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rèn)為:“少游詞境,最為凄婉”。 即少游詞在整體上所呈現(xiàn)的意境氛圍是凄清朦朧,哀婉而又深幽的。這種凄婉的意境,是由詞中所選的意象的特點決定的。本文主要通過構(gòu)成意象的特性分析詞中凄婉的意境。
關(guān)鍵詞:意象;纖巧輕靈;飄渺朦朧;孤單殘缺;意境
作者簡介:宋銀平,女(1987-) ;籍貫:河北省承德市,學(xué)歷:研究生;職務(wù):學(xué)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唐宋方向。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01
秦觀,被稱為“古今傷心人”。而其呈現(xiàn)在詞中的“傷心”之處,就在于詞中所營造出的凄涼哀婉之境。而這種詞境的形成是由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本文主要是從構(gòu)成意象的特性來分析秦詞中的凄婉之境。
一、纖巧輕靈的意象群構(gòu)筑凄清哀婉的詞境
劉勰《文心雕龍 物色》篇中說:“一葉且或迎意,蟲者有足引心”,文人對于生活有著細(xì)膩的觀察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微小的蟲吟都能引發(fā)無限的意蘊,惹生起微妙的情緒。秦觀以其深細(xì)而又隱微的心靈對于景物和情思都能做出最精確的捕捉與敘寫。而這種景物和情思的主體也是纖細(xì)的,輕巧的,如雨、花、飛絮、露、云等,其中的雨多是細(xì)雨,微雨,在纏綿中飄飄灑灑,而花多是飄飛的細(xì)小的花瓣,露則是輕盈而又精致的。其中雨出現(xiàn)31次,花出現(xiàn)了118次,露9次,飛絮7次,這些纖細(xì)的意象組合在一起,相互交融成一幅凄美哀婉圖畫。如《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xì)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個精美的藝術(shù)境界。精巧的閣樓中侵入輕微的寒涼,清晨便陰云籠罩,陣陣寒意如晚秋般惱人,一抬頭畫屏上那淡淡的輕煙,潺潺的流水顯得格外的幽靜。而閣樓外面飛花片片飄落,如夢般輕盈靈巧,那綿綿的絲雨恰似心頭一抹愁緒,剪不斷,理還亂。詞中所選的意象有細(xì)微的“輕寒、淡煙、飛花、夢、絲雨、愁”,精巧的“寶簾、小樓、小銀鉤”,這些纖巧輕靈的意象組合在一起,便構(gòu)筑成了一幅精致而又凄美的畫面,但不只是美,還有淡淡的哀愁和輕輕地寂寞在其中流淌,形成一種“夕陽飛花般的幽美哀婉”意境。
二、飄渺朦朧的意象群構(gòu)筑凄迷柔婉的意境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xué),故而詞本身便具有一種與整個音樂氛圍相一致的夢幻似的情調(diào)氛圍。這種夢幻般的情調(diào)反映到具體的意象上,如月、煙、霧、夢、黃昏等,詞中的月是朦朧清冷的,夢是短暫而又捉摸不定的,煙和霧是縹緲迷蒙的。其中月出現(xiàn)26次,夢26次,煙7次,霧2次。正是意象本身的這些特點也就構(gòu)成了詞境迷離朦朧而又柔婉的氣質(zhì),如《沁園春》的上片
宿靄迷空,膩云籠日,晝景漸長。正蘭皋泥潤,誰家燕喜,蜜脾香少,觸處蜂忙。盡日無人簾幕掛,更風(fēng)遞游絲時過墻。微雨後,有桃愁杏怨,紅淚淋浪。
這首詞開篇便籠罩著一種朦朧的氛圍,厚厚的云層彌漫著天空,霧氣昭昭隔了一夜還未曾消散,這種迷離的氛圍給人一種悶悶的壓抑的感覺。盡管大自然中的鶯歌燕舞,使乏味的生活似乎充滿著勃勃生機(jī)。但一層厚厚的簾幕卻將主人公與外界充滿勃勃生機(jī)的世界生生分隔。而簾幕中的人是什么樣子的,又有著怎樣的情感世界,給我們的感覺又是朦朧的縹緲的。我們只能在這種朦朧縹緲中體味著點點“桃愁杏怨”的憂傷。這種憂傷掩蓋了春日里勃勃的生機(jī),使全詞籠罩著凄迷哀婉的意境。
三、孤單殘缺的意象構(gòu)筑凄清深婉的意境
人類在情感世界里,有一種趨優(yōu)的本能,即總是傾向于成雙成對的完滿的結(jié)局?!冬F(xiàn)代心理美學(xué)》認(rèn)為:“人的趨優(yōu)的本能是人總不滿意自己所處的境地,這樣自卑與憂郁一類的情緒就可能無時不縈然于人的內(nèi)心深處”。而一片風(fēng)景就是一個心靈的世界,詞人內(nèi)心充滿惆悵,故而在對于外界事物的關(guān)注上也會傾向于孤單的殘缺的形象,如斜陽、孤鴻、落花、月等。斜陽縱使有溫度,但漸漸下沉,總留有一種日落西山的遺憾;月縱使有圓滿的時刻,但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等待圓滿與錯過圓滿的過程中;而鴻的孤單又更能引發(fā)出人離開集體溫暖后的孤寂。在這些殘缺的意象中斜陽出現(xiàn)10次,孤鴻2次,月26次,殘缺的意象營造出一種缺失溫暖的凄清而又深婉的氛圍,如《南歌子》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lán)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云?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
詞中那潺潺的流水,飄飛的花,游離的行云,都是無法挽留的景象,給人一種“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深深的無奈。最后“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那殘缺的月,暗淡的黃昏,使主人公的心情躍然紙上。眉是彎彎地,胭脂是淡淡的,人是孤獨的,門是半掩的,山是凌亂的,月是彎彎的半月,整個詞中的意象都是孤單而又殘缺的,使整個詩籠罩著一種凄清的氛圍。這種凄清的氣氛又透露出一層淡淡的憂愁,隱含在詞中是含蓄而又深婉的。
王國維認(rèn)為“夫古今人,詞以意勝者,莫若歐陽公;而境勝者,莫若秦少游”,少游之所以能夠以境勝出,正是運用了情感色彩趨向一致的意象,不論是單一的意象還是組合之后的意象群,所引發(fā)的情感指向都是一致的,所創(chuàng)造的氛圍是凄中含婉,美麗中流淌出淡淡的憂傷和輕輕地寂寞,達(dá)到了情和景相交融合而為一的境界。
參考文獻(xiàn):
[1] 劉勰.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xué)論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 王國維.人間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楊海明.唐宋詞美學(xué)[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5] 周義敢等.秦觀集編年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