的不同規(guī)范和模式。在漢韓拒絕言語行為的對比研究方面,目前的文獻尚不多見。Wu Xiao(2011)曾從地位、親密度、性別、年齡等變量入手,調(diào)查了韓國人和中國人在拒絕言語行為策略使用方面的差異,從而揭示了中韓兩國同中有異的語言文化。
為此,我們以拒絕言語行為為切入點,以中國韓語學習者的漢語為對象,針對韓語對其母語漢語的影響實施了一項初步的調(diào)查,以驗證被試的漢語拒絕言語行為中是否存在“語用反向遷移”。
三、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驗證中國韓語學習者在學習韓語的過程中韓語對其母語拒絕言語方式是否存在“語用反向遷移”,如果存在反向遷移,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
1.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被試共計80名,由漢語為母語的韓語學習者組成,并分為初級、中級、高級3組。其年齡為20~49歲之間,學習韓語的時間為幾個月~2年以上不等。其中60名為韓語培訓機構(gòu)學生,另外20名為高校中的韓語專業(yè)學生。本調(diào)查的“初級組”指的是在韓語培訓機構(gòu)學習6個月以內(nèi)者;“中級組”指的是在韓語培訓機構(gòu)學習半年~2年者;“高級組”指的是在韓語專業(yè)全日制學習韓語時間2年以上,TOPIK成績?yōu)?級或6級者。
2.調(diào)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DCT(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測試卷為主要的調(diào)查工具,進行漢語書面調(diào)查。
本測試卷參考了Wu Xiao(2011)的設計,并作了相應調(diào)整。測試卷涉及家庭、學校、公司、社交等4大類場所,親密度高低,社會地位高低的長輩、同輩、后輩及同性異性朋友等關系,共有24個拒絕場景,要求被試填寫拒絕回應方式。
測試卷共發(fā)放80份,其中初級組30份,中級組30份,高級組20份,共收回有效測試試卷76份,其中初級組30份,中級組28份,高級組18份。
3.研究問題
我們通過對韓語水平初級、中級、高級等3類人群的漢語拒絕言語行為表現(xiàn)的調(diào)查,試圖找出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
1)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學習韓語時,其漢語拒絕言語行為是否受到韓語的影響,即“語用反向遷移”是否存在?
2)學習韓語時間及水平的不同是否會對學習者的漢語拒絕言語行為產(chǎn)生不同影響?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3)在韓語對漢語的影響中,漢語拒絕言語行為的不同方面受到影響的程度是否有所不同?
四、數(shù)據(jù)分析與討論
拒絕言語行為涉及諸多方面,包括“起始行為語”“拒絕策略”“內(nèi)部修飾語”“外部修飾語”等,限于篇幅,本文將主要分析“拒絕策略”和“起始行為語”兩個方面。
1.拒絕策略
“拒絕策略”(Refusal Strategy)是指用來表達拒絕所采用的策略。由于拒絕言語行為是一種威脅對方正面面子的行為,因此每種語言中都提供了豐富的策略,使言語行為者能夠得體地表達拒絕。Wu Xiao(2011)將拒絕策略分為12類,包括:說明理由的拒絕、道歉拒絕、直接拒絕、感謝及祝賀拒絕等。
我們認為,不同的拒絕策略反映了拒絕直接性的高低和委婉的程度,因此可將拒絕策略歸為直接拒絕、間接拒絕、婉轉(zhuǎn)拒絕等3大類。例如(例句全部來自本調(diào)查所收集的語料,下同):
1)直接拒絕
(1)不用了,謝謝。
(2)現(xiàn)在有點忙,空閑下來教你。
(3)沒有時間,所以不行的。
(4)不好意思哦,目前可能時間上比較不方便。
2)間接拒絕
(5)別學日語了,你學日語沒什么用,工作又用不到,你還是學英語吧。
(6)這個發(fā)型不太適合我,會顯得我臉特別胖吧,還是不要了哈,挑挑別的吧。
(7)我學的也不標準,你想好好學習的話就干脆去報個學習班吧。
3)委婉拒絕
(8)哦哦是這樣哦,我覺得我學的也不是很標準,所以很怕教錯你的,我覺得如果你想學的話要不去報個學習班吧怎么樣?
