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雞肋編》是我國著名的筆記小說之一,它是由宋代作家莊綽撰寫的長篇小說,本著作全文總共六萬三千多字,囊括的故事內容豐富,其中收錄的成語眾多,由此引起了社會的矚目?!端膸烊珪肥珍洝峨u助編》,《四庫全書總目》認為《雞助編》“可與后來周密《齊東野語》相持,非《綴耕錄》諸書所及也。”可見《雞肋編》在唐宋史料筆記小說、乃至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價值。而唐宋史料筆記中的有些語法現(xiàn)象在古代漢語里很常見,而在現(xiàn)代漢語里卻很少使用。因此正確理解漢語就需要我能正確的閱讀名作,明白作者寫作的真實意圖。本文將以《雞肋編》中所使用的成語,從詞匯角度來淺析其中的古漢語語法現(xiàn)象。
關鍵詞:《雞肋編》;唐宋史料筆記;古漢語;成語;語法現(xiàn)象
[中圖分類號]:H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9--02
一、《雞肋編》中成語使用概述
漢語從我們祖先開始就一代代沿襲下來,有著燦爛的文化背景和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起初的文化意念的表現(xiàn)形式是由漢字開始的,并且逐漸由字轉變?yōu)樵~,隨后是四字成語,通常上的成語的確是四個字組成的,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復雜的意思,也展現(xiàn)了我國成語此類活用的方法。成語都是在古籍中出現(xiàn)的,重在表達意向和烘托意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雖然字數(shù)不多,卻在古代漢語中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這樣說,成語是我國漢語文化中的瑰寶和活化石,它讓我們的語言變得活靈活現(xiàn)、精彩非凡,讓句子變得飽滿,在古籍中還保留著與現(xiàn)代漢語讀音不同的字或詞,以及與現(xiàn)代漢語運用不同的語法,本文就將對于宋代作家莊綽撰寫的《雞肋編》中的成語進行梳理和整理,探討古籍中成語詞類活用以及語法現(xiàn)象的運用情況。
首先,筆者從《雞肋編》原文選取了流傳至今收錄于《成語大字典》的標準成語共54個,以及變化使用的成語32個,用以進行研究。按照成語形成的時間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形成于先秦及兩漢時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古時期,此文當中使用的成語形成于這一時期的共有24個,非別是:不可勝數(shù)、不可勝紀、思若涌泉、樂不可極、不封不樹、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四海為家、猶豫未決、明月之珠、以暗投人、不勝杯酌、事無矩細、激濁揚清、分別部居、三老五更、有名無實、罪當萬死、進寸退尺、肝膽涂地、哺糟嚷酩、秋分夕月、雖死不恨、剖棺暴尸。
形成于中古時期的成語(通常是指魏晉南北朝唐宋時期):《雞肋編》中使用的成語形成于這一時期的共有30個。
其中,并非第一次見之于典籍的共有17個,分別是:一日之長、日食萬錢、無下著處、管中窺豹、嫉惡好善、無一不備、協(xié)力同心、風前月下、休養(yǎng)生息、碌碌無聞、衣冠盛事、百巧千窮、拆東補西、將勤補拙、才士豪俠、復官就第、不復可見。
通過現(xiàn)有資料進行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在《雞肋編》中有一些成語是第一次出現(xiàn)的,也就是說經過漢語言學家進行古籍考察后,也沒有發(fā)現(xiàn)更早之前的文獻有此用法的記錄,我們將在本文中對這些成語展開研究,總共有十三個,它們對于我國當時漢語的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的漢語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半夜三更、舉止失措、人窮智短、了無一物、實進非退、方始依舊、結集既眾、牝驢牡馬、妄引之由、悉力為助、華宗盛族、一切如常、宛轉不止。
