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后,多地紛紛出臺樓市新政。據(jù)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有19個城市出臺政策,縱觀本輪調控,16個重點城市從嚴或變動不大,3個三線城市適度放松,呈現(xiàn)差異化調控趨勢。
調控不再“一刀切”
絕大多數(shù)城市推出的新政集中在提高限購資格、加大土地供應、提高二套房首付。相比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如福州、西安的新政力度相對較弱。以西安為例,該市推出的新政除了提及加大土地供應外,沒有其他具體的加碼舉措。
在重點城市調控收緊時,部分城市調控卻有放松的趨勢。2013年11月下旬,房價漲幅較慢甚至下降的徐州,傳出“限購”放松的消息。從限購區(qū)域、限購住房面積以及涉及人群方面,較之原先政策都有較大尺度的松綁。此前在2013年8月,已有溫州、蕪湖等城市悄然放松調控。
與一二線城市不同的是,三四線城市更多面臨市場發(fā)展問題。如溫州樓價已連續(xù)二十幾個月下跌,部分高檔樓盤價格甚至遭“腰斬”。針對全國房地產市場嚴重分化的現(xiàn)狀,現(xiàn)今調控政策主導權正逐漸由中央政府放寬到地方政府手中,一改過去“一刀切”的調控方式,措施手段在各地呈現(xiàn)差別化。
中國房地產協(xié)會秘書長苗樂如近期也表示,全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xiàn)明顯分化。
“有保有壓”趨勢將更明顯
國務院2013年初出臺的“國五條”要求,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除拉薩外)要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建立健全穩(wěn)定房價工作的考核問責制度。如今這些房價目標多數(shù)已經落空,“國五條”提出的建立健全穩(wěn)定房價工作的考核問責制度能否“兌現(xiàn)”,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2014年調控的主基調仍保持不變。全國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工作會議為2014年房地產調控定下了基調,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明確表示:“繼續(xù)抓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監(jiān)管工作”。
未來調控有保有壓的趨勢更加明顯,一方面中央政策更加注意分類指導,如差異化的信貸政策等,另一方面,城市政府結合自身房地產市場狀況制定各自調控細則等。以蕪湖、溫州、徐州等為代表的城市卻對現(xiàn)有政策進行“松綁”,目前并未遭到中央的批評。
重點城市仍將嚴格調控。不少媒體均報道,住建部正在草擬2014年重點監(jiān)控房地產市場城市的名單,被列入名單的城市須從嚴執(zhí)行限購限價等樓市調控政策。
日前住建部已經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市明確,2014年必須從嚴落實包括限購限價在內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杭州等房價上漲較快的區(qū)域中心城市亦已被列入。截至2013年12月底,住建部會同監(jiān)察部總計分四批約談了多個房價上漲過快城市的負責人,并部署了落實樓市調控的整改措施。
但相比以往只提及限購、限貸的調控政策,本輪調控多有增加土地供應等措施,以此改變市場供需結構失衡。此外,在樓市長效機制方面,房產稅立法和農村集體建設土地試點等手段均有所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