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子》和《莊子》是我國先秦文學(xué)史上極其重要的兩部著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對它們的研究浩如煙海,但以往的研究關(guān)注的都是老莊之間的聯(lián)系,對二者之間的差別探究過少。本文想談一談老莊在文本和思想方面的細微變化。
關(guān)鍵詞:老子;莊子;文本對比
作者簡介:余青科(1989.12-),男,漢族,湖北荊州人,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1-0-01
老莊的研究已經(jīng)浩如煙海,但大家往往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就是莊子完全繼承了老子,他們的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們的哲學(xué)體系具有同一性。但是就像萊布尼茨說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老子和莊子之間也會存在星星點點的差別。本文在介紹他們的相同之處時,力求創(chuàng)新,找出莊老傳承之余屬于他們自己的絕無僅有的特點。
一、文本之同
1.想象奇?zhèn)ピ幾H
《老子》當(dāng)中有很多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讓后人連連感嘆自己望塵莫及。其十五章有言:“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耀兮,若無止?!盵1]作者通過奇?zhèn)ピ幾H的語言,生動的描述了一個得道之士的形象。他們慎重而豁達、恬靜而渾樸,透露著一股高深莫測之感,讓人浮想聯(lián)翩。于此,《莊子》更是不乏其例。一篇《逍遙游》上天入地、奇鳥異獸讓人驚嘆。《逍遙游》開篇就給我們以極大的感官沖擊:“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2]幾千里大的鳥要飛到先民崇敬的天宮,這樣夸張的描述、大膽的想象奠定了《莊子》奇特悠遠的基調(diào),給人以無限的回味。
2.思想悠遠深邃
思想是一部著作的內(nèi)核,是一本書得以流傳千年而不朽的最主要的動力源泉。《老子》和《莊子》有一定的傳承關(guān)系,他們都具有悠遠縹緲、深邃綿長的氣質(zhì)。在他的書中,老子不僅提出了世界的原始“道”,還說出了萬物的主宰“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極其質(zhì)樸卻又顛撲不破的自然規(guī)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3]同樣,《莊子》中也能找到十分精彩的言論。“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盵2]在這一段話中,莊子提出了他的觀點,萬物是混成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人與人、人與自然都是相互依賴的,對與錯、是與非都是在隨時轉(zhuǎn)化的,我們不要用一種絕對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世間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的,體現(xiàn)了一種相對主義的哲學(xué)理念。
3.修辭手法的多樣性
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文學(xué)性和可讀性,有利于文章在后世的記憶和流傳。老莊能夠流傳至今,除了他們深邃的思想外,與他們書中體現(xiàn)出來的濃厚的文學(xué)色彩不無關(guān)系。章滄授先生曾經(jīng)很詳細的談過老子的文學(xué)藝術(shù)特征,“從文學(xué)本身來看,老子行文重音韻,講排比,多對偶,善比喻?!盵4]像十一章就用了比喻的手法辨證了“有”與“無”的辯證關(guān)系,“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3]《莊子》之中修辭手法雖然沒有《老子》中形式那么多變,但是有更加集中的運用?!肚f子》中“寓言”、“重言”和“卮言”有機地結(jié)合,使他的散文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般順暢,但卻不是直白淺陋,給人一種包含了極其深遠的哲理之感。如《大宗師》一篇由“南伯子癸”等七個寓言故事組成,在這些寓言中夸張的比喻俯拾即是。這樣的組合明白曉暢,但是卻能引發(fā)人的聯(lián)想和反思,我們不得不贊嘆莊子文筆的高妙。
二、同中有異
1.韻散的不同運用
《老子》一文可以說是韻散結(jié)合的,周永忠先生說《老子》 “兼有散文體與韻文體兩種特征,后人稱之為‘哲理散文詩’或‘詩化散文’?!盵4]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边@一段話就押韻,末尾的清、寧、靈、盈等字的運用,使這段話讀起來朗朗上口,玩味無窮。相對來說,《莊子》的散文隨意性更大,這也與其使用寓言故事有關(guān)。寓言不求文章的對偶、排比,只求故事的新奇、引人深思。這樣的出發(fā)點使得他的散文,筆法多變、氣勢磅礴,卻也缺少了點韻律上的和諧。
2.理性與詩性的碰撞
《老子》更接近于現(xiàn)實,而《莊子》更富于浪漫氣質(zhì),他們是理性與詩性的碰撞?!坝袩o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5]老子以相對主義的哲學(xué)理念,討論了有無、高下的關(guān)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哲人理性的思辨形象?!肚f子》與《老子》不同,他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文學(xué),就像游國恩先生在《中國文學(xué)史》中寫的一樣:“在莊子筆下,蟬和斑鳩、小雀都會說話,蝦蟆、甲魚也會說話,蛇和風(fēng),棟樹和銅鐵也會說話。一切生物、無生物都會說話,而且會辯論、講道理?!盵3]這是莊子散文浪漫主義作風(fēng)的一種表現(xiàn)。
老子與莊子作為流傳不朽兩部著作,有太多的東西值得后人去細細地品味、挖掘。對于二者文本的分析之前的研究不是很充分,希望本文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老莊,更好的讀懂老莊。
參考文獻:
[1] 朱謙之.老子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 郭慶藩、王孝魚.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 王弼、樓宇烈.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 章倉授.論老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先秦諸子散文藝術(shù)漫談之一[J].安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1985.
[5] 周永忠.略論〈老子〉的文學(xué)價值[J].廣西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