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部《圍城》,有人看到了人生困境,有人總結(jié)了孤獨說,有人為此政治解讀,有人體悟到了存在主義,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樂于從婚姻角度解讀。本文從小說女性人物角度,解讀她們的父權主義思想。
關鍵詞:《圍城》;父權主義
作者簡介:馬佳(1985-),女,遼寧沈陽人,助教,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01
錢鐘書的智慧在《圍城》中俯拾皆是。被認為是民國第一才子的錢鐘書向我們證明了那些永恒的愛情哲理,兩性之間的相斥相吸是自古就有,盡管時代變遷了,可是男女之間在戀愛和婚姻過程中智慧的碰撞不會改變,尤其是女性,即使受過良好的教育,即使是經(jīng)過西化的過程,即使甚至有些人還高舉女權主義的大旗,但是中國的女性的骨子里終究是脫離不開父權主義思想。
細數(shù)圍城中的女性,唐曉芙無疑是作者最鐘愛的一個。有人說錢鐘書因為對唐曉芙的偏愛而不愿把他嫁給雖“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的方鴻漸,這話倒有幾分道理。錢鐘書借著鴻漸感慨: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里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墒沁@真正的女孩子內(nèi)心深處也自然而然地隱匿著父權主義思想。很多評論家苛責蘇文紈的女人心計,可是這唐曉芙難道就沒有自己的小算盤么?在男權思想根深蒂固的社會里,唐曉芙縱然再西化也難免不受影響。這種影響是深埋于骨子里的。她享受年長她許多的方鴻漸的傾慕也樂于與其周旋。她也同樣需要男人的追逐,尤其在家世才學俱佳的表姐身邊,表姐不讓她赴鴻漸的約而她偏偏要去就很明顯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唐曉芙和蘇文紈的共同的特點就是她們都需要男人的追逐,而這種需要和男人心底渴望被需要都是男權思想的一種表現(xiàn)。圍城的女性形象中,最有才學的要數(shù)蘇文紈。盡管她是留法博士,但是在蘇文紈身上父權主義印記也十分明顯。在油輪上盡管她最不喜歡小孩子也看不起寒酸的孫太太,可是仍然抱起小孩來體現(xiàn)母愛。盡管她貴為大小姐,也主動要求為方鴻漸縫補漿洗。盡管她未見得有多喜歡曹元朗也未見得覺得曹元朗有多如意,但是在趙辛楣家與趙母談起先生仍然是一臉喜色。蘇文紈并非不了解方鴻漸,并非看不透方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在外人面前,蘇文紈卻屢屢給方鴻漸爭面子,將本來有幾分怯懦的鴻漸倒抬高起來,個中原因很大程度也是因為蘇文紈的男尊女卑的父權思想,抬高了自己青睞的男人形象,也就等于在變相抬高自己。在蘇文紈心中,即使平凡如方鴻漸,一旦成了她的丈夫,也是可以受她尊敬的。當然,也是因為同樣的思維方式,使她認為女人注定是不能過于顯露地去追逐男人的,只能以婉轉(zhuǎn)的曲折的暗示去表露心機??v然奔放豪邁的鮑小姐,也不愿意別人詆毀一點自己相貌丑陋的未婚夫,反而自己添墨弄彩地去自己渲染。
無論是唐曉芙還是蘇文紈,抑或是后來者孫柔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盡管是經(jīng)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卻樂于在方鴻漸面前仰視后者,甚至在恰當?shù)臅r刻表示一下自己的順從和無知。如果說唐曉芙和蘇文紈的低眉順目還只是偶爾為之,那么婚前的孫柔嘉更是將這種內(nèi)心深處的父權思想表露無遺。比如在孫方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也就是在方鴻漸和趙辛楣在甲板上偶遇孫柔嘉時,趙辛楣開玩笑說有一種魚的嘴巴可以撐得下大床時,大學本科畢業(yè),在當時算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孫柔嘉表示出來的是嬌嗔地向方鴻漸求證。大不了孫柔嘉幾歲的方鴻漸被尊稱為方叔叔,但是這一聲方叔叔間又有多少意味深長呢。奔赴三閭大學這個曲折艱辛卻又妙趣橫生的旅途中,孫柔嘉緊隨趙方二人,特別是方鴻漸。比如在李梅亭與方鴻漸的幾次沖突中,孫柔嘉雙方都十分順從,很少發(fā)表個人意見。在她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決策權是掌握在男人手中。當然,在方與她結(jié)婚之后的情境又另當別論。就像方鴻漸訂婚后感慨訂婚一個月,已仿佛有了個女主人,辛楣說她厲害,果然不錯。對于孫柔嘉來說,方鴻漸可以說是她處心積慮才到手的丈夫,但這丈夫也存在懦弱性格的問題。在訂婚后不久,方鴻漸就失了業(yè)以致夫妻倆要面對婚姻事業(yè)間的抉擇??墒菍覍矣龅酱祟悊栴},孫柔嘉都甘愿嫁夫從夫,雖然心中并非沒有抱怨,但是仍然還主動利用自己姑媽的人際關系去幫助兩個人間的小家庭。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婚后的女性往往安于現(xiàn)狀,不愿改變婚姻關系。這也是孫柔嘉父權主義的一個表現(xiàn)。
圍城中的知識女性之外的那些深受家庭生活壓迫的家庭婦女就更是父權思想濃重。比如方鴻漸的母親只能熬到自己婆婆死后才能確立自己的地位,卻因為做兒媳做得太久,而不知道如何做婆婆了。兩個兒媳也因婚姻而失去了自我,于家庭瑣事之中勾心斗角,但是即使她們再怎樣爭取,卻從來未敢妄想動搖家中方老太爺?shù)臋嗤?。她們的家長里短只能通過女人間的相互計較中實現(xiàn),她們?nèi)粝霠幦嗬瑓s大多數(shù)還只能吹吹枕邊風,依靠彼此的丈夫去奪來那么一點點的利益,而自身在大家庭中并沒有話語權。無論是在歸國油輪上,方鴻漸遇到的孫太太,還是三閭大學認識的劉太太,或者是干脆是太太都是家庭生活的附屬品。她們的存在感是因為她們生命的主頁是操持家務相夫教子,但是無疑,在事情的重大決策中她們是沒有決策權的,甚至往往在關鍵時候愿意退一步。因為在她們眼中,女人的本分并不在于拋頭露面,重要的選擇也一律與她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