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是一句常見的俗語,在元明清通俗文學(xué)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從字面上理解這句俗語,意思是“度量小的人算不上是君子,不狠毒的人稱不上是大丈夫”。該俗語結(jié)構(gòu)對稱,具有互文性質(zhì),似可理解為:度量大、夠狠毒的人才稱得上真君子、大丈夫。這樣一來,一方面說真君子、大丈夫應(yīng)該寬容為懷,另一方面又說當(dāng)以狠毒為本,前后語義矛盾,讓人難以理解。因而自上世紀(jì)90年代以來,時有學(xué)人撰文探討,異見頻出,眾說紛紜。
第一種觀點認(rèn)為,人們之所以感到“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前后矛盾,是因為對“無毒不丈夫”的理解存在偏差?!盁o毒不丈夫”的“毒”不應(yīng)理解為“狠毒”的“毒”,而應(yīng)讀作“度量”的“度”。這樣,“無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來恰成“度量”一詞,其本意有“宰相肚里可撐船”的意思。“量小非君子”與“無度不丈夫”兩個短語組合起來就表示心胸狹窄、沒有一定度量的人便不是真君子與大丈夫之意。后來可能由于平仄改變,口耳誤傳等原因才演變成“無毒不丈夫?!盵1]
第二種觀點也是從“無毒不丈夫”的“毒”字入手來進(jìn)行論述的。這種觀點認(rèn)為,“毒”的本義是“厚”,在這句俗語中,“毒”字用的正是其本義?!盁o毒”即“不寬厚”,與上文“量小”即“氣量狹小”之義完全相同。所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使用了互文修辭手法的俗語,其完整意思應(yīng)該是:氣量狹小,不寬厚,就不是君子,算不上大丈夫。[2]
第三種觀點則認(rèn)為,“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原本應(yīng)作“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屬于元朝以來產(chǎn)生的帶有濃厚流氓文化色彩的民間俗語。正統(tǒng)儒家文化的維護(hù)者們試圖通過同音替換的方式將“毒”曲解為“度”,將“恨”替換作“量”,于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就變成了“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但是由于原句生命力太強、影響太大,“毒”還是被保留下來,形成了現(xiàn)在常用的“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3]。
我們認(rèn)為,只有追本溯源,對“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的產(chǎn)生和流變加以梳理和澄清,才能作出符合原意、令人信服的解釋。
二、縱向探究“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古籍中最早出現(xiàn)的是“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一俗語,它在宋元時的南戲《張協(xié)狀元》中首次出現(xiàn)。
(1)(生)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叵耐那貧女來京里,不問情由,冒犯下官。今日到此,我還見它后,說一兩句好時,尤自庶幾;稍更無知,一劍教死。和那神廟,一時打碎。張協(xié)為人非好,叵耐言語相撩拔。這回鏟草不除根,惟恐萌芽春再發(fā)。
結(jié)合上下文的文意,可以推斷出這里“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意思是:怨恨消減了、不狠毒就算不上是君子、大丈夫,表達(dá)出做事果斷、敢愛敢恨的決心,與后文“這回鏟草不除根,惟恐萌芽春再發(fā)”恰相照應(yīng)。此后的元雜劇中也不時可見到這句俗語。
(2)張虎上云:“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自家張虎的便是。(《關(guān)云長千里獨行》第一折)
(3)常言道:“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趙氏孤兒》第一折)
(4)(劉云)史進(jìn),你那里知道,便好道“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大婦小妻還牢末》第一折)
與此同時,“小”字取代“消”字,以“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為形式的俗語也出現(xiàn)了,而且出現(xiàn)的頻率更高。
(5)常言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闭撨@情理,教我如何容得他過?他妒我為冤,我妒他為仇。(《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二折)
(6)(做忖科,云)不要倒好了他!眉頭一縱,計上心來,只把美人圖點上些破綻,到京師必定發(fā)入冷宮,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第一折)
(7)(王樞密上,云)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叵奈楊景無禮,他私下三關(guān),擅離信地,夤夜將謝金吾良賤一十七口,盡行殺壞。(《謝金吾詐拆清風(fēng)府》第三折)
(8)(生)婦女,不識就里,結(jié)義的強如骨肉,吉兇禍福,好歹必替吾。越添怒,常言道:恨小非君子,果是無毒不丈夫。(《殺狗記》第二十四出)
“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與“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之所以在元雜劇等文學(xué)作品中同時存在,是因為“消”與“小”在讀音和字義上有緊密的聯(lián)系,互相替換使用就顯得既合理又正常。從讀音看,“消”“小”二字都屬于宵部心紐字,聲韻皆同。從字義看,“消”有“盡”與“滅”的意思,意義跟“小”相近。正如胡竹安所言:“‘消’‘小’聲韻相同,調(diào)分平上,在兩處義均可通。”[4]再加上俗語大多口耳相傳,等到人們將之記錄下來時,就可能出現(xiàn)種種不同的寫法,但這并不會促使其含義發(fā)生大的變化。
