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熱鬧的兩宋詞壇上,俳諧詞一直處于不為人所重的文學史角落里,甚至漸漸堙沒于歷史的長河中?!度卧~》中有七百余首俳諧詞,一代詞壇大家蘇軾、辛棄疾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俳諧詞。俳諧詞擺脫了詞的傳統(tǒng)審美模式,給人另一種妙趣橫生的快感,是幽默和智慧的完美結合。誠然,俳諧詞的抒情性和審美性的確不如正統(tǒng)詞作,但它的社交功能和娛樂功能亦有正統(tǒng)詞作不及之處。
關鍵詞:蘇軾;辛棄疾;俳諧詞;社交;娛樂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02
在兩宋詞壇上,始終存在著雅俗之爭,尚雅是詞人和批評家的普遍傾向,但俗詞創(chuàng)作也從沒間斷過。其間也同時存在著婉約、豪放、清空不同風格的爭奇斗艷??梢哉f兩宋的詞壇是熱鬧非凡的,更是精彩異常的。正是由于不同風格的交流碰撞才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首首經(jīng)典的詞作,讓那個時代因為詞而被人們所熟知,讓人們向往。然而俳諧詞卻一直處于燈火闌珊處,一些無名氏之作甚至大家之作漸漸被湮沒于歷史的長河中。俳諧詞就像是地表下的暗流,雖沒有大江大河的波濤洶涌、精彩無限,但我們掘開地表也會驚嘆它們別有一番風景。一代詞壇大家蘇軾、辛棄疾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俳諧詞,在戲謔中充分發(fā)揮了詞的社交功能和娛樂功能。
俳諧與傳統(tǒng)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觀相違背, 這是它始終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漸漸地它離我們的視野越來越遠。我們不僅對俳諧詞是陌生的,而且對俳諧詞的概念亦是模糊的。其實對這一概念前人早有定義,雖不十分相同但也是大同小異。俳諧以表現(xiàn)幽默與詼諧為主要任務,它不是一本正經(jīng)地抒發(fā)作者內心的感情,也不是討論什么嚴肅的社會現(xiàn)實。但是它也不是僅僅為了取樂于觀眾,并非單純?yōu)榱恕叭⌒Α?。它也是有“興寄”有作者的思考的。是作者智慧的沉淀在不經(jīng)意時候的表現(xiàn)。這或許是另一種大智慧,非常人所能達到的。俏皮可愛、風趣幽默但不失智慧是俳諧詞最大的特點。它擺脫了傳統(tǒng)詞的審美模式給人另一種妙趣橫生的感覺。
吳熊和先生曾在《唐宋詞通論》中說過:“詞的社交功能與娛樂功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盵1]俳諧詞的抒情性和審美性的確不如正統(tǒng)詞作,但它的社交功能和娛樂功能亦有正統(tǒng)詞作不及之處。
一、社交功能
宋代禪僧與士大夫交游甚密,彼此相互吸引相互影響,造成了士大夫的禪化與禪僧的士大夫化。但在日常的交往中禪僧與士大夫不時會有價值觀念方面的碰撞,幽默豁達的文人會用俳諧的口吻將之輕輕化解。蘇軾一生好與僧道中人交往,但他融會儒釋道的復雜思想又使他不可能真正皈依佛門,但隨緣自足、隨遇而安的佛家思想又使他將世俗與神佛的森嚴壁壘圓融化解。東坡所作長短句《南歌子》如下: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2]293
詞作中大部分是禪宗的語錄,作者只是用少量的語言將其連綴起來,雖然不無賣弄的嫌疑,卻也說明東坡不是只會讀書的冬烘先生,他生活很有情趣,不是一味地正襟危坐,給人不可親近之感。他有時候也會游戲人生,用語言跟人開玩笑!蘇軾戲弄這位古板的佛門弟子年輕時也曾有過一段放蕩的酒色生活,不必如此正襟危坐。這是一種態(tài)度中充滿了游戲的味道,他用俏皮的語言勸誡執(zhí)著于色的大師,不要執(zhí)著于事物的外在形態(tài),如禪師與妓女、年輕與年老,而是要看到事物的本質,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表達了他對禪宗萬法平等的理解。
中華自古是禮儀之邦,文人亦多愛雅集,生子設宴乃人之常情,應景賦詩作詞更是家常之事。一首好詩或者好詞不但能顯示才學更能活躍氣氛,讓人開懷一笑。下面這首《減字木蘭花》就是蘇軾赴宴時的游戲之作:
惟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 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沽四坐。多謝無功,此事如何到得儂。[2]321
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友人生子三朝設宴,是個隆重而喜慶的時刻。他卻作了這首詞,與他開了個玩笑。用夸張的手法說孩子福氣不小,而且不滿三朝就能吃一頭牛。主人家待客大方,不吝犀錢玉果,意圖讓赴宴之人都能沾沾自己的喜氣。生子本來與功無關,他卻偏偏拿出來說,給人無理、幽默之感。故意用“老氣橫秋”來形容嬰兒亦是滑稽。試想蘇軾此詞一出定然是滿座哄堂。
