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xué)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xué)體裁?!对娊?jīng)》是中國漢族文學(xué)史第一部詩歌總集,當(dāng)初都是配樂的歌詞,分成風(fēng)、雅、頌三類,“風(fēng)”就是土風(fēng)、風(fēng)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犊紭劇冯m不及陶淵明的隱逸詩聞名于世,人人皆知。但其內(nèi)涵和歷史皆屬此類始祖。字字珠璣地描述了一個形象鮮明的隱者形象。而作為西方隱逸詩的代表作,愛爾蘭著名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的《茵納斯弗利島》,游離在虛擬的幻境和現(xiàn)實之間,表現(xiàn)出渴望逃離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色彩。兩首隱逸詩的異同將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中西隱逸文化的異同,同時進一步增進對詩歌欣賞的熱忱,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關(guān)鍵詞:考槃;茵納斯弗利島;隱逸詩;對比
作者簡介:胡星(1989.8 -),女,陜西西安,西北大學(xué),201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02
一、引言
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xué)形勢,是時代、歷史和文化沉淀的結(jié)晶,中西皆然。詩歌不僅融聚了一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以最精練的語言形式,將現(xiàn)實與理想、時間與空間、感情與理智、情趣與教育融于一體。
隱居,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更是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陳傳席先生把中國古代隱士分為十種之多:完全歸隱、仕而后隱、半仕半隱、忽仕忽隱、隱于廟堂、似隱實假、名隱實官、以隱求仕、無奈而隱、真隱而仕。中國古代隱居士很多,因而也有很多有名的隱居田園詩。這里,選擇了詩經(jīng)中的《考槃》,堪稱為中國隱居詩的始祖。
而《茵納斯弗利島》是葉芝早期的代表作。該詩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資本主義文明的厭棄和對田園牧歌生活的無限向往,具有逃避現(xiàn)實的唯美傾向和鮮明的浪漫色彩。
二、《考槃》簡析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考槃》原詩:“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紭勗陉?,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通過白話版的詩作,可以幫助我們簡單明了地理解詩歌的基本含義。許淵沖先生版的白話詩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快樂啊溪水旁,賢人心舒暢。獨睡獨醒獨自說,這樣的樂趣永不忘。 快樂啊山坡上,賢人多愜意。獨睡獨醒獨歌唱,這樣的樂趣永難忘。 快樂啊平地上,賢人在徜徉。獨睡獨醒獨自臥,這樣的快樂不張揚?!?/p>
王方路版的白話《考槃》,兼顧了對原詩的白話翻譯,同時做到了形韻合一??胺Q白話詩的佳作?!半[居恰在山溪旁,閑賢心地自寬敞。獨自睡醒獨言語,發(fā)誓其樂永不忘。隱居恰在高山坡,閑賢門前自寬綽。獨自睡醒獨自歌, 此境永世不越過。隱居恰在離水處,閑賢漫步無后顧。獨自睡醒還閑躺,此樂永世不傳出?!?/p>
許淵沖先生秉承漢詩英韻的基本立場,本著其獨創(chuàng)的翻譯“三美論”,即“意美,音美,形美”的翻譯宗旨,將這首詩歌翻譯成英文。
基本上對于這首詩的解讀都認(rèn)為這是一首隱士的贊歌,題目的解讀自來也都包涵贊美的意思。毛傳說:“考,成;槃,樂。”朱熹《詩集傳》引陳博良的說明:“考,扣也;槃,器名。蓋扣之以節(jié)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秉S熏《詩解》說:“考槃?wù)?,猶考擊其樂以自樂也?!?/p>
《考磐》描寫一位在山澗結(jié)廬獨居的人,自得其樂的意趣,而且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欲與人道,無言與人道。詩以山澗小屋與獨居的人心境對照,木屋雖小,只感覺天地之寬。環(huán)境之美,留戀不出,尤其是一“獨寐寤言”的勾勒,增界全出,在自我的天地之中,獨自一人睡,獨自一人醒,獨一個人說話,早已是恍然忘世,凸現(xiàn)出一個鮮明生動的隱者形象,有人說這是隱逸詩之宗。作筆的簡練,選項取的鏡頭之典型,人物是呼之欲出,境之耐人尋,確有妙處。
無論這位隱士生活在水湄山間,無論他的言辭行動,都顯示出暢快自由的樣子。“碩人”本身就帶有身體高大與思想高尚的雙重含義。隱士的生活是自由舒暢的,心胸是寬廣高尚的。他遠離濁世,又使?jié)崾谰囱?。賢良的隱士把山澗、山丘和土坡是為幽靜的環(huán)境,如魚得水,自得其樂。于是隱居之樂也永遠不能忘卻,更不想離去了。賢人、幽境、愉悅?cè)呦嘟Y(jié)合,強烈表達出碩人的隱居是一種高尚而快樂的行為,是應(yīng)該受到社會贊美尊重的。