(9)我學日語也剛剛2年,所以我覺得自己的水平好像不是很好,這樣教你的話怕自己實在是教不好呀。
(10)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哦,相信你可以給我們做好榜樣的,謝謝你需要幫忙的時候想到我,我相信你可以完成的。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整理,得到初級、中級、高級3組采用的漢語拒絕策略傾向如表1和圖1。
表1:初級、中級、高級3組采用拒絕策略傾向表
直接拒絕(%) 間接拒絕(%) 委婉拒絕(%)
初級組(n=30) 26.67 56.67 16.66
中級組(n=28) 17.85 42.85 39.30
高級組(n=18) 11.10 22.20 66.60
韓語規(guī)范(Wu Xiao,2011) 7.11 8.11 84.78
圖1:初級、中級、高級3組采用的拒絕策略傾向圖
從表1和圖1可以看出:首先,被試在直接拒絕策略的使用比例上,從初級到高級,呈現(xiàn)逐步下降的趨勢,即初級組為26.67%,中級組下降到17.85%,到高級組進一步下降到11.10%。由此可知,隨著韓語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學習者采用直接拒絕的比例也在逐漸降低。
其次,被試在采用間接拒絕策略的比例上,同樣呈現(xiàn)了從初級到高級逐步下降的趨勢,即初級組為56.67%,中級組為42.85%,到高級組則急劇下降為22.20%。由此可見,在間接拒絕的使用上,高級組明顯低于初級組和中級組。
再次,被試在采用婉轉(zhuǎn)拒絕策略的比例上,從初級到高級,呈現(xiàn)逐步上升的趨勢,即初級組僅為16.66%,中級組達到39.30%,而高級組則進一步躍升為66.60%??梢园l(fā)現(xiàn),隨著韓語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學習者采用婉轉(zhuǎn)拒絕的比例呈快速增長趨勢。另一方面,從初級組(16.66%)到中級組(39.30%)上升了約23個百分點,從中級組(39.30%)到高級組(66.60%)則上升了約27個百分點,顯示了更快的上升勢頭。
根據(jù)Wu Xiao(2011)的調(diào)查,韓國人采用不同拒絕策略的比例,可歸納為3大類。研究發(fā)現(xiàn):直接拒絕為7.11%,間接拒絕為8.11%,委婉拒絕為84.78%。這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韓國人在表達拒絕時一般采用委婉拒絕策略,而直接拒絕和間接拒絕策略則很少使用。
以此為參照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韓語學習者的漢語拒絕策略出現(xiàn)了明顯的向韓語靠攏的趨勢,因而“語用反向遷移”不僅存在,而且極為明顯。
2.起始行為語
“起始行為語”指的是實施言語行為時附加在中心行為語之前的部分。拒絕言語行為的起始行為語包括感嘆詞(如“哦”“嗯”“啊”等)、道歉提醒語(如“真的不好意思”“對不起”等)、稱呼(如“社長”“老師”“阿姨”“小王”)等。例如:
(11)教授,我今天有點累,不好意思不能幫您了。
(12)不好意思啊,最近實在太忙了,以后再說吧。
(13)哦……真的不好意思!最近我要出國出差一段時間,大概要1個月左右回來,所以你看看這段時間是不是需要找專門的學校先學習呢?
(14)哦哦是這樣哦,我覺得我學的也不是很標準,所以很怕教錯你的,我覺得如果你想學的話要不去報個學習班吧怎么樣?
