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弗蘭茨·卡夫卡,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的探路者,以孤獨存在于世界,以矛盾相擁于愛人,以荒誕理解真實,以期待面對死亡,他是現(xiàn)代世界的精神赤裸者、孤獨者。內(nèi)心阻拒促使他走向孤獨,孤立無援又使他的內(nèi)心充滿恐懼,在自我矛盾中他期待死亡,在寫作中尋求解脫。
關鍵詞:卡夫卡;阻拒心理;象征;城堡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1-0-01
一、阻拒心理與象征世界
卡夫卡的作品中一直透露著一種阻拒心理,這源于他敏感纖細的內(nèi)心。同時與家人和朋友產(chǎn)生的交流障礙,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防備,都是影響他的外在因素。他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無法正常交流,交際中伴隨的試探和偽裝,使我們無法真正了解他人。同時在交流中被拒絕的經(jīng)歷以及對于交流的失望情緒,使他放棄了與他人交流的權利,同時也阻絕他人進入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寫作就成為了他親密的朋友,他把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真實心理感受,如實的記錄在自己的日記和作品之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豐富而復雜的象征世界。
二、在孤獨與反抗中徘徊
卡夫卡的小說象征意味非常濃,這是因為卡夫卡眼中的世界是一個超真實的世界,事物不再以表象存在,而是以赤裸裸的筋肉組織為內(nèi)涵??ǚ蚩▽ν饨缫恢庇幸环N阻拒心理,在卡夫卡的戀愛婚姻中就有所體現(xiàn)。菲利斯——卡夫卡的第一位戀人,卡夫卡與她兩次訂婚,但最終都沒有踏入婚姻的殿堂?!拔覠o法同她一起生活,同時沒有她我也無法生活?!薄耙苍S把我同她連在一起和把我同她分開的是同一股力量,這事無可挽救了。”這里體現(xiàn)出卡夫卡對于菲利斯靈魂上的依賴。一方面,卡夫卡沉迷于與菲利斯相處的感覺當中。他與菲利斯在一起的時候,精神上是舒適放松并帶有依賴性的,這源于他們之間一定的心理距離。菲利斯給卡夫卡一份安全感,使卡夫卡不會覺得她會窺視他的內(nèi)心,這讓卡夫卡敏感緊張的神經(jīng)得到放松。同時,卡夫卡又不愿意與菲利斯一輩子這樣生活下去,盡管這份松弛感使卡夫卡著迷,但是一輩子與一個不了解自己的女人生活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的。因此,卡夫卡還是期待著一位知音能夠走進他的內(nèi)心。
朵拉——就是以知音的形象,走進卡夫卡最后的生命的。她的出現(xiàn),使卡夫卡變成了一個模范病人,拼命地想活下去。他想與朵拉結婚,然后移居巴勒斯坦,盡管最后因為卡夫卡的死亡沒有成行。但可以說,朵拉是最理解卡夫卡的一個人,也明白卡夫卡不想出版自己作品的原因,卡夫卡死后,朵拉反對閱讀卡夫卡,尤其反對通過閱讀卡夫卡的作品,來了解認識卡夫卡。他在一封致勃羅德的信中寫到:“這世界不一定要了解卡夫卡。他不關心別人的事,因為,的確沒有人能了解他。我認為,我現(xiàn)在仍然這么想——毫無疑問,除非你自己認識他,否則你就不可能理解卡夫卡,甚至都不可能對他獲得一個模糊的理解。所有試圖理解他的努力都是徒勞的,除非他允許你看著他的眼睛,或是握著他的手,而這些,他當然已經(jīng)做不到了?!钡窃谧髌分校覀?nèi)匀豢梢詮娏业馗杏X到卡夫卡的這份阻拒心理。
三、城堡中的排斥
《城堡》中K試圖進入到城堡中,“但是,這段路實在太長,因為所走的這條路,也就是鄉(xiāng)村主要大街,并不是直接通向城堡上坡,只是靠近那兒;隨后這條路轉(zhuǎn)了一個方向,雖然沒有離開城堡方向,可是也沒有更靠近城堡。每次轉(zhuǎn)彎,K都期望,這條道肯定會轉(zhuǎn)向城堡的,也就是因為這種指望,他才不斷地向前走,盡管他一斤精疲力竭,但他決不放棄走這條道;再說這條鄉(xiāng)村道路那么長,使他直感到驚嘆不已,仿佛沒有盡頭?!边@仿佛就是一場探秘的象征,你試圖通過溝通和觀察了解或理解他人,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你搜集多少信息,你得到的結論永遠不是他的真實,我們看到的,只是他人的朦朧外表。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卡夫卡對他人的一種看法,即使通過漫長的道路、艱難的探索,你都無法到達他人的內(nèi)心。而人們一聽說K去城堡,就表現(xiàn)的莫名緊張,行為抗拒,但當他一旦決定不進入城堡,人們才肯幫助他,這都象征著在人際交往中,不能理解他人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的原因,而是他人也在阻止你的窺探,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場自我防御的暗戰(zhàn)。普通的交際關系可以被大家接受,但是卻拒絕把內(nèi)心真實的一面呈現(xiàn)在他人面前。這里,遙遠的結構復雜的城堡正象征著現(xiàn)代人在交往中幽微遮蔽的內(nèi)心,K無法走入城堡,探視人內(nèi)心的實驗注定失敗。
四、變形中的防備
卡夫卡在《變形記》中也吐露出他的這種憂慮,主人公蟲型人心,外表可怖丑陋,但無時無刻都透露著對家人的關愛;想要表達愛,但卻不為人所接受。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阻拒心理形成的原因——相互信任已經(jīng)缺失。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不僅無法探求對方的內(nèi)心,相應的,他們也防備著其他人,拒絕接受他人的交流信號。每個人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是可憎的,我們的行為,在他人眼中只是增加或減少好感度的砝碼。但如果你想走進他人內(nèi)心,免談。格里高爾從一開始想要走出屋子去交流,到最后窩在屋子的角落里,一聲不響默默死去。這從荒誕的角度描繪出現(xiàn)代人交際困境形成的過程。主動交流——被拒絕——防備他人——拒絕。防備他人是被動出現(xiàn)的,就像小說中的格力高里,想要交流卻被拒絕,最后絕望,開始拒絕他人?,F(xiàn)實社會的交往同樣相似,當我們交流的欲望被拒絕之后,我們就從他人身上學會了拒絕與防備,同樣會產(chǎn)生拒絕他人的想法,這就是卡夫卡筆下的現(xiàn)代人,同時也映射了他自己。
參考文獻:
[1]曾艷兵 《卡夫卡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09年版;
[2]朱光潛 《西方美學史》(上)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年版;
[3]閻嘉 《卡夫卡:反抗人格》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