詩歌每章一韻,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齊中見出變化。特別是可歌的《詩經(jīng)》,在吟唱中音韻的變化,就使歌聲抑揚有序,載著作者的贊美之情,充盈空間,不絕于耳了。
三、《茵納斯弗利島》簡析
袁可嘉先生翻譯的漢語版《茵納斯弗利島》,準(zhǔn)確地表達了原詩所描繪的虛擬之境,以其“信達雅”的譯作,使這首葉芝的傳世之作更親切地走進漢語讀者。“我就要動身走了,去茵納斯弗利島,搭起一個小屋子,筑起籬笆房;支起九行蕓豆架,一排蜜蜂巢,獨個兒住著,綠蔭下聽蜂群嗡嗡唱。我就會得到安寧,安寧緩緩滴下,從早晨的面紗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閃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處飛舞著紅雀的翅膀。我就要動身走了,因為我聽到那水聲日日夜夜輕拍著湖濱;不管我站在車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我心靈的深處聽見這聲音。
此詩是葉芝自己稱為“第一首具有自己的音調(diào)的抒情詩”。少年時的葉芝曾有志于仿效美國散文大家、《瓦爾登湖》的作者大衛(wèi)·梭羅,遠離塵囂,深入大自然,過簡樸的生活,體驗人生的真諦。
詩的前兩節(jié)是詩人的幻想,描寫的是虛幻之境。詩人拋棄了唯美主義的矯揉和藻麗,著意摹實現(xiàn)實生活,選用極富泥土氣息的詞匯,運用白描的手法, 構(gòu)造了一個“世外桃源”。而詩人自己也完全沉浸在這良辰美景之中。
葉芝受到雪萊、濟慈等偉大浪漫主義詩人的熏陶, 對情與景、動與靜作了爐火純青般藝術(shù)高度的處理?!皃eace”作為全詩的詩眼,卻在詩人的筆下除了靜謐還呈現(xiàn)出了生機。用“l(fā)apping”的動來反襯靜;又用蟋蟀的吟唱反襯清凈。詩人不斷切換時間的鏡頭,動靜相宜,聲色和諧,實可蘇醒現(xiàn)代都市人的靈魂。
最后第三節(jié),又將詩的角度拉回“grey”的現(xiàn)實。資本主義文明帶來的各種環(huán)境和道德上的沉淪讓人孤獨、苦悶又困頓。而自然的感召力已經(jīng)滲透了詩人的靈魂。面對嚴(yán)峻的現(xiàn)實,年輕的詩人不由得滋生一股思想懷舊的浪漫情緒,表現(xiàn)出逃避現(xiàn)實的唯美主義傾向和鮮明的浪漫色彩。
四、兩首詩的差異
關(guān)于《考槃》主旨的解讀有《詩經(jīng)原始》曰:“贊賢者隱居自樂也?!薄睹妭鞴{異義解》曰:“雖退而窮處,亦斷無怨尤之意?!薄对娊?jīng)通論》曰:“此詩人贊賢者隱居,自矢不求世用之詩。”可以說,此詩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隱逸詩的先河。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隱士和隱逸詩通常與政治仕途失意有關(guān)。此詩在《毛詩序》中有說:“《考槃》,刺莊公也。不能繼先公之業(yè),使賢者退而窮處?!蓖瑫r,《待軒詩記》曰:“自表其素心也。夫不用于朝而自放于山水?!笨梢娺@位超脫的“碩人“是屬于仕而后隱。
而葉芝自己提過,他這首詩的起句是模仿圣經(jīng)《新約·路加福音》15章18節(jié)有句:“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里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我已不配在當(dāng)你的兒子……” 可見這首有著“桃源”傾向的詩與中國的隱逸思想有著不同。
葉芝深受被尊稱為第一個環(huán)境保護者得作家梭羅的影響,他的著作《瓦爾登湖》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歸自然的生活實驗中所發(fā)現(xiàn)的人生真諦----如果一個人能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實可以更從容、更充實的享受人生。而葉芝此詩表達的是對自然寧靜的追求,是追隨梭羅,試圖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不被紛繁復(fù)雜的生活迷惑,從而失去生命的意義。
五、相同點與結(jié)論
有人說:“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小隱隱于山?!倍[士之所以叫做隱,既可以指遠離人群集中活動的范圍,到荒僻的地方生活的人,也可以指自愿從社會中自我放逐的人。
兩首詩都是寫悠然自在的隱居生活,都是想從大自然中尋求精神寄托。文筆都拋卻華麗辭藻,質(zhì)樸自然,意境深遠,都熔鑄了作者對熱愛自然的熾熱情懷和高遠超脫的個人追求。因此,盡管主旨目的有所不同,但作為中國隱逸詩開山之作的《考槃》和葉芝詩歌遺產(chǎn)中寶貴的作品《茵尼斯弗利島》,都是隱逸詩中的光彩奪目的明珠。
參考文獻:
[1] 圣經(jīng)[M],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 2009
[2] 王方路編譯,詩經(jīng)·國風(fēng):白話英語雙譯探索[M].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9
[3] 許淵沖譯,詩經(jīng)[T]. 中國對外出版翻譯公司. 2009
[4] 許淵沖, 中詩英韻探勝[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5] 袁可嘉譯,葉芝抒情詩精選[T]. 陜西: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