通俗文學(xué)的快速繁榮,使得民間俗語的出現(xiàn)頻率大為提高,不僅“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樣的常式結(jié)構(gòu)俗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明清文學(xué)作品中,而且還出現(xiàn)了“蓄怨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有恨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有恨方君子,無毒不丈夫”“無毒不丈夫”等變式結(jié)構(gòu)。當(dāng)然,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還是“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一眾所周知的俗語。
(9)華云龍來至切近,暗中一聽,正是雷鳴、陳亮眼孔貴提起這件事,云龍一想:“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我一不做,二不休。用調(diào)虎離山計,將他幾個人調(diào)出去……”(《濟(jì)公全傳》第七十六回)
(10)法雷說:“不要緊,我有一個絕妙的主意,非得把他兩個人治死,給他個一狠二毒三絕計,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你要不治他,他絕不能饒你,這個后患可就大了?!保ā稘?jì)公全傳》第二百十三回)
(11)鄧飛雄說完話要走,又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從今以后,你我畫地絕交?!保ā杜砉浮返谝话傥迨兀?/p>
雖然“恨消”“恨小”變成了“量小”,但表達(dá)的意思并沒有改變,仍然表示君子、大丈夫要“一不做二不休”,狠下心來敢作敢為。
另外,俗語“無毒不丈夫”能夠單獨使用,也給我們以啟發(fā)。我們知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具有互文性質(zhì),前后兩個半句結(jié)構(gòu)對應(yīng),意義相近。“無毒不丈夫”能夠單獨使用,而“量小非君子”或“恨小非君子”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獨立使用的例子,說明人們使用“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時,語義重心在“無毒不丈夫”上,這屬于語用上正常的偏義現(xiàn)象。
三、橫向比較“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除了縱向地探討“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外,我們還可運用橫向比較的方法,從含義類似的相關(guān)俗語中尋找旁證。
(12)再旺怪長兒先前贏了他十二文錢就要走,今番正好出氣。君子報仇,直待三年;小人報仇,只在眼前。怎么還肯把這文錢借給他?(《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君子報仇,直待三年;小人報仇,只在眼前”是指君子報仇不會操之過急,而是會等待時機成熟,而小人報仇則急不可待。這句俗語跟“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一樣,都充分表達(dá)了君子敢愛敢恨的性格。類似的例子還有“君子報仇三年,小人報仇眼前”“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君子報仇三年”“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等。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君子是有“報仇”一說的?!坝谐鸩粓蠓蔷印?,有敢愛敢恨性格一面的“君子”才更貼近常人,更合乎生活實際。這樣一來,“恨小非君子”中“君子有恨”的說法也就不為過了。君子不一定以高尚無私、以德報怨的正面形象出現(xiàn)。俗語中所謂的“君子”更多地帶有英雄、大俠的敢作敢當(dāng)?shù)男愿裆剩c“大丈夫”的形象更為接近。此外,“君子報仇,十年未晚”與“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都屬意義相同的俗語,“君子”和“大丈夫”能夠互相交換使用,說明“君子”與“大丈夫”在這類俗語中的意思是相同的。因此,“君子報仇,直待三年;小人報仇,只在眼前”這句俗語雖有多種不同的表述,但都僅僅是字面上有差異,整句俗語的意思并未發(fā)生大的變化。這表明俗語在流傳過程中,由于口語轉(zhuǎn)換成書面語的特殊性,出現(xiàn)各種不同形式的表述結(jié)構(gòu)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含義因為通俗易懂,不會輕易發(fā)生較大的改變。“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的產(chǎn)生、演變過程應(yīng)該也是如此。
四、結(jié)語
一般來說,作為在民間廣泛使用的俗語,流變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正常的?!傲啃》蔷?,無毒不丈夫”就是俗語流變的典型例子。俗語原型為“恨消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后因語音變化,產(chǎn)生了“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最后又因文字訛變成為“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但無論其俗語的形式如何發(fā)生變化,意義卻始終沒有改變,仍然表示有志氣有作為的君子、大丈夫?qū)Τ饠骋欢ㄒ春?,除敵?wù)必要下狠心。
參考文獻(xiàn):
[1]曹聰孫.中國俗語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79.
[2]澤川.被誤傳的“無毒不丈夫”[J].文史月刊,2011,(9):24.
[3]龍炘成.“無毒不丈夫”辨誤[J].貴陽文史,2011,(2):94.
[4]袁小虎.一直被誤解的四句名言[J].秘書之友,2010,(1):39.
[5]王利霞.“無毒不丈夫”釋義管見[J].文學(xué)教育(下),2010,(7):148.
[6]河村.“無毒不丈夫”之我見[J].咬文嚼字,2000,(3):27~28.
[7]梅光澤.從“無毒不丈夫”談反義同詞現(xiàn)象[J].池州師專學(xué)報,2006,(1):57~59.
[8]劉書龍.“無毒不丈夫”脫不了“毒”[J].文史博覽,2012,(8):35.
[9]胡竹安.元明戲曲.小說俗諺用例互證[J].語文研究,1986,(1):29.
(謝修天 周掌勝 "浙江杭州 杭州師范大學(xué)經(jīng)亨頤學(xué)院 "3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