二、《雞肋編》中成語的活用現(xiàn)象
1.名詞的活用
1.1 名詞用作狀語。這在我們當前運用的漢語中十分常見,也就是將時間或者是地點作為了狀語,例如:“我們明天學校見”(明天、學校兩個名詞分別作時間狀語和地點狀語)。而在古代漢語中,除了上面的例子外,一般的名詞用作狀語的情況也是常見的,這不僅僅是古代漢語常用的語法之一,也是現(xiàn)代漢語常用語法功能,這種詞類活用都是非常常見的,在本文將探討的著作中也可見,例如:
崇寧初,晁無咎嘗跋其后日:“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則莫不按劍而相盼,況嗜好吳越哉!季裕加于人數(shù)等矣!”(見卷上P.36)
明月之珠在這個句子里作為四字成語出現(xiàn),它的原意是寶珠非常的晶瑩清澈,就向明月一樣干凈。這個成語原出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一》。這里“明月”名詞作狀語,譯作“像明月一樣”。
“管中窺豹”,世人唯知為王獻之事。而其原,乃魏武令中語也。(見卷上P.37)
在這句話中出現(xiàn)了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成語“管中窺豹”,原意是我們通過一根細細的管子,窺探豹子身上的一部分,通過孔隙,只能看到局部,但是通過這個局部,我們能推斷出整體的樣貌。這個成語在《世說新語》中已出現(xiàn)。其中,管名詞作狀語,從管中。
自是越人至秋亦隱山間,逾春乃出。人又以《千字文》為戲日:“彼則寒來暑往,我乃秋收冬藏?!保ㄒ娋碇蠵.43)
在這個句子中出現(xiàn)了成語秋收冬藏,本意是秋天我們收獲了糧食,于是在冬天就將糧食儲藏起來。也揭示了我國古代農民農事活動的規(guī)律。最早見于《荀子》。這里秋、冬二字名詞作狀語,在秋天、在冬天。
晉何曾日食萬錢,猶日無下箸處。其子劭亦有父風,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見卷上P.36)
此句中出現(xiàn)了成語日食萬錢,本意是說一個人每天吃飯飲酒花費數(shù)額巨大,每日都要上萬的金錢,形容生活極其奢侈。日,名詞作狀語,每一天。
1.2 名詞活用作動詞,如:
蓋摸之人,但見巍然大冢,安知其中為無有?自非不封不樹,則未有不發(fā)之墓也。(見卷上P.24)
此句中出現(xiàn)的成語為八個字,即不封不樹,堆土為墳,這個成語的本意我們可以分開來理解,樹這個字是名詞做動詞使用,即植樹的意思,這是在上古時期葬禮上常用的,植樹的過程中堆上土就做為了墳墓,而不單獨堆墳墓,也不植樹為標記。封、樹名詞作動詞,堆土、植樹。
而陳無已詩,亦多用一時俚語。如“昔日剜瘡今補肉,百孔千窗容一罅。拆東補西裳作帶。人窮令智短。百巧千窮只短檠,起倒不供聊應俗,經事長一智。稱家豐儉不求余,卒行好步不兩得”。皆全用四字。(卷下P.117)
這個長句中,出現(xiàn)了成語白巧千窮,這個成語中巧字作為了動詞使用,比喻一些滿腹詩書,非常有天賦的人反而家境貧寒,這個成語在宋代詩詞《早起》中就已經被運用,其中,名作動,指具有才能。
詔臣京曰‘此跬步至宣和,即言者所謂金柱玉戶者也,厚誣宮禁。其令子攸掖入觀焉?!瘱|入小花徑,南度碧蘆叢,又東入便門,至宣和殿。(見卷中P.62)
金柱玉戶:即“金堂玉室”的變化使用。指鑲金飾玉的房屋,多指神仙居處,亦泛指居所華麗宏偉。
1.3 名詞活用作意動動詞
帝曰:“此朕家事,何預于卿,而力爭如此?”對曰:“天子以四海為家,今臣獨任宰相之重,四海之內,一物失所,責歸于臣。況坐視太子冤橫而不言,臣罪大矣!”(見卷中P.50)
此句中出現(xiàn)的成語為我們現(xiàn)在時常用的四海為家,成語的愿意是古代帝王統(tǒng)領著全國,四海都是他的天下,現(xiàn)在我們更多的是指用在人漂泊不定的生活中,指一個人處處可以作為自己落腳的地方。四海,以四海為家,名詞的意動用法。
王逸少好鵝,曹孟德有梅林救渴之事,而俗子乃呼鵝為“右軍”,梅為“曹公”。前人已載尺牘有“湯燖右軍一只,蜜浸曹公兩瓶”,以為笑矣。(見卷上P.28)
梅林止渴:即“梅林止渴”的變化使用,猶言望梅止渴。以梅林而止口渴。
1.4 名詞活用作使動動詞(無例)
2.形容詞的活用:
