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際傳播在古代文明的傳播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特別是在如宋代遷都這樣人口大遷移過程中,它使文化形態(tài)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呈現出百態(tài)奇觀,有對文化的繼承,也有對文化的更新。
關鍵詞:人媒介 ; 人際傳播 ;文化傳播; 宋代遷都
作者簡介:樸美卉,女,1984年3月24日生,吉林省磐石人,文學學士,傳播學。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1
人作為媒介在傳播中具有主體地位。所有的傳播都因人而起、隨人而終。歷來人際傳播是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傳播方式。在古代,人際傳播為推動中國文化發(fā)展過程中起到巨大作用,但人媒介也有它的局限性。這表現在宋朝遷都1過程中對北宋文化的繼承,形成物質文化的銜接形態(tài),也表現在與北宋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形成文學和藝術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斷層。
一、文化銜接
大宋軍隊在中原潰退后,“民之從者如歸市”,由于大量北方移民隨著圣駕遷移,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在建筑、飲食、語言等方面依然承襲著在北方的習慣,這也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由來。
1、宮殿建筑——“艮岳之裔”襲“艮岳之態(tài)”
艮岳是中國宋代的著名宮苑。宋徽宗趙佶在政和七年(1117)興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萬歲山,后改名艮岳、壽岳,或連稱壽山艮岳,亦號華陽宮。艮岳的特點是突破秦漢以來宮苑“一池三山”的規(guī)范,把詩情畫意移入園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創(chuàng)作為主題。
在杭州,宋高宗趙構這位“艮岳之裔”,從一開始選擇與興建行宮,就呈現梁思成先生所說“艮岳之態(tài)”?!袑m各殿京勉襲汴京舊名,有的大殿“小如常人所居”,但歷代皇帝“增設亭榭便殿,或為習射蹴鞠,或覽湖山之勝?!碑敃r整個臨安就將山水園林的建筑風格當成楷模。如今山水園林在杭州、蘇州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名的建筑風格之一。這無疑是大宋南遷時建筑文化傳播通過人媒介來實現的最好憑證。
2、飲食文化——麥子與羊肉
西湖邊的群山,因大批北方人猝然遷杭,許多適宜種植龍井茶的山嶺,竟然都種起了小麥。作為承載過南宋歷史的地理名稱,“大麥嶺”、“小麥嶺”如化石般地刻在西湖的群山之間。”楊萬里的《過瓜洲鎮(zhèn)》里有“南北休兵三十載,菜疇麥田正連天”。這種局面的形成,既有北方移民逐漸適應南方食物的一面,也有南方人民逐漸適應北方食物的一面, 而后者往往是北方移民將北方食物與吃法在南方廣為傳播的結果。
另外,皇家的伙食特點,就是吃羊。有記載:“御廚止用羊肉”,“不登彘肉”。宋神宗時,宮里一年消耗肉食為“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始疫@么一帶頭,羊就高貴。到了產羊不多的南方,趙構的規(guī)矩還是不變,剛逃到杭州,趙構厲行節(jié)約,“日一羊煎肉炊餅而已”。
二、文化斷層
由于南宋的政治形勢和格局與北宋相比發(fā)生的巨大的變化,在文學和藝術的內容與風格等方面均出現了與北宋完全不同形態(tài),即使遷都使得人媒介的作用雖然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發(fā)揮到極致,但環(huán)境的變遷卻是產生新文化形態(tài)更強有力的推力,特別是在文學與藝術以及文人方面。
1、文學與藝術
史學家王照水稱,南宋的文學歷史,是在文學現象、文學形態(tài)、文學性質上具有鮮明時代特色與重要歷史地位的一部斷代文學史。南宋文學在天翻地覆時局變動、經濟長足增長、社會思潮更迭變化的歷史條件下,又產生了一系列新質的變化。南宋中期,以抗金救國、中興宋室的新一代作家出現在文壇。他們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華岳就是這樣一位詩人,詩人有別集《翠微南征錄》,皆為佳作。在北宋的詞大放光彩后,新興的流傳于市井里巷的白話小說和戲曲悄然勃興,正顯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南宋期間,雖有李唐開創(chuàng)南宋院體山水畫之先河,但馬、夏兩人在師法李唐的基礎上另辟蹊徑,成為南宋山水畫的集大成者。他們在畫山石時以水墨蒼勁的斧劈頗為特色,淋漓痛快,畫樹則“瘦硬如屈鐵”,而在取景上以局部特寫的邊角之景為特色,因而有“馬一角”、“夏半邊”的說法。在《大宋南遷》一書中寫到,“墨點無多淚點多”,畫家淚眼中的江山是“殘山剩水”,馬遠、夏皀的“殘山剩水”成為南宋朝廷偏安杭州的藝術遺產。
2、文人
名師碩儒南移浙江,數千年中原文化精華亦薈萃于此,浙江本地也文人輩出。大宋南遷中,大家世族雖卷走精英文化,但宋代士人群體內部的層級分化,依違于科舉體制而派生兩類文士。體制內的入仕作家,具有較強的社會承擔精神與精英意識,在外來軍事打擊下所催生的國難意識,使他們深感民族存亡的沉重與沉痛,和戰(zhàn)之爭和黨派之爭交相糾葛,成為南宋政治關注的焦點。體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大多對現實政治保持一定的疏離,秉持一種相對純粹的文學觀念,注重個人精神世界的經營,追求情感交流的新自由。他們純?yōu)閭€人思想感情的抒寫需要而寫作,甚或變作謀生的工具。如江西詩派的中后期作家、“四靈”和江湖詩人群等。
文化是得到延續(xù),還是被顛覆,宋代南北朝的過渡在歷史上演繹著“一如既往”而又“物是人非”的文化奇觀。此時,傳播既起著傳承作用,也是時代淘汰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即使大眾傳播的功能在當今被無限擴大,人際傳播(人媒介)似乎變得微乎其微,但人際傳播仍然無形中潛移默化地在人們生活中發(fā)揮著作用,正是有了人際傳播,歷史的車輪總是呈現出必然與奇跡。
注釋:
[1]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滅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權。靖康之變后宋高宗趙構繼承皇位后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
參考文獻:
[1]姚偉,于茂世.大宋南遷.河南文藝出版社.2010年07月.
[2]宋曉雨.淺析南宋山水畫的風格特征.南京師范大學.2007
[3]吳松弟.南宋移民與臨安文化.歷史研究. 2006年10月
[4]王永環(huán).南宋愛國詩人華岳的詩風及其成因.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月.
[5]程民生.宋代食品價格與餐費考察.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月.
[6]王水照.南宋文學的時代特點與歷史定位.文學遺產. 2010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