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京劇與話劇和影視劇表演一樣,對演員的要求是“化身為角色”。就是要求演員以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完成演員到角色的轉換,創(chuàng)作出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京劇《觀陣》中秦瓊的人物性格是通過亮相技巧,表現(xiàn)出強烈的雕塑感,使觀眾在不同的角度都能欣賞到別具形態(tài)的塑像美。亮相要全身是勁,不能松懈,要內緊外松,含而不露,做到剛柔相濟,才能顯出瀟灑與威武。亮像講究造型均稱,頭、腳、手、身、軀干互相之間協(xié)調配合。其中甩頭、變臉、眼神都要在完成的瞬間突出力度和“脆勁。”穩(wěn)定是腿、腰、膀、肩的和諧統(tǒng)一。其中,腿是關鍵的支點。只有練出深厚的功底,才能達到這出戲對人物美、帥、脆、穩(wěn)、準的要求。
關鍵詞:文武老生;新編歷史?。挥⑿坌蜗?/p>
[中圖分類號]:J61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9--01
《觀陣》這個故事很有名,戲曲中京劇,河北梆子,曲藝中的單弦,評書,西河大鼓,太平歌詞都有這個劇目。故事說的是秦瓊因在潼關三擋靠山王楊林,與其結下了仇。后來,秦瓊在登州遇見了楊林,楊林為考察秦瓊的本領,在東郊外讓其單人獨騎去闖陣,并揚言:如闖出陣地則放他歸家;若闖不出即行問罪。京劇《觀陣》是新編歷史劇《響馬傳》中的一折,也是該劇中最精彩的“黃金點”。該劇是老劇作家翁偶虹先生根據(jù)傳統(tǒng)戲《賈家樓》《打登州》以及河北梆子《觀陣》等內容情節(jié)編寫的。在黃幼鵬先生的悉心指導下,我有幸在我團首次扮演這個角色,并且演出成功。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是隋末唐初人,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是一個著名將領。他以勇猛彪悍著稱,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是一個于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人物。而京劇《觀陣》中的秦瓊沒穿戎裝,而是頭戴青羅帽,慈姑葉,身穿青箭衣,身背雙锏,手拿馬鞭,腰中系著大帶,因此在扮相上要英武中帶著一種清秀,給人以儒將之美。《觀陣》這出戲對演員自身要求非常高,此戲載歌載舞,文武并重。要通過“唱”和“武”兩個方面的技藝來表達人物的聲像和形象。文的方面首要條件是“嗓”,有一副好嗓子,還要通過刻苦的唱功學習,才能嫻熟地掌握老生聲腔韻律、抑揚頓挫,尖團腭擻及吞吐收放等演唱技巧。但文武老生不同于唱功老生,在唱的同時還要受到武的動作制約。如靠派老生要有:“靠功”和“把子功”,衰派老生要有龍態(tài)之姿,灑脫之度,若是文武帶打的戲其難度可能就更大了。京劇界的前輩們對文武老生的要求是:武里透文,文中有武,武戲文唱,武戲文演。因此說演好《觀陣》是很補容易的,必須必常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在學習《觀陣》的過程中,我體會最深的就是“文要真唱,武要真武。”“唱”要做到該高則高,挺拔高亢;該低則低,迂回婉轉,氣神滿足,絕不能遷就對付。這場戲以完整的[二黃]“導、碰、原”板式為主導,把唱詞分為若干小節(jié),在每個小節(jié)之間穿插鑼鼓和念白,刻畫出秦瓊走馬觀陣的觀感,以及遇到戰(zhàn)后懷疑和解釋。例如,[導板]“明月下催動了黃驃馬”和下面的唱詞“畫角無聲夜色濃,密匝匝旌旗風飄蕩”。唱完之后用鑼鼓烘托,有許多“走馬”動作,表現(xiàn)了秦瓊緩緩策馬泰然進陣的狀態(tài)。至于說“武”的方面更要勤學苦練,把那些髯口、馬鞭、褶子,厚底功舞得得心應手,還要把朝天蹬、轉燈、鷂子翻身、跨腿、蹁腿、飛腳等難度較大的動作連貫起來,組合成一套精湛套路。這樣才能舞出“連環(huán)金鎖鳴,四面有伏兵,東南設雷炮,西北幾排攻”的布兵陣型。最后一句“這生門走秦瓊”在“這生門”三字后,身段亮相的配合,生動地刻畫出秦瓊藐視敵人的一腔豪氣。只有通過寒暑苦練,精心琢磨,才能達到氣不涌出,面不改色,真正表現(xiàn)出秦瓊的才智藝高。
對人物的理解是深是淺,是對是錯,還取決于演員的文化知識,藝術素養(yǎng)和思想水平的高低。為此我在閑暇時,總是捧著各種書籍在看,希望通過書本中的知識來武裝我的大腦,提升我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我的思想水平。這需要日積月累不斷提高,沒有止境。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先生有段論述很有說服力,他說:“角色沒有變,但演員會變。他的思想認識不可能長期停留在一點上,他提高了,發(fā)展了,對角色會有新的認識,那么他所掌握的扮演同一角色的技術和分寸也會隨之有新的發(fā)展新的變化。”的確如此,在我?guī)啄昵把荨队^陣》時,突出了秦瓊的憂愁,眉頭緊皺,目光短散。連環(huán)陣易守難攻,為自己能否順利闖關而擔憂?,F(xiàn)在通過幾年的學習積累,對秦瓊的角色有了新的認識:他身處困境,百感交集,思念老母,無法報效國家。眼睛好似在觀陣,又好像在眺望遠方,仿佛看到了自己單人獨騎闖陣成功,仿佛白發(fā)蒼蒼的娘親就在眼前,仿佛看到了眾兄弟相會的場景……目光自信深邃。沒有了幾年前的浮躁,我對秦瓊的定位是膽大心細,沉著冷靜,俠肝義膽的英雄。這就是演員以自身為載體,使自己變成為劇中人物,表現(xiàn)出另一種性格,成為另一個人物,最終以此成為媒介。
京劇與話劇,影視表演的藝術特點一樣,對演員的要求也是“化身為角色”。如何“化身為角色?”就是演員以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完成演員到角色的轉換,創(chuàng)作出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演員既是人物形象的構思、創(chuàng)造者,又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和材料,還是人物形象的體現(xiàn)者。例如在《觀陣》中秦瓊的亮相,要表現(xiàn)出強烈的雕塑感,使觀眾在不同的角度都能欣賞到別具形態(tài)的塑像美。亮相要全身是勁,不能松懈,要內緊外松,含而不露,做到剛柔相濟,才能顯出瀟灑與威武。亮像講究造型均稱,頭、腳、手、身、軀干互相之間協(xié)調配合。其中甩頭、變臉、眼神都要在完成的瞬間突出力度和“脆勁?!狈€(wěn)定是腿、腰、膀、肩的和諧統(tǒng)一。其中,腿是關鍵的支點。只有練出深厚的功底,才能達到這出戲要求的美、帥、脆、穩(wěn)、準的要求。
以上只是個人的拙見,以為各位前輩和同行斧正,感謝之至。