辛棄疾通常是以鐵馬游俠的英雄形象示人,但這只是后人先入為主的的誤會。只有深入地接觸其詞才會知道,其實辛棄疾是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的,他幽默感十足,人情味極濃。他寫個友人與親屬的文章沒有嚴肅的國家大計,反而是幽默詼諧的家常話。他厭惡阿諛奉承,喜歡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新,常給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如他給親友祝壽的詞《如品》:
便休說。便是個、住世觀音菩薩。甚今年、容貌八十歲,見底道、才十八。 莫獻壽星香燭。莫祝靈椿龜鶴。只消得、把筆輕輕去,十字上、添一撇。[2]1922
他戲謔地說八十歲的姑母簡直就像十八歲的少女,這是對老人家夸張的贊美之詞。祝壽討老人開心是最主要的,辛棄疾做到了,做的不漏痕跡。更妙的還在下面,他不用一般祝壽詞常用的“靈椿龜鶴”等祝辭,而是利用漢字的筆畫“十字上,添一撇”即“千”字,意為祝老人長壽。祝壽的意思就這樣化在詞中,這是構思的獨到與巧妙之處。
俳諧詞的創(chuàng)作使人與人的交往中,少了一些正襟危坐,多一了些輕松隨和。也讓我們認識到詞不僅僅表現(xiàn)的是男歡女愛,兒女情長。
二、娛樂功能
南宋王朝上層人員采取的茍安求和政策嚴重壓抑和排擠了大量的愛國人士,他們以抗金為己任,辛棄疾就是其中一員。他是一個文吏負責處理俗務,但又擁有超人的才華,這就可能造成其角色的某種混亂。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有人會意志消沉,有大智慧的人卻可以付之一笑,甚至用苦痛來自娛自樂,讓苦難開出花來。在丑陋中發(fā)現(xiàn)美麗,在人生失意時看出新的安慰,于怨憤中悟出歡喜,這就是俳諧的力量。它是人類從苦難中解脫出來的另一種大智慧。辛棄疾就是這樣一位能諧善諧的人,從《永遇樂·戲賦辛字》就能真切地感受到。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辛辣,椒桂搗殘甚吐?!璠2]1935
全詞都圍繞著他的姓氏大題小做,給人以幽默風趣之感,但也不乏睿智聰明。他感嘆辛氏“艱辛”、“悲辛”、“辛酸”、“辛苦”的命運,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辛棄疾家族耿介的性格特點:這是一首送別詞,是他送弟弟去上任時所作的,也是作者閑居時所作的。他表面戲謔族弟,深層次是對自己命運的一種嘲諷式的總結!這是人生體驗的一次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內里有牢騷、苦悶,作者用幽默的態(tài)度來抗爭悲劇性的處境,這何嘗不是一種帶淚的笑。
人老齒落,常人難免傷感,而稼軒卻能用戲謔的態(tài)度來自我調侃,甚至在娛樂中悟出生活的哲理?!恫匪阕印X落》:
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 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2]1945
作者從齒落的過程中領悟到摧剛為柔的生存之理,稼軒一生就像口中的齒一樣充滿戰(zhàn)斗力,卻郁郁不得志。反不如那些舌一樣的人,靠著阿諛諂媚卻能穩(wěn)坐高位。諷刺中充滿了認清現(xiàn)實的無奈。
辛棄疾晚年為官福建,卻遭遇了君主的昏庸、朝中大臣的奸佞,以至于其志不得申,遭遇了種種打擊后,他覺得辭官歸隱,過像陶淵明一樣閑適的生活。不料遭到兒子的極力發(fā)對,理由是家里的田產房舍還未購置齊全,于是辛棄疾寫了一首訓誡兒子的《最高樓》: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做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休休休,更說甚,是和非![2]1894
辛棄疾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誡兒子要知足常樂,自古富貴難長久,并表明自己喜歡陶淵明式隨性自在的生活。他在序中直接說“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專門作一首詞來罵自己兒子,辛棄疾恐怕是古今第一人吧!此詞雖是對兒子的責罵但又處處透漏著幽默詼諧,以及看破世事決心歸隱的情懷。
詞有下酒助興的娛樂功能是人們所公知的,然這只是一個方面。在人生得意時,自然少不了填詞飲酒,卻很少有人在失意時能夠用笑的姿態(tài)面對,用苦難來自娛自樂。娛樂他人固然需要智慧,娛樂自己的不如意更是需要大智慧。辛棄疾的俳諧詞是含淚的笑,其中充滿著無奈,也積淀著人生的哲理。
全宋詞中約有七百余首俳諧詞,相對正統(tǒng)的詞作來說是不多的,但依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王國維先生曾在《人間詞話刪稿》中說過一段話:“詩人視一切外物,皆游戲之材料也。然其游戲,則以熱心為之。故詼諧與嚴肅二性質,亦不可缺一也。”[3]俳諧有自己獨到的審美特點,在嬉笑怒罵中展示的是作者的真性情,同時也將詞的社交功能、娛樂功能發(fā)揮地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吳熊和.唐宋詞通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55.
[2]唐圭璋.全宋詞[M]. 北京:中華書局,1965
[3]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