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修身?修養(yǎng)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實踐,謂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修身是一個人、一個讀書人、一個想成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門坎。己身之道德不修養(yǎng),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約束,你就做不了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精神完美的人,更做不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恰同學少年》的第八章“簡樸為修身之本”中,講到這樣一個情節(jié):王子鵬和劉俊卿因家里送來好的飯菜,而將食堂打來的窩頭丟棄,蔡和森上前制止卻遭到劉俊卿的惡語相加。在王子鵬和劉俊卿走后,因為把自己的飯給了妹妹而自己餓著肚子的蔡和森,將丟棄的窩頭放到自己碗里吃起來,這一情景正好被回來找鑰匙的劉俊卿發(fā)現(xiàn)。于是,劉俊卿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蔡和森進行當眾的羞辱,他舉著半塊窩頭伸到蔡和森的鼻子底下,用譏諷的口氣說:“蔡大才子,接著吃啊,要不要我來喂你?”正在這尷尬的情景之下,突然,一只手從旁邊伸了過來,一把抓住那半塊窩頭。只見徐特立老師面無表情地將那半塊窩頭拿了過來,不緊不慢地將窩頭塞進了自己嘴里。所有的同學都呆住了,氣焰囂張的劉俊卿也尷尬萬分,徐老師一言不發(fā),在桌前坐了下來,把自己的空碗往桌上一放,又拿起一塊窩頭,旁若無人地吃了起來。一時間,全場靜得連徐老師的咀嚼聲都清晰可聞。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處煷藭r無言的舉動勝過所有的說教。徐老師正是用這樣無聲的舉動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道德課,不需多說什么,學生自然心領(lǐng)神會,印象深刻。因為,教師一直都是學生心中的道德楷模。
就是這樣一位被學生戲稱為“徐大叫花”的老師,創(chuàng)辦了一所免費招收貧困農(nóng)家子弟的小學。徐老師說過,“多省一塊錢,就能讓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多讀一個月的書”。試想,徐老師本身也是一堂課,他自身行為的教育意義遠勝過說教的話語與文字。
“身教勝言傳”,教師自身的道德魅力會深深影響身邊的每一位學生。在學校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某位女老師過分注重穿著打扮,班上的學生也會在衣著上花費格外多的心思;老師喜歡讀書思考,并經(jīng)常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班上的學生也會形成愛讀書的熱潮。如果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鋪張浪費,如何要求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如果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沒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如何要求學生做到埋頭苦讀?是的,教師想讓學生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所以,身為教師更應(yīng)該用心建設(shè)自己道德的大廈,一磚一瓦,扎實嚴謹。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播撒美德的種子,建設(shè)一個美麗的世界。
再拿楊昌濟老師教育毛澤東的話來自勉:“孔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褪钦f,一個人如果光是能力素質(zhì)強,而學問修養(yǎng)不夠,則必無法約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種野性破壞之力;反過來,光是注重書本學問,卻缺乏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那知識也就成了死知識,學問也就成了偽學問,其人必死板呆滯,毫無價值。所以,修學與儲能,必須平衡發(fā)展?!笔聦嵣?,對教師而言,治學、修身也必須平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