(15)啊……很不好意思呀!我最近剛定了家庭團購游的行程,我老媽嚷著要我?guī)ロn國玩一圈,這不下周正好出發(fā),要不我給你帶生日禮物回來吧?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整理,得到初級、中級、高級3組采用的漢語拒絕起始行為語使用傾向如表2和圖2。
表2:初級、中級、高級3組使用漢語拒絕起始行為語傾向表
使用起始行為語 不使用起始行為語
初級組(n=30) 66.7 33.3
中級組(n=28) 75.0 25.0
高級組(n=18) 83.3 16.7
圖2:初級、中級、高級3組采用的拒絕策略傾向圖
根據(jù)表2和圖2,被試在使用起始行為語的比例上,從初級到高級,呈穩(wěn)步上升的趨勢:初級組是66.7%,中級組上升到75%,高級組則進一步上升到83.3%。不過,三者的差距比較均衡,上升的幅度也比較小。
漢語和韓語都比較重視起始行為語的使用,而且使用的種類也比較接近,都較多使用感嘆詞、道歉提醒語,以及感嘆詞與道歉提醒語相結(jié)合的形式(如“啊……很不好意思呀”“哦……真的不好意思”)等。而在韓語中,起始行為語更是在一般情況下必須使用的。
因此,中國韓語學習者使用漢語拒絕起始行為語頻率的上升趨勢,反映出越來越接近韓國人的情況,顯示了被試的漢語受到了韓語一定程度的影響。至于被試起始行為語使用比例上升的幅度較小,我們認為可能是因為漢語本身的使用頻率已經(jīng)相當高,導致上升空間較小。
五、結(jié)語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到下列結(jié)論:
1.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學習韓語時,其漢語拒絕言語行為明顯受到了韓語的影響,即“語用反向遷移”確實存在。這一結(jié)果與現(xiàn)有的針對漢英雙語者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
2.學習韓語的時間及水平與學習者語用反向遷移的程度具有線性關系,即韓語水平越高,其漢語拒絕言語行為方式受到韓語影響的程度就越高。
3.在韓語對漢語的影響中,漢語拒絕言語行為的不同方面受到影響的程度確實不同。在拒絕策略方面,受到影響的程度較高。以婉轉(zhuǎn)拒絕策略為例,初級組僅為16.66%,高級組則達到66.60%,已比較接近韓語規(guī)范的84.78%。相對而言,在起始行為語方面,所受到的影響較小,這可能是由于漢語本身的起始行為語使用頻率已經(jīng)相當高,與韓語規(guī)范較為接近。另一方面,在韓語學習的不同階段,漢語受到影響的程度也與拒絕言語行為的不同方面有關。在婉轉(zhuǎn)拒絕策略方面,從中級到高級受到影響較大。而在起始行為語方面,不同階段受到的影響則較為均衡。
總體來看,由于韓語拒絕言語行為方式比漢語更為委婉含蓄,當中國人開始學習韓語后,其漢語拒絕言語行為方式也會隨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委婉含蓄。
作為一項初步的調(diào)查,本研究也存在明顯的不足——由于參與被試人數(shù)相對較少,其測試結(jié)果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今后能夠擴大調(diào)查范圍,得到更全面的數(shù)據(jù),并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作出更有說服力的解釋。
注釋:
①(韓國)TOUR.GO網(wǎng),http://www.tour.go.kr/.
②滬江漢語. TOPIK考生暢談:TOPIK教會我的那些事[N/OL].滬江韓語網(wǎng),http://kr.hujiang.com/new/p445730/.
參考文獻:
[1]馬月蘭.從語篇表層談中、美拒絕策略[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
[2]Brown,Pamp;S.C.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language us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康燦輝.對比分析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漢語贊美語的回應——語用遷移的實證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8,(1).
[4]小劍.從恭維語的回應看第二語言向第一語言的遷移[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范燕妮,李柏令.漢英雙語者請求言語行為的“中介文化風格”實證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33).
[6]Wu Xiao.???? ???? ?? ?? ?? ?? ??[D].首爾:梨花女子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孫姬州(SON HEEJU)李柏令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