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赫哲民歌源于赫哲人與生俱來的對自然萬物強烈的表達欲望,是由這個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底蘊決定的。赫哲民歌隨著赫哲人民文明的進程而演進。其主要以口頭形式流傳,內(nèi)容比較短小,字句也比較整齊,它就像一面明鏡,縱向地反映了各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與審美情趣,反射著赫哲人民最真實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是原汁原味的赫哲人的原生態(tài)寫照。
關鍵詞:生命真情;愛情訴說;宗教信仰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2
在美麗富饒的東北三江平原上生活著這樣一個獨特的民族——烏蘇里江面上他們?nèi)鼍W(wǎng)高歌,大頂子山上他們捕獵矯捷。他們就是依山而聚、靠水而居、漁獵為生、酷愛歌唱的赫哲族。赫哲文化早在2007年就獲得由國務院公布、文化部頒發(fā)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認證,并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其擁有著古老而又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的赫哲民歌作為赫哲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承載著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因此,作為“葛依克勒哈拉”這一古老氏族的后代之一,筆者有義務弘揚傳承我們本民族的文化。所以筆者所淺析的民歌著重關注的是其中蘊藏的赫哲人民在生活中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內(nèi)涵,赫哲民歌滲透在赫哲人民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在赫哲人民對生命真情的崇尚,美好愛情的訴說和宗教信仰觀上。
一、緣事而發(fā)的生命真情
赫哲民歌,就是赫哲人樸實的生活和愿望的反映,是他們在各種遭遇下,在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直接表露。他們的所歌所唱,都是內(nèi)心生活的真實情感,是發(fā)自心底的聲音。赫哲族的漁獵文化已然成為赫哲族文化的核心和基本特色,其滲透在赫哲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赫哲民歌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對這種漁獵生活的描述和歌詠。
(一)對于勞動的無限熱愛
主要描寫的是赫哲人民捕魚狩獵勞動的歌。如民間藝人吳進才演唱的《漁歌》選段:
魚起伏的地方我已去過,魚咬汛的地方我也去過,魚頂水的地方我更去過,三個地方的魚我都得過,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金翅金鱗的鯉魚我叉過,鰲花鯿花鯽花魚我捕過,千斤重的大鰉魚我擒過,哲羅和島子鱘魚我釣過。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赫哲漁人勇敢而勤勞,對于打漁事業(yè)熱愛且自豪,打漁本領高超,但卻并不為此炫耀。淳樸憨實,樂觀曠達。
(二)不畏困難的勇氣
赫哲獵歌也充滿了勞動的喜悅自豪感,其真實再現(xiàn)了赫哲人上山捕獵的生活場景:大頂子山高又高,我們赫哲人,在那里打獐狍,不管冰天和雪地,去打鹿茸和紫貂,赫尼哪來赫尼哪,不怕冰天和雪地,去打鹿茸和紫貂?!洞颢C人的歌》
森林里的風喲,飛舞的雪花喲,飄來了獵人的歌喲,送來了豐收喜悅。密密的森林是獵人的家,風和大雪是獵人的伙伴,滿山的獐狍野鹿是我們獵人的財富。《飄來的獵歌》
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沒有擊垮勇敢的赫哲人,它激勵著不畏嚴寒的赫哲人去和大自然搏斗,去頑強地與命運斗爭。赫哲獵人捕獵嫻熟,技術精湛,風霜雨雪練就了他們驍勇的體魄,果敢的膽識。
(三)誠摯待客的熱情
青青的樹林高高的山,山上有很多野鹿和獐狍,朋友來了先燒水,現(xiàn)吃現(xiàn)打都趕趟?!夺鳙C歌》
一叩頭,二叩頭,三叩頭,赫哲老歌手從香爐前站起,端起黑泥燒制的大酒碗,高高舉過頭頂,緩緩地,緩緩地把酒灑入江中?!稘O歌》
可以看到赫哲獵人待客十分熱情豪爽,這種愉悅源于對打到獵物的欣喜和輕松。豐饒肥美的山川養(yǎng)育了勤勞的赫哲人,他們以世代在這方土地上打獵而自豪,同樣這方土地也以母親寬廣的胸懷回饋給了赫哲人無私的奉獻。
二、濃郁的愛情訴說