2.1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王圭自謂:“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于數(shù)子,亦有一日之長?!贝耸率澜灾@畲罅翞閯δ系姥彩〈笫?,激濁揚清,甚獲當時之譽,此亦《舊史》之文。(見卷下P.125)
這個句子中出現(xiàn)了成語激濁揚清,這個成語可以分開來釋意,激濁的意思是沖掉臟水,揚清是用清水再進行沖洗?,F(xiàn)在更多地比喻對優(yōu)秀的進行表揚和獎勵,對不好的進行批評指正。濁、清形容詞活用作名詞,臟水和清水。
嫉惡好善:嫉,痛恨。痛恨壞人壞事,鼓勵好人好事。惡和善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2.2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無例)
2.3 形容詞活用作意動動詞(無例)
2.4 形容詞活用作使動動詞,如:
及漢武帝嫁宗女于烏孫,乃藏琴為馬上樂,以慰其鄉(xiāng)國之思。推而遠之曰琵,引而近之曰琶,言其便于事也?!保ㄒ娋硐翽.125)
此句中出現(xiàn)了成語引而近之,引是延伸的意思,原意是推開展開的意思,一般是指由一事一義推延而及他事他義。近之,近形容詞使動,使之推廣。
推而遠之:即“推而廣之”的變化使用。指將范圍類推而擴大。遠之,遠形容詞使動用法,使之推廣。
3.動詞活用作使動動詞,表示使賓語發(fā)出某種動作行為。
如:雖日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見卷下P.115)
此句中出現(xiàn)了成語損彼益己,與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損人利己是一個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以損害別人利益以使自己有利。益,動詞使動。
三、《雞肋編》中使用成語的成分省略現(xiàn)象
3.1 省略介詞
現(xiàn)代漢語中省略介詞是個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這個在古代漢語中就已經出現(xiàn),以下我們將對于介詞“于”展開例子講解:
崇寧初,晁無咎嘗跋其后日:“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則莫不按劍而相盼,況嗜好吳越哉!季裕加于人數(shù)等矣!”(見卷上P.36)
以暗投人:比喻故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別人。以暗投(于)人,省略介詞“于”。
子魚出其間者,味最珍美。上下十數(shù)里,魚味即異,頗難多得。故通應子魚,名傳天下。(見卷中P.68)
此句中出現(xiàn)了成語名傳天下,意思是名聲極大。名聲傳于天下,聲名在全天下傳播。省略介詞“于”。
越州尼皆善織,謂之“寺綾”者,乃北方“隔織”耳,名著天下。(見卷上P.33)
名著天下:同上“名傳天下”。
3.2 介詞賓語省略。
韓持國亦有“輕云薄霧,散作催花雨”之句。至秋則霜霪苦雨,歲以為常。(見卷中P.80)
此句中出現(xiàn)了成語歲以為常,這是古代的用法,現(xiàn)代漢語中我們更多地是使用習以為常,歲以為常的意思是年年歲歲長期這樣做,已經形成了日常習慣,歲以之為常,省略介賓“之”。
參考文獻:
[1]《雞肋編》,(宋)莊綽,蕭魯陽點校,中華書局1983年版
[2]《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古漢語詞匯綱要》,蔣紹愚,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5]《古代漢語》,王力,中華書局1981年版
[6]《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7]《宋語言詞典》,袁賓,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宋代筆記小說的詞學價值》,李劍亮,《浙江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9]《成語中的古漢語特征》,李玉鈴,《開封大學學報》2003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