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我們寫作怎么才能做到面面俱到,充滿靈性?我提出了三個觀點:就是培養(yǎng)寫作興趣;觀察感悟生活;用感情為寫作畫龍點睛。
關(guān)鍵詞:興趣;生活;感情
[中圖分類號]: H19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1
引言:當我們呀呀學(xué)語的時候,我們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和興趣。當我們開始人生的第一篇習(xí)作,我們是曾經(jīng)懷著怎樣的認真來看待啊!等到了有一天,我們面對一篇作文題目的時候,我們是怎么樣的束手無策,我們無從談起,我們不知道從哪里起步,從哪里結(jié)束。寫作,開始變得無比沉重,成了無數(shù)教師和學(xué)生痛苦的根源。今天我們就寫作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希望能幫到無數(shù)在迷茫中觀望的人們。
一、有興趣寫作更有趣
有興趣寫作更有趣,為什么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慢慢地失去了學(xué)習(xí)的興趣,變得對寫作無動于衷呢?當作文課來臨的時候我們覺得索然無味,老師的講評,學(xué)生的范文都沒有能夠打動我的地方。等到自己寫的時候,抓耳撓腮不知所措。有時候不得不借助作文參考書來抄襲或者改編。我們也很苦惱,到底是誰剝奪了我們對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每個人生下來對世界都是好奇充滿熱愛的。當我們開始拿起教科書的時候,我們就是對一個拼音的讀寫都是充滿感情。曾經(jīng)有人說,每個漢字都是有感情的。但是我們的缺點就是不能持久,這一點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就暴露無遺了。怎么才能對寫作懷有長久的興趣呢?有的人天生愛看書讀書,從中有所領(lǐng)會和啟發(fā)。有些人不喜歡看書,覺得枯燥無味。我想首先就是要有固定看書的習(xí)慣。把看書變成人生的一種必備,一個習(xí)慣。我們知道古往今來有多少人都是視書如命的典型。有所積累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但是我們并不是要你成為書呆子,而是可以學(xué)以致用的運用我們學(xué)到的知識。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可以從唐詩中學(xué)文采,從宋詞中學(xué)意境,從元曲中學(xué)習(xí)韻律,從明清小說中學(xué)傳奇。大家風(fēng)范、婉約別致在中國的文化里是這樣的圓潤一體。我們可以從中借鑒的東西有很多。在看的同時,我們肯定會有很多的感悟,請將這些感悟付諸文字。我想這就是寫作了。有時可能是片段練習(xí),有時可能只是神來之筆的兩三句,但是請不要喪失寫作的興趣,不要讓無聊的事情占據(jù)我們寫作的時間。我們的生命這樣的短暫,我們要好好的對待自己的生命,保持旺盛的精力來進行寫作,千萬要堅持??!
二、生活是你最好的老師
很多同學(xué)總是說,沒什么可寫的。我總是說:“你觀察生活了嗎?”你有用平靜淡泊的性情來看待生活中的林林總總了嗎?我很喜歡賈平凹的文章就是淡淡的幾筆就給我們描摹出一個十分形象逼真的世界。比如他在《池塘》一文中對水鳥的描寫就十分生動。文中這樣寫道:就在這時候,有一聲尖叫,是那么凄楚,我抬頭望去,是一只什么鳥兒,胖胖的,羽毛并未豐滿,卻一縷一縷濕貼在身上,正站在一片荷葉上鳴叫。這個時候我們心里就滿懷著對小鳥命運的擔(dān)憂,下面的細節(jié)描寫更是逗引讀者的心弦,讓人為小鳥捏了一把汗。那荷葉負不起它的重量,慢慢沉下去。它驚恐著,撲扇著翅膀,又飛跳上另一片荷葉。那荷葉動蕩不安,它幾乎要跌倒了,就又跳上了一片荷葉,但立即就沉下去,沒了它的腹部,它一聲驚叫,濺起一團水花,又落在另一片荷葉上,斜了身子,簌簌地抖動……文章巧妙地運用道具,借用荷葉在水中的動蕩不安比喻了小鳥的處境,同時作者對小鳥的可憐、擔(dān)憂、同情的感情貫穿于景物描寫中,真是情景交融的佳作。一個作者沒有對生活仔細的觀察就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所以要想寫出好文章來就必須要觀察生活,在熱鬧處觀看,在寧靜處思索,在思索處成文。
怎么觀察呢?對于我們小小的作者來說,這真的是一件難事。因為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高度發(fā)展的時代。高速擁堵的信息使我們的心無暇他顧只是在網(wǎng)絡(luò)的世界里巡游。讓我們帶著對世界最初的好奇,走在平常的大街上發(fā)現(xiàn)我們平常不能看到的事物那不是從表面而是從深層感悟普通老百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我去上班的路上住著一個收破爛的人家,收的破爛每天都不相同。用的家伙什卻是一個空的鐵桶,在桶的中間燃燒木柴。在上面坐上一個大黑的鐵鍋,卻是每天都將水煮沸把飯做熟。有一次看見他用了一節(jié)很短的木柴,卻是不再用了,就用手在鍋里掬了水將木柴澆滅。我的心很受了觸動,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活的是這樣的卑微和勞苦,卻還是努力的生活。他們就像是小草,即使沒有陽光缺少雨露也要在這個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
三、感情就像是寫作中的鹽
一篇童話中公主對國王說,我愛你就像你是我生活中的鹽。感情的因素在寫作中重要的程度就像是生活中的鹽。一篇好的寫作真摯的感情是串聯(lián)全文的主線。很多的文章之所以感動人就是其中蘊含的感情。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對寫作背景的寥寥幾筆的介紹,就為我們勾畫出這樣的一種傷心失落悲涼的氣氛。我的父親為了給我買橘子,需要大費周折。這樣的小事本來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是我們把他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祖母去世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這個時候內(nèi)心的傷痛再去做這樣的瑣屑的事。朱自清當時也是當了父親,面對生活的窘迫困苦,倍覺父親身上的責(zé)任的重大,內(nèi)心對父親的感悟就更深刻了。這樣的文章非常容易打動我們是因為我們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悲歡愁苦。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這個世界上最寵愛我的人。直到我在生活中面對一地雞毛,我突然就覺得了父親的偉大。父親在我的面前從沒有抱怨過生活的苦,回憶的都是在一起快樂的畫面。這也可以解釋什么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因為每個人的閱歷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感悟不同。有了感情一篇文章就好像有了中心,有了靈性。每個字都好像有了溫度,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打動我們心靈的美味佳肴。
關(guān)于寫作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只是我的小小的感悟,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