赫哲人情感濃郁熱烈,性格豪放,是多情善感的民族,這些民族特質(zhì)自然地反映在赫哲民歌中。長期漂泊不定的漁獵生活,形成了他們浪漫粗獷的性格,赫哲民歌是表達愛情的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其中情歌占有很大篇幅,相對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情歌而言,以壯族為例,如劉三姐在對歌中顯露的機智勇敢讓人心生好感,其中不乏透著小女兒對愛情的嬌羞含藏之美,而赫哲族人唱情歌則更為大膽、更直接,沒有含蓄似的旁敲側(cè)擊,北方人的豪爽在這顯露無遺,形象地反映了赫哲青年男女戀愛時的真實心理。如《求愛歌》:
(1)《求愛歌》之一
我在河邊四下望 |鴛鴦成對魚兒成雙 |對著小妹叫幾聲 |就見我孤身在河邊 。
(2)《求愛歌》之二
我見到一個姑娘|她的眼睛像秋水|她頭發(fā)細又長|魚兒見了她忘了游|雁兒見了她落地上|漂亮的德都(漢譯“姑娘”)啊|我心里默默地禱告|盼望著早日與你配成雙。
這兩首歌曲充分反映了赫哲民歌的特點——大膽、熱烈。赫哲人是粗獷的,所以求偶的男青年沒有把情緒隱藏起來,而是大膽地把自己心意唱給姑娘,以爭取得到心愛姑娘的肯定。
情深至極,思念之濃,比如這首《盼情郎》之一
我心里的情郎哥啊|你讓我想的好苦啊|從你外出捕鮭魚|我夜夜來到大江邊|對著江水訴衷情|一坐坐到月斜西。赫哲姑娘的執(zhí)著與堅貞也可見一斑,“我夜夜來到大江邊,對著江水訴衷情,一坐坐到月斜西”姑娘悠悠哭坐江邊思念情郎,唱出了愛與憎,喜與憂。
《盼情郎》之二
太陽下山鳥兒歸巢?月亮高高掛樹梢,狩獵的哥哥咋還沒回來?妹妹我心里如火燒,風吹雪花滿山飄,爬上東山往西瞧,狩獵的哥哥回來了,手里拿著魚皮荷包。 字里行間卻全是情,赫哲人鐘情,靜謐的大自然,祥和的山川與河水養(yǎng)育了這個淳樸憨實的民族,在歌曲中處處呈現(xiàn)。
赫哲情歌,大膽而熱烈,情深而濃郁,反映了質(zhì)樸單純赫哲人的純潔高尚的愛情觀,這些美妙的赫哲民歌正是赫哲人追求愛情那持續(xù)而熱烈,積極而進取的突出映照。
三、強烈的宗教信仰意識
赫哲人信奉薩滿以及眾自然神,認為“萬物有靈”。 這反映在民歌中則突出表現(xiàn)在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儀式歌上。儀式歌主要分為祭祀歌、祈神歌和祝福歌。
(一)祭祀歌
祭祀歌主要由赫哲薩滿在祭祀儀式中演唱。薩滿在唱“薩門得衣尼”(跳神)時,一般在黑夜中進行,薩滿這時準備就緒之后演唱《請神詞》:
阿日馬力,所力給尼, 休日米科衣,波爾布肯(帶路神)|鐵“撤日卡”(護身神)|一對銀“俄其合”(護身神)|鐵打的“闊力”呀(神鷹)|能噴火的“塔斯合”(虎神)|震山響的“哈梭”(腰鈴)|掃風起的“都匹必替恩”(神裙)|九個杈的“胡由科衣”(神帽)|四尺厚的“西日俄啊分”(神刀)|忠厚的“愛米”(保護神)也。(請各路神靈趕緊到來)這些神靈充分表現(xiàn)出了赫哲人對自然、動物、靈魂的尊敬與崇拜,這種崇拜意識之強正是赫哲人民宗教信仰的支柱,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赫哲人們的尋求神靈庇護的精神需求。
(二)祈神歌
薩滿唱完《請神歌》,稍稍休息一會兒,等到“斯俄溫”(神靈)來齊以后,輕輕敲鼓,開始唱《驅(qū)魔歌》,祈求神靈降下福祉把惡魔全部被趕走:
人無病不能臥炕不起,請順著戰(zhàn)神方向查詢,請沿著供神方向追尋,往各處廟堂去打聽,也許叫過橫道的鬼怪拖跑,或許讓過路的閑神帶走應該攻擊的就攻擊,應該講和的就講和,愿各位“斯俄溫”使把勁。薩滿與眾自然神是這個民族信奉崇拜的神明,對于神靈赫哲人有著無比的虔誠與敬畏。
(三)祝福歌
薩滿在完成一系列的祭祀和祈神之后,再一次擊鼓念咒、擺動腰鈴、跳神舞步,頭戴“胡由科衣”(神帽),身穿“都西必替恩”(神裙),腰帶“哈梭”(腰鈴),手拿“托力”(銅鏡)。愉快地獻起祈福之歌《謝神歌》:
諸神在這場戰(zhàn)斗中,有很大的功勞。如今供上拉拉飯,把圣克劉香煙燃燒,慰勞你們斯俄溫,請你們吃好喝好?,F(xiàn)在我們得勝了,戰(zhàn)斗也完了。
赫哲薩滿法力強大,他為人們謀福利,沒有私心偏心,勇與魔鬼戰(zhàn)斗,力量之大為之驚嘆,這也滲透出赫哲人對薩滿的崇拜與敬仰之情。
每種文化價值關鍵在于自己獨特的個性與文化內(nèi)涵,赫哲民歌作為本民族的活態(tài)文化,就需要其文化個性的保留與發(fā)展,保護民族文化。赫哲民歌作為一項十分珍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過漫長的時光積淀,它已然成為赫哲民族的藝術瑰寶,是幾千年來赫哲人民口耳相傳的民族“活態(tài)文化”。其作為其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也承載著其擁有獨特魅力的民族文化,并將繼續(xù)為赫哲族的文化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帥,黑龍江下游通古斯語族薩滿教信仰研究[M],中央民族大學,(2008):6
[2]劉昱明,試論赫哲族民間音樂及其文化內(nèi)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9):4
[3]凌純生,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4]黃任遠,赫哲族[M],黑龍江民族叢刊,黑龍江,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